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你最看中什么?

 星河岁月 2022-07-15 发布于江苏

读书,能让人上瘾;藏书,更是容易让人上瘾。同一个作者、相同内容的书,因为不同的版本、出版年份、装帧、甚至是获得渠道,就会拥有不一样的价值与意义;也见过有的书,让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们心醉神迷,不惜一掷千金,就算倾尽所有钱财也要淘到手。说起藏书来,本人充其量不过一枚看热闹的外行——囊中羞涩、学问尚浅、经验不足;但也算是是个爱书之人,凭着这点底气与历年来的一些经历,斗胆与大家一起聊聊藏书的那些事儿。还请各位藏书前辈、大家,多多指正。

 

图片


图片

在藏书人中间,首版书无疑是赢得最多关注的对象之一。还有什么能比首版书更贴近作家首度公开作品的构思?有人说过,“首版书差可比拟作家之原作、画家之真迹……乐于拥有一部纸好墨精、经过精美现代装帧的书(譬如《雪莱诗集》),肯定更乐于收藏一部原始装帧的首版书!”

然而,想要寻得一本首版书可不是易事。如果你认为只要腰缠万贯,掏得首版书便如探囊取物,那你真是太天真了。你除了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以辨识市场上数不胜数的“冒牌货”外,还要懂得辨识出版社用以标示首版书的特殊密码(你以为每个出版社都会大张旗鼓地标明哪部是首版?想得美哩~)。

每个出版社都有标示首版书的独特方式——“有的会直接在版权页印上一目了然的'首版’两个字,有的则是列出一组讳莫如深、怎么也兜不拢、教人满头雾水的符号:有时候是版权页上的一组密码,有时候是封底某个小的快看不清的字母,有时候是最末一页,跟着最后一行文字的一排罗马数字;要不然就是某一页有个标记,某些页面印上不同颜色。还有若干出版品,连标示也懒得标示。”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藏书者都喜收藏一版一印的书籍,但是也要清楚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书一版一印都价值非常高。 

首版的书比较珍贵其实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一版一印很难得的隐含意思,应该是此书今后没有再版也没有再印刷,一版一印也就是唯一所以收藏价值高。第二种是,有些书第一版时用的是原版,而以后再版或者再印时,是影印前一版或者印刷质量下降了,这类书,一版一印阅读和观赏的感受最好,远胜之后的出版的,那么这两种类型的首版书就是十分珍贵的。 

而有些书虽然是首版,整体上却不如以后的版本,比如有的是该书作者在世的,随着知识积累和信息进步,作者的思想更加成熟,写作水平也有升华,对作品不断的做出修订,改正了首版的一些错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这类书首版的价值就远不如以后的修订本。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排版和印刷技术不断改进,后印的书远比首版精美的,这类书也就不必盲目追求一版一印了。 

当然,这些观点是针对近现代的出版物和普通书籍而言,如果是古籍,像宋元刻本,明清古籍,那当然是第一版最珍贵,因为年代最久远。还有就是像红色收藏,比如毛选毛传,那也是第一版最珍贵,因为当时印刷条件有限,第一版的数量最少

图片


图片

除了首版书以外,各种珍稀善本也是各个藏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比如卡克斯顿版的书、摇篮本、“黑字本”、原装本、各种名家藏本等等;而拥有一整套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或是第一四开本那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由约翰·坦尼埃尔绘制插图1865年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便让许多收藏家为之着迷。不是由于该版书的质量有多好大家才这么喜欢,原因恰恰相反。约翰·坦尼埃尔是19世纪英国一位颇有名望的插画家,他为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绘制了42幅精妙绝伦的黑白插画。然而当他拿到第一份样书时,该书用的印刷墨水以及印刷质量都令他大失所望,愤怒之下,他要求放弃这次印刷的2000本书。于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又被重新印制,直到1866年,才真正与读者见面。因此,1865年的《爱丽丝》便成为了非常稀罕的版本,在珍稀图书市场上甚至拍出了几十万英镑的价格。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书,也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伪造书籍。比如19世纪英国一位藏书家怀斯曾以收藏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文小书闻名。然而他以自己藏书过程中得来的经验,伪造珍本书,再把这些伪造本放到拍卖市场上,将拍到的高价用以搜罗更多的珍品。虽然这一劣行被英国另一位收藏家约翰·卡特揭露,怀斯自是声名狼藉。但好玩的是,怀斯伪造的书在拍卖场拍出的价格丝毫不逊色于维多利亚的真品小书。

