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武挥鞭(12)荀彧之死

 金色年华554 2022-07-15 发布于江西

二十三、荀彧之死

建安十五年(212)正月,曹操结束渭南之战回到邺城。

为表彰曹操的战绩,献帝派人宣旨,给了曹操三大特殊待遇:

一是赞拜不名。臣子上朝前,司仪官要例行点名,叫到曹操不称名字,只称官职。

二是入朝不趋。臣子上朝觐见皇帝,必须紧张小跑以示恭敬,但曹操可以从容慢走。

三是剑履上殿。臣子上朝前必须脱鞋、解剑,以保证天子的安全,但曹操可以佩剑穿鞋上朝。一切都遵照汉初丞相萧何的先例。

 图片

当然这只是一种政治待遇,实际上用不到,曹操是不会再去许都见天子的。

前面说过,征张绣前曹操向献帝辞行,被护卫用戟叉住脖子考验忠心,有惊无险的经历让曹操很不爽,这次告别也成了曹操跟天子最后一次见面。

不见归不见,天子这块招牌还得继续用,曹操任命荀彧为尚书令,成为自己的代言人,负责许都的所有事务,自己则常驻邺城。

这一做法虽然解决了曹操与天子沟通的问题,但也为荀彧带来了疑惑。

曹操和天子,谁才是他真正的老板?

许都上任的那一刻起,荀彧仿佛看到,远方有一个分叉路口在等着他。

212年正月,曹操回邺城后不久,马超又在凉州闹出大动静,兼并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郡县,又与张鲁联合,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治所(省会)冀城。

凉州危急,曹操无奈,令夏侯渊前往救援。

去年(211)马超领兵据守潼关,公然造反,曹操本可以先杀马腾再赴潼关一战,但曹操没有那么做,毕竟儿子不孝,不好怪到爹身上。

但马腾毕竟是人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既然马超执意不顾爹的死活,曹操也没法再忍了,凡事都有个度,不然对不起阵亡将士和家属。

五月,曹操下令诛杀马腾,并夷灭三族,算是给大家一个交代。

 图片

建安十八年(213)九月,在夏侯渊和凉州刺史韦康旧部围攻下,马超失去根据地冀城,进退狼狈,只得逃往汉中投靠张鲁。

从建安十六年(211)起,曹操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用较小的代价平定了关中,得到了凉州。

为便于管理,曹操在凉州西部增设了雍州,命令京兆尹张既担任首任雍州刺史。

赶走马超后,曹操命夏侯渊撤回长安,以天子名义给予他假节之权,统筹西部地区的军务。

凉州平定。董昭对曹操说,自古以来,人臣挽救国家的功劳没有能比过您的,有您这样功劳的人,没有继续当臣子的道理,您要是谦虚不肯进步,会引起众人议论的。

这个董昭就是当初帮助曹操迎天子的功臣,投曹操后,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职,多有功劳,深受曹操器重。

董昭带头劝进,群臣也纷纷效仿,称曹操应该进爵为魏国公,再由皇帝赐给九锡。

公,是仅次于王的爵位,曹丕篡汉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司马昭灭蜀后,封刘禅为安乐公,也就是说,只有退位的皇帝才能享受这个待遇,

所谓九锡,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的九件礼物,包括车马、衣服、乐器、虎贲(卫士)、御酒、红漆大门等等,是皇帝能给大臣的最高礼遇。

但加九锡不是什么好事,历史上第一个受九锡的人是王莽,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九锡也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那么,曹操该怎样对待群臣的劝进?

我们分析过《述志令》,应该说,曹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篡汉之心的,年轻时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当个郡守,再多也就是当个征西将军,颇有理想主义色彩。

曹操给乱世中出生的两个儿子曹丕、曹彰起字为“子桓” “子文”,也有建立齐桓公、晋文公之丰功伟业的寓意。

谁能料到,历史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他打败了袁绍等人,统一了北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

 图片

个人和国家联系到一起,进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交出权力的后果是可怕的,随时面临敌对势力的清算,他在《述志令》里也提到了。

36年后,曹操的养孙子曹爽,就是因为交出了权力,被司马懿灭了满门。

话说回来,历史上“激流勇退又得善终”的人有没有?

