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行陕西历史风景名胜(二)壶口瀑布

 与照耀同行 2022-07-16 发布于北京
黄河几字形的那一竖,把黄土高原劈开成了秦晋峡谷,也就把山西和陕西分成了两个省。那年去壶口瀑布时,陕西那边基本没有人烟,山西这边倒有个壶口镇,有几所装修不错的宾馆,所以晚上我们就住在了山西这边。
晚饭后一出门就是黄河岸,惊奇的是壶口瀑布的纪念碑竟然是朱镕基题写的。
黄河涌过秦晋峡谷,峡谷两岸西边是陕西延安宜川县的壶口乡,东边是山西临汾市吉县的壶口镇,一乡一镇把壶口作为了两省共有旅游景区,也确实是这样,我们把晚上的住宿费给了山西,把第二天的门票钱给了陕西。
一座公路大桥横跨黄河连接两省,河东就是山西的吕梁山,河西是陕西的黄龙山。不时有满载的大货车经过,显出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大桥的中线就应该是两省的分界了吧。

黄河,这条流淌了160万年的母亲河,从青藏高原开始,集流汇溪,穿峡越谷,九曲回转,横越塞上,到了内蒙古托可旗与山西偏关县接壤之地,突然来了一个90度的大转折,原本由西向东奔流的河势调头向南,一路呼啸势不可挡。

经过千万年坚韧执著的冲刷,拉开了一道720公里长的峡谷,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这种独特的地理水文留下了众多历史和文化,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从壶口瀑布往南,经过黄河激流常年的下切,在400多米宽的箱形峡谷的底部,下切形成一条3三五十米宽、十到二十米深的河槽。
传说是龙身穿凿,故取名“十里龙槽”。黄河水丰之时,这条龙槽被淹在大水中,水量小时就看的很明显了,从黄河岸边到江心形成了三级大台阶。
黄河带来了充沛水量,也屡屡给中华民族的腹地带来大水灾,因此古人们认为黄河的功与过都无法形容,对黄河既依赖又畏惧。
不过现在问题简单了,看看夏天丰水期里峡谷中不宽的水面和露出来的河床,就知道黄河为什么会在下游断流了。

第二天清晨早早地起来,从山西跨桥回到了陕西,坐着车沿河西溯流而上,开了好几公里才进到景区,这里的地势开阔了很多,远远地听见水声,但却看不到瀑布。

见到这块大石头,就能看到壶口瀑布了。

壶口瀑布与大山中从山顶上倾泻而下的一般瀑布不同,它是黄河几万年来不断冲击下游的岩层,岩石破碎后形成了一个大台阶。
高外的黄河水流到台阶下就形成了大瀑布,所以如果从黄河两岸的平地望去还真难一眼就看到瀑布。不过当走到黄河近处,立马就能感受到黄河的气势了。


这种气势既不是在上游青海贵德时见到的清澈缓流,也不是在下游山东见到的裸露河床,而是从塞外而来的万马奔腾。

清人施润章有诗题壶口瀑布:

玉帝把壶谁不尊,

山呼雷动谢天恩。

九州飞溅瑶池液,

一醉炎黄万古春。

壶口是秦晋大峡谷段河床最窄的地方,仅有30至50米宽。在壶口上游开阔谷地里平缓流淌来的黄河水,一到这里突遇河道变窄,顿时就显出水势了。
更关键的,壶口有一个几十米落差的悬崖,本已蓄势多时的黄河水一下子坠落,以每秒来计算的庞大水量顿时就成了惊涛澎湃的大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干流唯一的瀑布,也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

而且,壶口瀑布是在动的,黄河水不断地打碎新的岩层,使瀑布在不断地向北移。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期,壶口瀑布紧连着孟门,经过1583年到公元813年的唐代,壶口瀑布已距孟门北1660米,平均每年向北推移1.05米。
按照瀑布平均每年向北推移1米计算,那么瀑布的形成已有6.5万年的历史。

《尚书·禹贡》说,“盖河漩涡,如一壶然”,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壶口最早的记载。

此后几千年间,壶口与中华民族紧紧联系起来。春秋时期,壶口是中原华夏族与西北狄人的分界线,抗战期间,壶口成了抵抗侵略者的前沿。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从壶口附近东渡黄河,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以《黄河呤》为歌词,用6天时间创作出《黄河大合唱》乐曲,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念。

从此,中华民族母亲河上的壶口瀑布,就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不亲到苏杭,永远想象不出唐诗宋词中的江南美。不到大漠,体会不到边塞诗人的豪迈沧桑。

只有来到浪涛澎湃的壶口,才能真正体会出怒吼吧黄河的激情,才能体会出黄河颂中中华民族五千年连续不绝的豪情。
一定要学好钢琴。

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黄河在上游时是很清澈的,只有到了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时,冲进了大量泥沙才变得混浊,不过这是自然原因,而且也为下游带来肥沃的土壤。
其实现在壶口的这些水也少多了,来的路上导游一直担心今年水量太少,瀑布会不好看,好在水势还很壮观,想想去东北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那已经干成了一个悬崖。

望着大河东流去,祝愿已经哺育了我们五千年的母亲河能再哺育我们几千年,就像歌唱的一样,“只要长江黄河的水不断,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