 

图片


图片

一般书籍出现印刷错误,都会让大家弃之如履,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印刷错误都会降低一本书的价值。有时,恰恰是因为这些错误,才使得这版书的价格在拍卖场上居高不下。比如辛克莱·路易斯的首版《孽海痴魂》(Elmer Gantry),书名误印成了“Elmer Cantry”。这个版的《孽海痴魂》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可不低。

A.爱德华·纽顿也喜欢收藏出现讹误的本子。纽顿曾入手一套首版两卷本《鲁滨逊漂流记》。当他看到前言第一页的最后一个字“apply”的拼法正确无误时,心里掠过了点点失望——因为他从前看到的几个版本都拼成“apyly”。

纽顿还收有哥尔斯密的《委曲求全》的一个善本,他戏谑道,“该有的错误一个也没少——印刷工人简直像在开狂欢派对。”再如前文所提及的由坦尼埃尔绘制插图的1865年《爱丽丝梦游仙境》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看起来简直就是在鼓励印刷厂的粗心大意,藏书家的世界真不是一般人能懂。但是能印刷出现如此多的错误,也真是醉了。如此明目张胆误导读书的人,也算是难得一见的奇葩吧。

 

图片


图片

关联本,指的是“其版本、内容或书写过程、流传经历与某位名人或某起历史事件粘带关系的书”。该类书上,通常有作者的落款与赠言,让我们得以一窥该作者的生活点滴,也透漏着作者与受赠者之间种种情谊。

雪莱1821年W. Clark版的《麦布女王》便是这样一本珍稀善本。纽顿在其书话著作《藏书之乐》中提及该书——雪莱在蝴蝶页上有亲笔写下:“致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文,P.B.S.赠”,在封底写着“玛丽,你可知,我对你依旧无法忘怀”。这本书上,也满是玛丽的注记,如:“此书对我而言无比神圣,而因为绝无闲杂人会翻阅此书,我尽可放心写下任何我想写的字句于书页之上。然而,我又该写些什么呢?我爱作者之深,远非形诸笔墨所能诉尽,而他如今已离我远去。”这样的绝世孤本,任谁不想拥有?就算其价格飞涨,也会有藏书家为其一掷千金。

别的关联本还有签赠本、落款本、题字本。当下的图书市场上签赠本确实不少,但良莠不齐,想淘一本精品,还需谨慎,精心挑选。

 

图片


图片

在一部分藏书家看来,没有藏书票,会有点不好意思称自己为藏书家。对一个藏书家而言,藏书票不仅是其身份的象征,更是其品味的体现。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4厘米,大的约10厘米。票面以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

 

图片


图片

在这里,也不得不提书籍的品相。藏书界也是个“看脸的世界”。书籍的品相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其价格。精装本,还是平装本?羊皮装,还是布面装?有些藏书家更是执着于保持“甫发行时的原始状态”的书籍,“毛边本”——书口未裁的书,便是这样一类书。这些书别说从未被读过,那是连页口都未被裁开。

花园有限公司原来旧藏的1755年版塞缪尔·约翰生编著的《英语词典》,毛边本两卷,保留初版本的大理石纹硬纸板,后来由一位收藏家以几万美元拍得。

谈到品相问题,海伦·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中,她对一本八开、小牛皮装帧的首版纽曼的《大学论》有以下精彩且诱人的描述:“倒不是全然因为这是首版书,主要是打出生起我从未见过这么标致的书……它那光可鉴人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秀丽的印刷铅字,它实在应该置身于英国乡间的一幢木造宅邸;由一位优雅的老绅士坐在炉火前的皮制摇椅里,慢条斯理地轻轻展读……当然,这样的书,无缘相见,只能凭自己想象了。

图片


图片

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图文结合的书籍越来越受欢迎,但是,要知道,在印刷术尚未出现以前,书籍就以手工绘本的形式出现了,比如现今藏于大英图书馆的两本《圣经》——4世纪的《西奈山抄本》以及12世纪温彻斯特的英文版《圣经》,从中,你不仅是欣赏书的内容,更是在欣赏抄写员娟秀流畅的书法,还有插画家们巧夺天工的绘画技术。