有,比如范蠡、张良。

但曹操跟他们不一样,范蠡、张良辅佐的勾践、刘邦都是一代雄主,能紧握“日月旋转”,而汉献帝孱弱无能,面对着天下扰攘,曹操隐退不仅家族难保,还会导致“国家倾危”。     

想到这,曹操决定将篡汉这条路走下去。

名声?本来也没什么好名声,他童年就被人嘲笑是“阉宦之后”。

迎天子十几年来,面对权力之巅的皇位,他动心过,犹豫过,也一度放弃过,但现在,他不再犹豫,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他将一步步走下去。

“阉宦之后”的丑名和“篡汉”的骂名,要背就背个大的。

但曹操也很冷静,他知道这事需要他的老朋友、尚书令荀彧的支持。

曹操便派董昭私下询问荀彧的意见。

董昭为了说服荀彧,先是举了周公、吕望(姜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功绩,及田单为齐国攻下燕国七十座城池的例子,说这些人都受到了君主的厚赏,而曹操辅汉三十余年,功绩远超周公、吕望和田单,称公、受九锡合情合理。

荀彧明白,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过他有准备。

荀彧说,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对汉室应该忠贞不二,懂得退让。我认为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当这样(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图片

荀彧不知道说这些话的后果吗?当然知道,但他不在乎。

当初他看好曹操,认为曹操能够匡扶汉室,安定天下,但此时曹操已显露不臣之心,他断不能从,哪怕粉身碎骨。

话很快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很不高兴(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这不是曹操第一次对荀彧失望。

如今摆在曹操面前的,已不是称不称公、受不受九锡的问题,而是怎样处理荀彧的问题。

八年前,曹操入主冀州,想要恢复“古九州制”,荀彧就没有同意,那时曹操就有想法,幸得孔融一封阴阳怪气的信,说什么既然恢复“古九州制”,那么也应该恢复“古王畿制”,将火力吸引了过去,曹操怒而杀孔融。

但现在不一样了,孔融已死,没有人再为荀彧挡箭。

据《献帝春秋》记载,曹操和荀彧的关系更早时就已出现裂痕。

衣带诏事件败露之后,曹操杀了董承全家,包括董承的女儿董贵人,就连董贵人腹中的胎儿也未能幸免。

曹操的种种暴行,伏皇后都看在眼里,她写信给父亲、辅国将军伏完,请他找机会除掉曹操。

伏完不懂得吸取董承的前车之鉴,竟拿着女儿的信给荀彧看。

这是拉荀彧入伙的意思,荀彧当然不同意,且不说曹操之死将对天下造成多大的震荡,大汉将回到诸侯混战的乱世,单是谋杀领导,这种事荀彧也做不来。

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也没有及时向曹操汇报。

几年后,伏完又把信给妻子的弟弟樊普看(智商感人),樊普立即向曹操告密,曹操为此暗暗防备。

荀彧知道不能再隐瞒了,只好去邺城见曹操,建议他将女儿嫁给献帝。

 图片

曹操说,皇上已经有伏皇后了,再说我军功那么多,求富贵也没必要攀这层关系吧。

荀彧表示,伏皇后没有儿子,性情又凶狠,以前曾给她父亲写信,言辞丑陋恶劣,应该废了她。

是为那封信来的,曹操心里有数了,不动声色的问怎么个情况。

荀彧只好七绕八绕的交代了扶完找他的事。

曹操故作平静的问,文若,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荀彧低头说,说过的,你忘了而已。

曹操气不打一处来,皇后要杀我,这种事我能忘?

荀彧见瞒不过去,只好解释,当时你在官渡跟袁绍决战,我怕你分心,所以没告诉你。

曹操追问,那打完仗这么久,你怎么不说?

荀彧无语,他确实是错了。

这种事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不汇报,你到底站哪边?

曹操曾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把他比作辅佐刘邦的张良,在写给汉献帝的表上,对荀彧的赞美无以复加,可从这件事起,曹操对荀彧只是表面上客气,再也没有从前信任了。

话归正题,由于荀彧的反对,曹操“进步”的事暂时搁置。

建安十五年(212)十月,曹操仍然以丞相的身份,率军东征孙权。

在曹操授意下,献帝派荀彧到谯县劳军。

荀彧到谯县后,曹操又上表献帝,将荀彧留在军中,献帝同意了,并按曹操的意思,让荀彧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节,负责参谋丞相军事(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曹操这是什么操作,这些官职又是什么道道呢?

首先,荀彧代表天子劳军,自然有持节的待遇。

侍中是丞相的下属,这是荀彧原有的官职,曹操予以保留。

光禄大夫相当于皇帝顾问,虽是闲职但待遇很高,享受两千石的俸禄,荀彧以前担任的尚书令,仅享受一千石。

曹操这一系列举措,等于免除了荀彧尚书令的官职,给了一个光禄大夫的闲职,相应补偿是提高了工资待遇。

至于“参丞相军事”,也好理解,这是曹操给荀彧安排的新工作。

一次宴饮后,宾客都走了,荀彧故意留了下来,想和曹操单独聊聊。

荀彧想趁这个机会,好好解释他不支持曹操进步的事。

但曹操没有兴趣,只向他作了一揖,便把他打发走了。

几天后,曹操大军前往濡须,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不久郁郁而终,亡年五十岁(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亡年五十)

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并不会很快死,陈寿在这里用了春秋笔法,荀彧之死或另有蹊跷。

据《魏氏春秋》记载,荀彧养病期间,曹操派人给他送了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里面是空的,荀彧顿时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图片

天子死称“崩”,王公死称“薨”,士大夫死称“不禄”,空食盒,即不再享受俸禄之意。

曹操的意思,就是让荀彧自我了断。

你也许会问,上文明明说他“以忧薨”,是不是史官搞错了?

