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玉带林中挂”的“玉带”究竟是什么意思?

 语文老王 2022-07-1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玉带”二字是什么意思?自然同黛玉的结局有关,但如何理解呢?这就需要通过对比以及原文中的线索来分析了。

1、林黛玉与薛宝钗共用的判词。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间,梦游太虚幻境,进入薄命司后,看见了这样一首判词。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下,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由此可见,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而从这首判词中,我们也能得出不少信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前一句指薛宝钗,借用的“停机德”这样的典故。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的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从这个典故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停机德”无疑是一种难得的优秀品质。

可是为何?放在薛宝钗身上就成了其悲剧的开始呢?“可叹”二字,意思非常明显。

而如果我们明白薛宝钗的结局,或许就能理解了,因为她坚持不懈规劝的人,是打心里厌恶仕途经济学的贾宝玉。

图片

林黛玉死后,她与宝玉结成夫妻,但最终,正是因为她对宝玉的规劝,才让他悬崖勒马,看破红尘。这一点,在冯紫英的家宴上,贾宝玉行的酒令中便能得知: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复归;女儿愁,悔叫夫婿觅封侯。

而堪怜“咏絮才”,同样借用了典故:咏絮才:指晋代谢道韫的故事:《世说新语》中说,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

这一句,点出的是林黛玉才华出众,诗词富有灵性,是个奇女子。

只是,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的她们,尽管有“停机德”,尽管有“咏絮才”,却依然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

因此,下面这两句,从逻辑上而言,必定同她们的命运有关。

对此,我们先来看一看薛宝钗的命运。

金簪雪里埋”这一句,不仅隐含了薛宝钗的命运,也点出了她的名字。

“金簪”二字,同“金钗”类似,其中点出了一个钗字,而“雪”同“薛”,所以显然,这句判词隐含了她的名字。

图片

而“金簪雪里埋”连起来如何理解呢?或许香菱无意中,说出了真实的答案。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贾宝玉生日,众人玩起了覆射的游戏。轮到宝玉、宝钗时,宝钗特意点出了一个“玉”,宝玉深知其意,知道她是在拿“金玉良缘”说事,所以他直接点破了。

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

众人道:“怎么解?”

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

史湘云听了,忙指出他们用时事,坏了规矩,都要受罚,但香菱却对此做出了反驳。

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到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

而“宝钗无日不生尘”隐含的是什么?其实这是她一生的遭遇。有杨贵妃之美的她,为了薛家追求“金玉良缘”,但宝玉心中唯有黛玉,所以她的青春,就如同这句诗所说,是日复一日的流逝。

即便她最终同宝玉结成夫妻,却仅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就如“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敲断玉钗红烛冷’”冷一样,她的一生,是在凄凉中逝去。

图片

回到“玉带林中挂”这一句。其同样隐含了林妹妹的名字,“玉带林”反过来读便是“林黛玉”。

而其中的“玉带”二字,同她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

2、“玉带”二字隐喻了什么?

从第一点我们可以得出,在她们二人合用的判词最后一句中,描述了宝钗一生的悲剧。而与之对比的林黛玉,她的结局如何呢?

对于这一点,存在两种主流的观点。

★林黛玉上吊而死。

“玉带林中林”,从其字面意思来看,似乎如此解释能够说得通,但是从原文的诸多线索来看,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元春省亲时点的《牡丹亭》的戏,脂砚斋明确指出,伏黛玉之死。而杜丽娘是怎么死的?为情所困,抑郁而死,显然同上吊自尽沾不上关系。

若以这样的线索来论断黛玉之死,那中秋节时,史湘云与林妹妹联诗,并做出了: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不正显示了黛玉沉湖自尽了吗?

所以说,“玉带林之挂”所指的并非黛玉的死亡方式,是正如“金簪雪里埋”一般,预示的是她一生悲剧的写照。

图片

在元春省亲所点的《牡丹亭》这出戏中,脂砚斋明确点出了【伏黛玉之死】,而她一生悲剧的写照,确实同她执着于宝黛之情有关。

杜丽娘因为梦见柳梦梅因情所困,抑郁而死,而林黛玉的去世,同这一点也是类似的。

这其中,便包含了“玉带”的真实意义。

对于“玉带”所指,有两种解读。

★ 指北静王。

玉带是古代贵族男子用玉做成的腰带,是封建社会权利的象征,秦可卿出殡当天,北静王亲自到场,原文对他便做出了这样一副描述。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郡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而与宝玉关系友好的北静王,同黛玉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在原文中,还真能找到这样的线索。

1、宝玉转赠北静王所赐的鹡鸰香念珠给林黛玉,虽然面对这一幕,黛玉拒绝了,并言语之中充满了不屑一顾: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

2、黛玉接过了北静王赠送宝玉的雨具。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贾宝玉看望林妹妹,因为下雨,所以穿了一身全新的装备,黛玉见了来了兴趣。

图片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

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

除了这两次外,在贾母的八十大寿上,北静王妃还亲自见过林黛玉。贾母面对南安太妃特意要见贾府的小姐,特意推出黛玉,未必没有替她另寻出路的打算。若北静王妃果真看上了她,黛玉与北静王,也并非没有存在交集的可能。

只是,一心放在宝玉身上的她,面对北静王,她能选择妥协、能选择接受吗?只怕正如她在诗中所写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指忠顺王。

忠顺王与林黛玉有什么关系?他们二人之间,确实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贾宝玉同忠顺王爷有过节。

琪官作为忠顺王最宠爱的戏子,却被宝玉引逗,以至于他要派长史官亲自到贾府要人。

即便贾政毒打了宝玉一顿,但一向同贾府无来往的忠顺王,并一定就此放过他。

况且,从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这样的老旧势力来看,忠顺王似乎还是他们的敌对势力。

因此,在贾府陷入危机之时,忠顺王要寻宝玉的短,太容易不过。而在原文中,也多次提到了后文宝玉为了避祸离开贾府的线索。

比如《红楼梦》二十八回,宝玉参加冯紫英的家宴,正在气头上的林妹妹便说道:“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前来潇湘馆,原文对潇湘馆的景致用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来形容。脂砚斋在此便留下了批语:【与后文“落叶潇潇、寒叶漠漠”一对,可伤可叹】。

图片

而晴雯之死,宝玉悲痛写下了长文《芙蓉女儿诔》祭奠她,脂砚斋再次留下批语【明为祭奠晴雯,实为祭奠黛玉】,如此看来,黛玉去世之时,很有可能,宝玉确实不在贾府。

贾宝玉因外出避祸,林妹妹因思念他整日以泪洗面,最终泪尽而亡(《桃花吟》、《秋窗风雨兮》都体现了这样的凄凉意味)。

小结: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玉带”二字,并非隐含黛玉死亡的方式是上吊而死。它所隐含的,一方面点出了她的名字,而另一方面,则指出了她一生的悲剧,是为情所困(对宝玉的情),又因权贵的干涉最终泪尽而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