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为何中国却铸造了7.5亿枚“袁大头”?

 Boss爆史 2022-07-15 发布于山西

在民国时期的电视剧中,我们最常见的货币便是“袁大头”。不仅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就连军队中发军饷也离不开它。很多人感到好奇,袁世凯仅仅只当了83天的“皇帝”,为何以他头像铸造的袁大头却在中国广泛流通,被各界人士普遍认可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银元币制改革的背景

清朝一开始流通的货币,也是古代的圆形方孔钱。如果需要大面额的货币,则使用金子或银子交易。后来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清政府开始进行币制改革,铸造了“龙洋”,以银币为主币。大清龙洋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币等,总重量为26.3-27克,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25.7856808克),含银量为90%。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虽然清朝给龙洋定下了标准,但对各省的约束力却不强。导致各省铸造的银元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就连数量都无法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为了筹措军费,不仅加工赶制银元,而且还滥铸铜元,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导致币制极其混乱。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建立,中央财政却几乎有出无进,危机非常严重。北洋政府为了解决当时币制混乱,折算繁琐的问题,决定铸造国币。而且借助这场币制改革,还能解决军费问题。而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定将自己的头像铸于币面,所以后世便以“袁大头”称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14年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国币中的主币为1元银币,重量是库平纯银6钱4分零8毫(6.408钱),材质是银占89%,铜占10%,锡占1%,一枚成品银元重量是7钱2分。国币的种类为:银币4种(壹圆、中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

袁大头受欢迎的原因

银币正面刻有袁世凯和侧面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因此,“袁大头”的官方名称是“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由于袁大头1元银币币型规整,图案新颖,又有明确的重量和成色,很容易识别,所以很快便被老百姓接受,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起来。《国币条例》颁布后,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了第一批袁大头1元银币,然后南京、广东、武昌等地的造币厂开始陆续制造。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从1914年至1929年,袁大头总发行量超过了7.5亿枚。由于造币厂和时间不同,在一些细节上,也有所差异。比如1914年由天津造币厂制造的这一批袁大头,正面的文字就是“中华民国三年”,“年”后没有“造”字。而其他年份铸造的袁大头银币,后面就跟着“造”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但这些细微差异并不影响大家对袁大头的信任,袁大头也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行了人民币。但由于是刚建国,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货币流通方面只认可信誉度高的“袁大头”。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为了稳定边疆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便由沈阳造币厂特地制造了一批“中华民国三年”版的袁大头银币,并以“O”版和“三角圆”为暗记。后来这版银币被中国人民银行收兑,民间所剩不多,所以非常珍贵。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袁大头才在中国流通了几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