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书的相遇也和人之间的缘分一样。初一上课我就一口气把小仲马的《茶花女》读完了,但是《呼啸山庄》却读不下去。此后,二十年中,无数次翻开,都半途而废了,也许是开头太压抑了。 毛姆用一幅油画的感受来形容读了《呼啸山庄》的感受,又激起了我对它的兴趣。这次我一口气读了三分之二,默默体会毛姆那段话:乌云下是一片昏暗的荒芜原野,雷声隆隆,有行人拖着长长的影子在荒野里东倒西歪地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变得恍惚,人们恍惚窒息着。忽然,铅灰色的天空劈开一道闪电,是给画面增添神秘而令人恐惧的最后一笔。 读的时候,主人公那种撕心裂肺的爱,还让我想到琼瑶小说(其实,我一本都没看过,但我是看琼瑶剧长大的);我还想到霍桑的《红字》,只不过,书中两位主角凯萨琳和希斯克利夫都受到了审判,不是良心的审判,是内心深处对真正的爱情的渴望的审判!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生活范围很小,却写出了这样的长篇巨著。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比如亡国之君李煜,从小在深宫长大,却能写出蕴含了人类普遍悲欢的词句,他大概和艾米莉是一种人,内心无比深邃,恰恰因为内心纯净才对人性理解更深刻。 书中有一段经典台词,当时大学我还背过英文版的,凯萨琳说“我对林顿的爱情就像是树林里生长着的叶子。我明白,冬天来临的时候,叶子会随着时光而发生改变。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却是深埋地下的永恒不变的岩石,那是不可或缺的、弥足珍贵的快乐源泉。奈莉,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在我心里。” 凯萨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虐恋,让我又想到了毛姆《面纱》里的话:人们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那个缺口,是每个人生活里都有的疲惫、无奈、挫败,各种不完美。每个人的“缺口”形状都不一样,假如你的缺口是方形的,需要有另一颗方形的心来填上它——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就在合上书本的瞬间,我还能感到荒原上呼呼的风和凛冽的气息,那是原始的气息,野性的气息,所以爱恨才会那么不顾一切!艾米莉这个足不出户、只活了三十岁的姑娘,她强烈的感情和浪漫主义情怀从生命漫溢出来,二百年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