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副趣味幽默的古代对联,突发灵感,才情过人,令人啧啧称奇

 真游泳的猫 2022-07-16 发布于浙江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2副趣味幽默的古代对联,突发灵感,才情过人,令人啧啧称奇!

第1副对联:尚可喜;直不疑。

说起尚可喜,可能大家一时间没有转过弯:“尚可喜是什么人?”但是如果说起吴三桂,大家就有点印象了。

其实这个尚可喜基本上和吴三桂绑定在一起,都是清代所谓的“三藩”。三藩,指的是清代初期的异姓王,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和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据说,康熙帝酝酿撤三藩的时候,各种声音很多,尚可喜也感觉进退两端。

有一天,尚可喜邀请了许多文人一起吃饭,酒足饭饱的时候,尚可喜忽然说:“诸位都是当世才子,本王这里有个上联,对出下联者重重有赏。”

大家于是洗耳恭听,期待自己能够对出下联,好好表现一场。

尚可喜说:“上联就是本王的名字,尚可喜三个字,大家对下联吧。”

众人一听,有点呆了,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意思。单纯从对联角度,尚可喜是人名,下联自然也要是人名,最不济也得是地点或者物品的名字。

如果单纯对下联,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难度。大家都是读书人,又不是不学无术的骗子,对个下联还是很容易的。

问题是,伴君如伴虎,现在伴着平南王也是伴着老虎一样,谁知道尚可喜脑子里想什么东西呢?

贸然对下联,下联是对出来了,可是猜不到尚可喜的心意,又或者惹怒了尚可喜,那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那是主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子都故意装出面有难色的样子,故意恭维说:“王爷的上联堪称巧妙,实在精彩,实在厉害,想要对下联真是很难呢。”

这些人一个个虚头巴脑,尚可喜就有些烦躁了。三个字的小对联,为啥这群人都对不出来?难道说,王爷的宴会上坐着一群饭桶吗?

就在气氛有些不对劲的时候,忽然间旁边有个小书童灵机一动,大着胆子喊了一句:“王爷,小人有下联了:直不疑。”

在座的文人一听,这个下联有些味道,尚可喜是人名,直不疑也是人名,人名对人名,不错。

直不疑是汉代南阳人,崇尚老子的无为学说,做官低调收敛,一切照前任制度办,也不喜欢别人以官名称呼自己。

但是从平仄来说,这个“直不疑”的下联就很有问题了。很多人认为,对联要平仄分明,这才叫对仗工整。但是直不疑和尚可喜,平仄上有点对不到啊。

所以很多人就忍不住笑出了声,还有人想要开口教训小书童了:“小小书童,毫无文采,也敢来对王爷的对联,真是吃了豹子胆!”

结果呢,尚可喜却是拍案叫绝:“好,这个下联好,好极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尚可喜为啥这么欢喜。

其实,尚可喜是从“直不疑”的名字中听出了玄机:“尚可喜直不疑,这就是说,尚可喜没必要疑惑,没必要举棋不定。”

显然,下联“直不疑”三字照应到尚可喜面对“康熙撤三藩”时候的心情,将话说到尚可喜心坎里去了,自然是绝妙对联,胜过无数所谓“对仗工整”的对联了。

毫无疑问,这个书童立刻飞上枝头变凤凰,被尚可喜免去了书童的下人身份,还把书童任命为文官,还给了大量金银珠宝。

这个书童眼力非常高明,要不然也不能对出这样的下联。他后来看到局势不妙,就借机离开了尚可喜的王府,带着一大笔钱安心当富翁了!

第2副对联:鱼钩钩鱼鱼骇钩;马鞭鞭马马惊鞭。

明代时期,台州有个小神童叫“陈燧”。陈燧八岁的时候,跟随教书先生一起在池塘边游玩。

教书先生看到池塘边有人钓鱼,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上联,借此考考学生。

结果,陈燧才华过人,小小年纪却思维敏捷,立刻对出下联:“马鞭鞭马马惊鞭。”

教书先生大嘉赞赏,认为陈燧必定科举高中。果不其然,后来陈燧乡试、会试皆第一,俗称“二元”,也称“陈会元”,令人刮目相看。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