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12日下午14时30分,由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吉林市美术馆、吉林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吉林市市直机关书法家协会、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究所协办的“和光同道”邓砚光、吴晓光、苗亦光、肖春光书法篆刻联展在吉林市美术馆开展。晓光兄有约在先,我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交流学习的机会。
 邓砚光、吴晓光、苗亦光、肖春光四位都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上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他们当中,我与砚光兄、晓光兄是多年好友,交往过厚;与春光博士神交已久,收藏有几件他的铁线篆文房联,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博期间,给我题写过斋号,今天是第一次见面;与亦光兄确是第一次打交道,他来自松原,那里有我们共同的朋友泓晖兄,见面自然熟。 他们四人为此次展览精心创作了四十余幅书法、篆刻作品,旨在互相交流学书心得及创作经验,更是四人学习书法篆刻的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与汇报。这些作品在装裱时我曾先睹为快,但是真正挂起来慢慢欣赏,仍然很震撼。
(左起:崔宝国、苗亦光、王宝林、邓砚光、李壮、吴晓光、 邸杰宜、张英华、张树、赵彦辉、肖春光、王颖)
砚光兄以行书和魏碑体见长,兼融各家之长,古而不板,活而不飘,既沉实古雅,又灵动活泼,是古质与今妍的完美结合。扎实的基本功与认真的创作态度,使他的书法“旺盛期”一直延续着,但不知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是否会尝试写写草书甚至篆隶,想必仍可创造出一番惊人的艺术面貌。
(三惜草堂藏品:邓砚光 “三惜草堂” 尺寸:136cm×34cm) 晓光兄是这次展览的始作俑者,他那标准的艺术家头脑,经常灵光一现便是一场艺术盛宴。他作品古厚朴茂,上溯钟鼎古韵,下至当代新声,字里行间深刻而优雅地传达了书家对古文字的钟情与向往。小楷和隶书是他的看家本领,但展品中“魏碑字帖”和散发着浪漫色彩的汉篆让大家印象深刻。
(三惜草堂藏品:吴晓光 “三惜草堂” 尺寸:136cm×34cm) 亦光兄以其对待传统的独特视角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对陶瓷印进行了深入探索,自己建了一座土窑,自制、自刻、自烧,展览中的几件作品,风格雄厚宽博、刚健畅达。亦光兄是公务员,文笔极佳,展览前言出自他的手笔,文采飞扬。他对酒文化有很深的研究,那天我半场便败下阵来。
(左起:苗亦光、邓砚光、张英华、张树、李壮、邸杰宜、 王宝林、崔宝国、赵彦辉、谢吉昌、吴晓光、肖春光)
春光兄的求学路很曲折,在吉林市上大学时开始学习篆刻,毕业后在工艺厂做过美工,北漂多年吃过很多苦,靠不懈的努力,读研、读博,功成名就,目前。他作品注重研习古法并广泛吸纳,博观约取,注重自然流露与风格锤炼,作品意态飘洒且富文气,既正且醇。我曾直言不讳地讲,单就“文”与“雅”,他已超过了自己的几位老师。 (三惜草堂藏品:萧春光 “三惜草堂” 尺寸:136cm×23cm)纵观四人的作品,均紧扣传统,凝聚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和自然率真的人文情怀,不狂不怪,靠的是真真本领,下的是苦功夫,走的是正路子。这在当今乱象丛生的书法界是难能可贵的,是一湾涓涓流淌清流,他们的作品不仅满足了其个人书法创作的精神快慰,也会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获得愉悦与心灵上的共鸣。 (三惜草堂藏品:吴晓光 邓砚光 萧春光 苗亦光 “吉语扇面” 这次展览在策展、装裱、布展上都体现了很高的水准,旅京多年、见多识广的著名书法篆刻家张树兄说了句感受:“看了这个展览,觉得吉林市有点大都市的味道了。”

2022年7月12日下午14时30分,由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吉林市美术馆、吉林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吉林市市直机关书法家协会、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究所协办的“和光同道”邓砚光、吴晓光、苗亦光、肖春光书法篆刻联展在吉林市美术馆开展。晓光兄有约在先,我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交流学习的机会。
 邓砚光、吴晓光、苗亦光、肖春光四位都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上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他们当中,我与砚光兄、晓光兄是多年好友,交往过厚;与春光博士神交已久,收藏有几件他的铁线篆文房联,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博期间,给我题写过斋号,今天是第一次见面;与亦光兄确是第一次打交道,他来自松原,那里有我们共同的朋友泓晖兄,见面自然熟。 他们四人为此次展览精心创作了四十余幅书法、篆刻作品,旨在互相交流学书心得及创作经验,更是四人学习书法篆刻的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与汇报。这些作品在装裱时我曾先睹为快,但是真正挂起来满满欣赏,仍然很震撼。
(左起:崔宝国、苗亦光、王宝林、邓砚光、李壮、吴晓光、 邸杰宜、张英华、张树、赵彦辉、肖春光、王颖)
砚光兄以行书和魏碑体见长,兼融各家之长,古而不板,活而不飘,既沉实古雅,又灵动活泼,是古质与今妍的完美结合。扎实的基本功与认真的创作态度,使他的书法“旺盛期”一直延续着,但不知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是否会尝试写写草书甚至篆隶,想必仍可创造出一番惊人的艺术面貌。
(三惜草堂藏品:邓砚光 “三惜草堂” 尺寸:136cm×34cm) 晓光兄是这次展览的始作俑者,他那标准的艺术家头脑,经常灵光一现便是一场艺术盛宴。他作品古厚朴茂,上溯钟鼎古韵,下至当代新声,字里行间深刻而优雅地传达了书家对古文字的钟情与向往。小楷和隶书是他的看家本领,但展品中“魏碑字帖”和散发着浪漫色彩的汉篆让大家印象深刻。
(三惜草堂藏品:吴晓光 “三惜草堂” 尺寸:136cm×34cm) 亦光兄以其对待传统的独特视角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对陶瓷印进行了深入探索,自己建了一座土窑,自制、自刻、自烧,展览中的几件作品,风格雄厚宽博、刚健畅达。亦光兄是公务员,文笔极佳,展览前言出自他的手笔,文采飞扬。他对酒文化有很深的研究,那天我半场便败下阵来。
(左起:苗亦光、邓砚光、张英华、张树、李壮、邸杰宜、 王宝林、崔宝国、赵彦辉、谢吉昌、吴晓光、肖春光)
春光兄的求学路很曲折,在吉林市上大学时开始学习篆刻,毕业后在工艺厂做过美工,北漂多年吃过很多苦,靠不谢的努力,读研、读博,功成名就。他作品注重研习古法并广泛吸纳,博观约取,注重自然流露与风格锤炼,作品意态飘洒且富文气,既正且醇。我曾直言不讳地讲,单就“文”与“雅”,他已超过了自己的几位老师。 (三惜草堂藏品:萧春光 “三惜草堂” 尺寸:136cm×23cm)纵观四人的作品,均紧扣传统,凝聚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和自然率真的人文情怀,不狂不怪,靠的是真真本领,下的是苦功夫,走的是正路子。这在当今乱象丛生的书法界是难能可贵的,是一湾涓涓流淌清流,他们的作品不仅满足了其个人书法创作的精神快慰,也会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获得愉悦与心灵上的共鸣。 (三惜草堂藏品:吴晓光 邓砚光 萧春光 苗亦光 “吉语扇面” 这次展览在策展、装裱、布展上都体现了很高的水准,旅京多年、见多识广的著名书法篆刻家张树兄说了句感受:“看了这个展览,觉得吉林市有点大都市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