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入伏。说一说三伏天的那些事

 品茗客人 2022-07-16 发布于江苏

  今天,2022年7月16日,农历壬寅虎年六月十八,丁未月庚午日,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

  又进入到一年之中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三伏天”了。

  这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日子,极容易生病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还是四十天的超长版的“三伏”。

  什么是三伏?为什么称为“伏”?

  三伏天,是指“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后的十天的这么一段时间,通常是出现在小暑和处暑节气之中,前后三十或四十天。

  “伏”,就是在提醒人们,天太热了,适宜伏在家中而不宜多动。

  入伏、出伏是由谁来确定的?为什么不像入梅、出梅那样有官宣?

  入伏、出伏的日期是由我们的老祖宗规定了的,不由气象部门或是哪个机构官方宣布。

  进入伏天的时间是根据“夏至”这个节气来确定的。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即为入伏。

  今年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庚戌日,第二个“庚”是7月6日庚申日,第三个“庚”日,就是今天,7月16日,庚午日。这一天开始进入今年的三伏天。

  按说,三伏天,就是三个伏,头(初)伏、中伏和末伏,共三十天吧。但是,老祖宗又规定了,末伏,是要在进入立秋节气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可大多数年份,夏至后的第四、第五个庚日都是在立秋节气之前,大暑节气之中,那么,中伏,就要增加个十天,就像今年,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8月15(庚子)日,那么,今年的末伏就是要从这一天开始。十天后出伏。

  2011年至今,除2012年、2014年的“三伏天”是30天,其余都是超长版的40天,中伏为20天。

  目前,气象部门并没有像对待“梅雨”那样,已经有国家标准,以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并宣布入梅、出梅的时间,而不是按照老祖宗定的老规矩,按照芒种、小暑节气来定入梅出梅了。

  下面是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

  头伏,7月16(庚午)日一7月25日(己卯日)。

  中伏,7月26(庚辰)日—8月14日(己亥日)。

  末伏,8月15(庚子)日一8月24日(己酉日)。

  看上面的列表,就会发现一个简单而有意思的现象:三个伏天的入伏日都是“庚”日,三个伏天的结束日都是“己”日。如果,你再翻看一下历年的三伏天,都是如此。因为,三伏天是由“天干”来决定的,天干共有十个。各个不同的年份,入伏、出伏的地支是不可能相同的。

  不仅如此,历年进入三伏天的公元日期也是较相近的。因为,二十四节气,并不是按照农历来确定的,而是按照太阳历来确定的。比如,2020年也是7月16日入伏,四十天,8月24日末伏结束。

  三伏天该吃什么、做什么?

  在北方,有头伏吃饺子、二伏吃面条、三伏吃烙饼摊鸡蛋的习俗,认为这可以帮助在三伏天中出汗,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气。

  南方各地,倒没有那么特别的食俗,或者说,各个地方的食俗是不太相同的。

  喝伏羊汤

  长江中下游的不少地方,羊肉只是冬至后“九”里天的食物,不进“九”不吃,出了“九”,你也买不到羊肉了。

  位于三省交界之处的徐州,却有吃“伏羊”的习俗。入伏后的这三十天里,是没有一只羊能走出徐州的。徐州人盼入伏,是盼望着一场声势浩大的“伏羊节”,吃羊肉、喝羊汤……享受一次以羊肉为主的盛宴。

  吃小笋鸡

  小笋鸡,是童子鸡,尚未打鸣的小公鸡。

  在我们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许多地方,暑伏天里吃小笋鸡是时尚。人们还特别讲究认为开口打鸣,叫过了,就没营养了。小公鸡的吃法也基本协同——烧汤。讲究用豆油,最好是小榨豆油,将葱、姜先炸香,再将鸡块放进去炒几下,加水,烧出一大碗汤来。年老体弱者多吃几块鸡肉,小孩子就弄个鸡头、鸡爪子龁龁。

  前些年,我会在伏天里以西瓜皮为容器,蒸小公鸡。原味的,还少油。

  吃大长鱼。

  大长鱼,至今仍被认为是大补的。五十年前,倒真的是野生的大长鱼呢。那时没有人工养殖的。

  大长鱼的吃法也简单而雷同,也是用豆油炒一下长鱼段子烧汤的,是为“大烧长鱼”。

  这些年,我也曾在伏天里吃过几次长鱼的,是清蒸的吃法。杀好的的大长鱼,切成段,去掉内脏,用盐搓洗掉表面的粘液,每个段中加一粒蒜籽,立在盘中,加葱姜酱油黄酒,大火沸水后,入蒸笼一刻钟。

  绿豆汤。

  这些年,我们家做苏式绿豆汤多。头天晚上将绿豆、糯米洗好,浸泡。第二天早晨我出去晨跑之前,将绿豆倒在铺好笼布的竹制蒸笼上,糯米清洗后倒在个大碗里,大火蒸制20分钟。这个时候,再烧一锅薄荷水。吃的时候,可以加点冰块。

  三伏天,不该不让自己出汗,不能总是呆在空调房间里。也应该利用早晚时段到户外去走走、动动。

 相关文章:

苏式绿豆汤yyds

夏日纪事|忙晚饭,不止是锅碗瓢盆的交响

吃蚕豆

[大胡子厨房]清爽夏日菜:西瓜皮蒸仔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