再后来,虽是有了印刷术,但书籍收藏界仍盛行一种“镶衬图版”技艺——旧时藏书家配补插图在书上的技术。美国藏书家费迪南·J.德雷便精于此道。他曾耗费不少的时间与金钱,在自己喜欢的几部书上“从事图版、文字页的镶衬”,“在昂贵的配补插图本上镶衬大量亲笔尺牍、肖像画、风景图”,如《北美银行史》、《卡彭特厅演讲稿》、《基督教会史》等。

孔网独家毛边、精美图文结合图书《插画考》点击书名或图片可查看详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说起藏书,大家除了书本身以外,也会非常关注价格。常有一些运气很好的书友在微博里晒单,自己在孔网捡到漏了,只花了几块钱便从店家手里买来了某一年的首版书籍,也有一些书友愤愤不平,自己看上的书永远都是那么贵,想买回来收藏,又苦于口袋里资金紧张。尤其是遇上一本好的古籍在拍卖,好不容易加了价钱参加拍卖,却遇上了厉害的对手,最后不得不认输,看着别人将自己也心爱的书收入囊中,羡慕嫉妒。

还有一些书友常常痛心疾首地跑来诉苦,本来自己看上一套书,但是犹豫了一星期要不要买,等终于决定买的时候,发现断货了,等再见到的时候,已经涨价不少了,甚至翻了几倍,心里的那个痛和郁闷啊,没有经历过的人还真是体会不到的。

再看杨照在《唠叨琐碎与耐心坚毅》一文中提及的雪莱《麦布女王》的价格。雪莱保留在自己身边的一本上有雪莱的亲笔签名,在1896年仅卖了6英镑,然而24年后,1920年的拍卖场上,这本书竟拍出了6000美元的高价,再过7年,又涨到9500美元。到1929年,这本诗集的价格更是一飞冲天,以68000美元的惊人价格转手成交。

图片


图片

在藏书家看来,还有什么能比一窥作家手稿的芳容更激动人心的事情吗?零距离地贴近作家最初的创作思想,欣赏作家的亲笔字迹,再看各种修改痕迹。光想想都是让人十分激动的。

纽顿在他的书话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件好玩的事儿。话说1874年托马斯·哈代《远离狂嚣》投稿到《孔丘杂志》,然而杂志社并未将原稿退还。1918年,哈代通过《孔丘》的主编雷吉纳·史密斯,获知该手稿出现在伦敦书市上,欣喜之下写信给史密斯:“兄如此神通寻获《远离狂嚣》手稿诚令人喜出望外!吾窃以为此稿已'化浆’多年早不存人间矣。另,兄委实善德过人——着意交付红十字会义卖,惟不知能得人垂青否。”当然,这份手稿最后是落到了纽顿手中,不然他怎会喜滋滋地向大家展示其“战利品”呢。并且,当时拍卖的这份手稿并不齐全,后来是由哈代亲自将残缺的部分补全完整。

图片


图片

曾有位网友在微博里说,在网上买了本60年代的旧书,翻阅的时候,在里面翻到了一小粒馒头渣,眼前顿时出现了书本曾经的主人一遍啃馒头,一遍认真读书的情景,于是又小心翼翼将那粒馒头渣夹好了,感觉它经历的这么多年的时光,已然与书籍成为一体,记载了那段逝去的时光,留下了曾经主人的一丝气息。在他的文字里,一本老旧的二手书瞬间鲜活了起来。

还有一位书友,花了80元,买了一本文献类的二手书籍,没想到的是书中夹着两封当年书人的信件,泛黄的纸张,清晰的笔墨,旧时代的信息,意外收获所带来的惊喜溢于言表。

很多人选择买二手书,因为很多二手书具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都属于难得一见,很难找到的类型,本本珍贵,一本难求。当然,也有一些书友是因为一手书太贵了,而二手书比较便宜,藏书家的二手书不在此列。

收藏二手书,尤其是书上有着前任主人的注记、还是一手好字的二手书,收藏的可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另一位爱书之人与书的情缘了。运气好的话,还能在二手书里遇到具有历史信息的批注,或者名人留下的墨迹。

讨论区

每位藏书家都有自己的藏书追求与经验,那么,你在藏书的时候更注重哪些方面呢?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经验,也欢迎在后台分享自己的藏书哦,给您的宝贝藏书拍几张美照,文字加图片发送后台,精彩留言会精选出来放在下期的推文里,同时赠送孔网旧书一本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