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现教学效率理念,执教《生命 生命》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2-07-15 发布于四川
     最近说自己上课比较多,也有说到有效教学的问题。这里放一篇2014年在山东上过的《生命  生命》,其中有教学效率公式实践追求。
我上《生命 生命》
    2014年3月13日早,我从济南乘高铁到泰安,赵主任接着,到泰安第一实验学校是8:40,在这里有一天的活动。
       第二节课首先是给老师们讲观课议课的对话流程。如果有现场观课议课,我是主张先给老师们讲一讲观课议课的,这一方面可以让学校的授课教师减轻压力,并对议课时的交流方式和讨论有心理准备,二是让参与讨论的教师知道在观课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对话结构和话语内容是什么,可以提高现场观课议课的质量。我大致讲了30分钟,然后请学校授课的李楠老师说一说希望关注和研讨的问题。就我的想法,是把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和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过程都走一走
      第三节课是李楠老师执教《生命 生命》,我观察她的课,向她学习,针对相关问题,我同时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案。
     上午的第四节是我上。让我上一节课是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何老师的意思,说是同课异构。一周前发来授课课题,人教版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我查这个单元,发现前面的一篇文章是《触摸春天》,2007年5月我在郑州市中原区育才小学上过,两篇文章都显得不好把握。
      研读教材,我还是想体现自己在理想课堂建设中的设想,自己尽量少讲或不讲,提高教学质量,我把精力放在如何实践“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合理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投入)时间”这个公式上。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因为只有一课时,我自己对识字教学的功夫也不到家,就不准备在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我用“1.认真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找一找有哪些字不认识,有哪些词语不理解。2.就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桌请教。准备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收获”的活动,大致5分钟时间完成。
       我以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教学的内容应该体验和感悟生命为主,理解要退居次席。当然也不是不让学生理解,理解的重点在于三个事例中的相似和不同。相似之处在于都在处境不利的状态下,飞蛾面临绝境,瓜苗生存环境恶劣,杏林子身有疾病,以及在不利的处境下表现出了同样强烈的生命诉求和努力:延续和保存生命,表现和发挥生命的力量。不同之处在于人与动物、植物的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状态表现着生命的本能,活着就是活着,而人可以选择:“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这是人的主观意志性、人的选择性,也就是人的生命要选择意义。关注这样的差异,还因为课后练习特别提到了要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样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刻在哪里?我以为就是人可以选择。这样的句子不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而是一种理性的表达,需要理解。完成这样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什么情况下的飞蛾?飞蛾在做着什么样的努力?杏林子感受到了什么?”“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颗处于什么环境下的种子?瓜苗在做着什么?杏林子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选这三个例子?他们之间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
      在课后的练习中,还特别强调要理解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是什么呢?“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理解的难点在哪里?“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还是想以作者为例,活了61岁算有限的生命,让同学们交流学习这篇文章所获得的向上力量,这是作者的影响,她本身和她的作品对无数人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无限的价值。这里让同学们说一说感受,也正好为完成课后的小练笔铺垫。“光彩有力”也是应该好好处理的,但时间不充分了。
      对教学内容大致有谱了,就要考虑如何引导同学们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了。
     就情意活动,除了有感情地朗读和表达,我注意让学生体验,不只是体验杏林子的感受,而是自己亲身体验,如想象自己手中捉住一只飞蛾,体飞蛾的挣扎(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说说自己的见解:一是对于“飞蛾鼓动双翅”的“鼓动”如何理解?从生活的常识,捉一只飞蛾,一般是捏住飞蛾双翅的,双翅无法“飞动”和“摇动”,作者用“鼓动”,只能说说作者的敏锐和细腻,不好解释成“鼓动”一定就表现了飞蛾更强的求生欲望;二是后面的“跃动”,我看有的老师执教时在引导学生和“跳动”做比较,并说有更强的求生欲望,我个人的感觉这也有点牵强,因为飞蛾是昆虫,是飞行的动物,自然说“跃动”更好,如果是写走兽,可能就用“跳动”了。由此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文本解读、语词解读是不是过度了”),还有是摸着自己的心体会生命的存在和真实(也想过心跳是摸不到的,摸脉搏可能更好,但感觉摸脉搏少了一种神圣感)。实际的情况看,学生体验得并不好,但我以为培养学生这样的体验式有价值的,多做几次,学生也许就会好一些
       就紧张的智力活动,我提出的问题本身就需要动脑,另外是在教学中实施追问策略,以促进学生向更深处思考,也构成智力挑战
      如何使教学不仅仅针对少数的同学,而是“同学们”呢?我大致做了这样一些思考:(1)用PPT组织学习活动,让所有学生能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尽可能把活动布置到每一个同学身上,比如要读书就尽可能大家都读;(2)在提出问题以后尽可能留出时间等待,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考;(3)不是只请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而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认为老师这个问题会叫我,我要积极主动思考;(4)对回答不上的同学要让他向同学求助,然后还要复述和致谢,使他意识到“找其他人太麻烦,不如我自己思考”;(5)对于很少参与的同学,如果他站起来了,不要太在意你的答案是否准确,要把鼓励的语言用在他敢于参与的行为上,知识是可以慢慢学的,好不容易鼓起来的信心却可能在一次消极的评价中丧失;(6)设计可以选择的活动,比如:“就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桌请教”,“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如果你觉得不好写,把这篇课文抄写一篇也可以。”
      实际的教学,基本体现和实现了自己的教学追求。当然问题也很多,整体感受到的问题是学生的闲暇时间设计不够,学生放松的机会不够;还有两三个细节也需要斟酌。
      下午的活动是先讨论上午的课。就我的本意是引导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观课议课上,结果却变成了对我的课的讨论。我尽可能就自己的设想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中午吃饭,学校李校长、王校长(都是语文特级教师)都说学校就在追求这样的教学变革,但我下午问两位老师,他们说我的课在优质课比赛中难以得奖,这使我既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反思今天的优质课比赛。
     讨论了我的课,是我做讲座。我征求老师们的意见,是讲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还是讲有效教学,结果老师们更愿意听有效教学。我就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进行了交流。17:30,一天的活动结束。
     泰山区的张宝河主任尽可能参加了活动,2007年他曾经邀请我去做过交流,见到老朋友格外高兴,他说我白头发多了,体重上去了。和泰安第一实验学校的艾宪宝颇为投缘,我向他推荐了《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
      昨日五点半起床,到济南火车站乘高铁。今早五点四十起床,要从济南机场飞到兰州,参与西北师大李瑾瑜教授主持的一个书稿编写讨论会。
      飞机上写下这些。
陈大伟写于2014年3月15日星期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