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枯身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2-07-16 发布于天津

枯身

转瞬生涯入晚晖,枯身已不再丰肥。

清裁末世安垂老,默数余年待大归。

每以新词当问宁,仍沿积习做寻微。

不辞有觅谢家女,聩里难堪可解围?

【注释】读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残》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依韵诗作于2022年7月1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转瞬之间生涯就进入了晚晖,枯槁之身已经不再丰肥。清醒地裁定自己的末世安然于垂老,默默地历数着余下的几年等待着大归。每每用新词当作对朋友的问宁,仍然沿着积习做一些有兴的寻微。却不辞问询寻找有才华的谢家之女,在我耳聋的难堪中能否助我解围?

首联中的“丰肥”,指丰满肥胖,见唐代人郑棨的《开天传信记》:“禄山丰肥大腹。上尝问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又见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秃山》诗:“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还见宋代诗人方回的《题画马》诗:“刍秣丰肥十二闲,笔追韩干此图间。”以及宋代诗人李处权的《水栀》诗:“俗物多丰肥,仙姿乃癯瘠。”

颔联中的“清裁”,指清明的裁断,见唐代诗人杜牧的《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又见他的《夜泊桐庐先寄苏台卢郎中》诗:“十载违清裁,幽怀未一论。”

这一联中的“末世”,指晚年,见《荀子·劝学》:“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又见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诗:“平生志业无高论,末世篇章有逸才。”

这一联中的“大归”,指最终的归向,见《文选·左思·魏都赋》:“天经地纬,理有大归。”又见《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亦指死亡,见唐代诗人顾况的《祭李员外文》:“先生大归,赴哭无由。”

颈联中的“问宁”,意思是问安,见《宋史·外国传五·占城国》:“每岁拜遣下臣,问寧上国。”

这一联中的“积习”,指长期形成的习惯,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张十八》诗:“念兹弥懒放,积习遂为常。”又见宋代诗人李复的《蔡元度话其子能言前世事江晦叔有诗次韵》:“往来积习几生身,石上精魂世共闻。”还见宋代诗人苏籀的《示儿子诩》诗:“孔里高高若崧岱,论思积习见岩崖。”

这一联中的“寻微”,意思是探究微细的迹象或玄妙的道理,见宋代诗人贺铸的《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诗:“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柔桑浅草三月尾,踊塔飞楼一水南。苒苒流云牵仿像,迟迟艳日助醺酣。何须拊手歌桃叶,已觉王郎思不堪。”

尾联中的“谢女解围”,语出《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相传晋代人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曾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凝之妻“道韞 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后遂用作称颂才女的典故。用典见唐代诗人李瀚的《蒙求》诗:“齐后破环,谢女解围。”又见唐代诗人黄滔的《祭钱塘秦国太夫人》:“训逾孟织,智迈谢围。”

这一联中的“聩”,指耳聋,见宋代诗人魏野的《赠惠崇上人》诗:“张籍眼昏心不昧,崇师耳聩性还聪。是非言语徒喧世,赢得长如在定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