并没有。

为褒荀彧之功,曹操多次想以天子名义封荀彧为三公,均被荀彧拒绝,曹操坚持要封,荀彧拒绝了十几次才罢。

直到魏咸熙二年(265),曹奂追赠荀彧为太尉,这才步入“三公”之列, 陈寿写史可以用“薨”字。

但荀彧当时仅是侍中、光禄大夫,级别没那么高,“不禄”说的就是他。

曹操虽然对荀彧心怀感激,但自己的家业、儿孙的富贵显然更为重要,他希望荀彧死在外面,不要再回许都了,这样大家面上都好看。

如果死在许都,会造成巨大的舆论,因荀彧在许都影响很大,这也是曹操特意把荀彧从许都叫出来,随军出征的原因,一个文官经不起车马颠簸,病死异乡不会引人怀疑。

于是荀彧服毒自尽,为汉室,也为他的理想殉葬。

荀彧是曹魏集团的重要人物,说完他的死,接下来照例对他进行评价。

荀彧出身于汉末四大士族的颍川荀氏,其他三家是弘农杨氏、颍川陈氏、汝南袁氏,代表人物有杨修、陈群、二袁(袁绍袁术)。荀彧早年在袁绍手下,后投奔曹操,官至尚书令,统领朝政,政治地位仅次于曹操,被后世尊称为“荀令君”。

荀彧并不是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老头子形象,事实上他比曹操还小8岁,史料记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是个美男子。

 图片

投奔曹操以来,荀彧的贡献,无人可匹。

政治方面,他力劝曹操迎奉天子,最终使曹操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条件。

战略方面,他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

人事方面,他以颍川大族的身份和影响,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郭嘉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人才。

军事方面,曹操东征陶谦时陈宫叛乱,献兖州给吕布,他从容应对,为曹操保全了兖州三城;官渡之战,他鼓励曹操坚守官渡,扼住袁绍军咽喉;曹操南下,他建议一面公开从宛县、叶县出发,一面抄小路轻装前进,出其不意奇袭荆州。

荀彧习惯把计策写在竹简上,离开许都时特意将这些竹简带在身上,死前付之一炬,以至于更多的奇谋密计后人无法知晓。

司马懿晚年说,我这一生,目见加耳闻,贤才没有超过荀令君的。

曹操也说,二荀(荀彧和侄子荀攸)评论人物,时间越长越灵验,我终身不能忘记。

然而,后世包括陈寿在内的许多人却认为,荀彧虽然忠于汉室,却也是助曹操建立魏国基业的帮凶,如果不是他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早就死了,不会有篡汉的机会。

对此,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提出反对意见。

裴认为,荀彧不是没有料到曹操可能的野心,但当时天下已经乱到极点,没有一个“超世之杰”出来收拾局面是不行的。

可纵观天下,刘璋父子、刘表闭门自守,吕布匹夫之勇,袁术、袁绍都要称帝……这个“超世之杰”,除了曹操还能是谁?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诸侯们各怀鬼胎,观望等待,是曹操冲在最前,几乎丧命。

献帝在西边的洛阳,袁绍想另立北边的幽州牧刘虞,企图分裂国家,是曹操喊出了“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为了延续大汉国运,解黎民于倒悬,荀彧毅然选择离开袁绍,辅佐曹操。

但四百年大汉,犹如病入膏肓的老人,终将走向衰亡,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彧改变不了这一切,只能寄希望于曹操。

可如果曹操也从屠龙勇士变成了恶龙,荀彧能做的就是维护汉室最后的尊严,这是他的宿命。

就像诸葛亮何尝不知汉室已衰,可他能做的就是不断北伐,鞠躬尽瘁,直至累死沙场,这是诸葛亮的宿命。

见曹操篡汉之意不可挽回,荀彧毫不含糊,以死殉节。

大汉本来早就要亡,因为荀彧,大汉又延续了二十多年,这难道不是他的功绩吗?

 图片

也许是怀着愧疚,曹操厚葬了荀彧,并赠予“敬候”的谥号,荀彧之子官至五官中郎将,其他后代也备受关照。

据《后汉书》记载,荀彧死后,汉献帝终日痛哭,废了宴会和乐舞。

荀彧死了,阻挡曹操前进的绊脚石消失了。

荀彧死后的第二年(213),汉献帝正式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曹操建立了魏国,定都于邺城。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