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游(16)|洪崖洞

 新用户6003EQaZ 2022-07-16 发布于甘肃

       洪崖洞也叫“滴水崖”。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之十七·上川东道·重庆府一》:《志》云: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覆以巨石,其下嵌空,飞瀑时至,亦名滴水崖。有元丰时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嘉泰中,成绘于中起“吏隐亭”,洪偲又起“轻红亭”焉。

B

E

A

U

T

Y





RedLipstick

      苏轼诸人题刻早已不存,“吏隐亭”“轻红亭”也已不存。


XIUMI

#洪崖滴翠

       洪崖滴翠,为王尔鉴评定巴渝十二景之一。 《乾隆巴县志·卷之一·景》:“洪崖洞在洪崖厢悬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数百人,上刻'洪崖洞’三大篆字,诗数章漫灭不可读。城内诸水逾堞抹崖额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为小池入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莫可名状,至若渔舟唱晚,响答崖音,又空色之别趣也。”

        洪崖洞得名,无疑与道教传说中仙人洪崖先生有关。元代道士赵道一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对这位古仙人有详细介绍:“洪崖先生者,或曰黄帝之臣伶伦也。得道仙去,姓张氏;或曰帝尧时已三千岁矣。

       汉武帝时有卫度世者,入华山寻其父叔卿,叔卿在绝岩中与数人博戏于石上。问之为谁,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大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也。

       东汉时班孟坚作《西京赋》云:'洪崖立而指麾,纷羽毛之纤俪。'是先生为众仙之长久矣。

        陶弘景《真诰》云:'洪崖先生,今为青城洞仙。’故青城山今亦有洪崖。郭景纯《游仙诗》云:'左挹浮丘袂,右拍洪崖肩。’又云:'姮娥扬妙音,洪崖颔下颐。’盖先生当此时与姮娥、浮丘之徒,学仙者尚皆可得而见也。洪崖山在豫章之西山,是先生隐焉。

        隋文帝开皇九年改豫章郡为洪州,以先生所居山名之。今洪井在伏龙山北岩,左右石崖,陡起峻绝,春夏飞湍奔注,洪洪如雷。入井则陡杀,余流为小溪。注鸾陂有古坛临井上,相传为先生炼丹处。岁旱祷焉,有赤蛇浮水面,雨焉立注。井北一里许,于石碛上得五春臼,色渥如丹,各圆深二尺余。相传为先生捣药处。土人云:每岁端午日未明,或闻捣药声。樵夫往往遇其馀滓。井南二里许为鸾冈,四周有水,即鸾陂是也。相传鸾冈为先生乘鸾所憩处,冈侧旧有鸾山观,司马天师《五岳朝仪》云:'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昔洪崖先生服琅玕之花而隐,代为青城真人。’”


XIUMI

渝州十二景·洪崖滴翠

清·周绍缙

石苔翠长留,

丹颜可能驻。

幽人胡不归,

洪崖日空暮。

《乾隆巴县志·卷十七·补遗·诗·五古)

洪崖洞

清·刘慈

华阳纪胜曾闻略,古洞寻幽尚未穷。

怪石纵横看作虎,枯藤屈曲挂如虹。

岩悬瀑布飞晴雪,柳浣沙堤系泊蓬。

仰面千家临画堞,荡胸半岭入苍穹。

地偏市远尘难至,桥转溪回路忽通。

石拥神龙争见跃,天开鬼斧劈鸿濛。

滴珠泉涌洪崖下,更浣亭欹冷翠中。

宝盖飞扬来贵客,云车飘渺接仙翁。

胜游杂鳏有时尽,此地萧条万古空。

惟有嘉陵江色在,一湾斜带夕阳红。

《乾隆巴县志·卷十六·七排》



渝州十二景·洪崖滴翠

清·张九镒

手拍洪崖肩,

洪崖渺何处。
洞壑认仙踪,

多为传记误。
清气抹山光,

非烟更非雾。
四面空翠来,

沾衣扑不去。

《乾隆巴县志·卷十五·五律》


巴渝十二景·洪崖滴翠

清·王尔鉴

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

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

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

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

《乾隆巴县志·卷十六·五律)

洪崖洞

夜景


巴渝十二景·洪崖滴翠

清·周开丰

空洞西城地,洪崖何代名。
常悬微溜下,直入内江清。
苔翠晴逾润,金波晚更潆。
留题人未远,高咏谢宣城。

《乾隆巴县志·卷十六·五律》

诗文赏读

巴渝十二景洪崖滴翠

清·姜会照

飞来何处晴如雨,漠漠高旻色映空。

自是仙崖张昼景,岚光一片袅清风。

            《乾隆巴县志·卷十六·七绝》



      2019年2月4日,我们专门去了洪崖洞,从顶上下去,步行街一层层的商铺,就像古镇或者老街,商品琳琅满目,游人摩肩接踵,各种小吃,烟火气十足。火锅店也不少。有电梯直通上下,下面有停车场。


我们从下面转到上面,又乘坐电梯直达顶部。

顶部有一些雕塑,各具情态。值得仔细看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