霍尔布鲁克·杰克逊《书·阅读》,这本书,高度强调了读者在参与文本解读时的作用,阅读是一门艺术。书中很多话发人深思,摘录如下,奇文共欣赏。 真正的一百本最佳书,只能是一百本对你个人而言最好的书。 在书和人之间,我更关注的是人。(读者) 阅读是一门艺术,读者就该拥有某些特别的资质。他的理解能力,他阅读的质量,他阅读的范围,都相当重要。然而仅仅这些还不够,他还需要一些素质,对感觉、对思想、对想象,有很好的感知能力。 读者的阅读,自始至终,必须为了自己,为了愉悦,把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统摄在一起。 菲尔丁说,在被阅读的时候,应该带着与它被创作同样的热情。 当我们独自阅读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快乐,换句话说,是为了表达我们自己。 阅读包括三个部分:对所阅读东西的满足、向往和思考。 阅读拥有的是深度胜于广度,并且饱学之士的典范之处在于选择。 只能让人清醒的书籍也许是二流的,一流的书籍不仅能让人清醒,还有鼓舞人心和启发心智的作用。 文学蕴含的种子只能在读者的大脑中发芽。大脑土壤是否具备智力、形象力、文化和人生经验。 要想获得这些阅读效果,就必须关注阅读本身而不是博览。而博学的人往往以牺牲想象力为代价来积累知识。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当你乐在其中,被其深深吸引的时候,你自己就在大脑中重新创作了它,它就是你自己的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表达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不应以自己的口味来指责作者,而应该尽量适应作品,设法进入作品的境界,就好像是他的合作者。 那些阅读这本书的人不是我的读者,而是他们自己的读者。普鲁斯特将阅读的过程看做是写作过程的变化。 人们只要能够自我更新,他就是一个真正的人。书籍是这种更新的最可靠的方式之一。 我们和他人的不同之处,更多地取决于我们读了什么,而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因为做了什么往往是由读了什么或者没读什么而决定的。 感知,而非思想,是创作力的源泉。 书籍被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想法和感觉所重写。每一个新读者都为这本书生命贡献了一些东西。 文学的形成和欣赏正是奖章的两面,当文学变成了作者与读者的合作,它便达到了其最终的目的。 阅读将我们可能一直蛰伏着的意识惊醒,使我们想起了那些我们原本知道却不曾意识到的事情。 一个人对某本书的喜好很大程度上与他读到这本书的时间有关。威廉·詹姆斯说,一个人读书时的思考环境决定了那本书对读者的最终效果。 低俗的阅读就像漫不经心的闲谈,抚慰多于改变。 真正的读者不被图书的形式或颜色所左右,而是被自己的“形式和颜色”所主宰,即使他力图理解作者的意思时,他的目的也是对自己个性的强化而非淡化。 一种能让自我表达永恒存在的方式就是以观察为开始的,以艺术为结束的。 创作不是闲来无事或是为了谋利,而是让作者面对真正的自己。写作就是在真实或者虚构的读者面前表演。 与其说辛格代表了爱尔兰,不如说他用爱尔兰诠释了自己。 小说中有一种特质,在作者内心的某个隐秘之处,他曾经一度被生活深深伤害过,想要拥有平静的生活,他似乎想要生活偿还他,通过书写。 读者被睿智所包围,所有的词句都是经过推敲斟酌和必要的观察而得出的。这是对读者的敬意。 柯勒律治认为,只有在普遍的不理解或不是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诗歌才能给予读者最大的享受。 作家试图隐藏的不仅包括他内心世界中贫乏的一面,还包括他内心世界中丰富的一面。在作品里他既可以自我表达,又可以自我隐藏。 Cowper说,我那些最好笑的句子,曾经都是在最悲伤的时候写的。 最好的风格是无形的,既不装腔作势,又不过分修饰。读者可以自由思考,不用拘泥于作者的所说所写。 用一种新的风格来描述和充实这个世界,就好像人体获得了新的感觉感官。 成功的小说家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更强。 小说家的生活态度应该决定了他的叙述方式,而最终使他有资格进入伟大小说家行列的,不是生活中的事件,而是生活中的问题在他身上引发的激情。 写作是作家将自己投射到小说人物中以求心理解脱的过程。小说比自述更能进行深度挖掘和心理探析。 充满想象的阅读应该促进读者去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去理解作者在讲自己融入情节、人物或事件时微妙的心理过程。 致作者 此生不曾与我谋面,那我们前生一定非常相熟。我在他的书中发现那么多我自己说的话,有些话都被一字不变地发表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