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子们为啥集体痴迷《孤勇者》?

 西皮A 2022-07-1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不懂然爽”意思是听不懂,然而却觉得很爽。

用这个网络新词来形容小朋友们听到《孤勇者》时的反应再恰当不过了。

有人在与两个小孩子擦肩而过时唱了一句“爱你孤身走暗巷”,这两个小孩子立马回头,双眼放光;有一个班孩子们拔河比赛输了,当“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的音乐响起,流泪的孩子们立马擦干了眼泪;还有在众多的小学校园演出现场上,一群男孩和女孩声嘶力竭,在台上吼出:“一生不借谁的光,你将造你的城邦……”

有哪位小孩子能拒绝“战吗?战啊!”这样的宣言?又有哪位小孩子在听到“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的时候不会握紧拳头?

总之,上至小学六年级,下至幼儿园小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南方还是北方,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孤勇者》几乎已经到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娃不唱的地步。有人因此总结说:“小孩子如此热血沸腾。”

但困惑依然存在——这首并不易懂的流行歌曲,是怎么传播成一首小孩子们无法抗拒的歌曲的?

图片

我为歌狂

图片

在湖南长沙的青山铺镇中心幼儿园,《孤勇者》的流行,让24岁的大班老师唐沛璇猝不及防。

今年3月初,唐沛璇带大班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听到两个比赛跑步的5岁男孩子一边跑一边唱起了《孤勇者》。唐沛璇很惊讶。

《孤勇者》是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由唐恬作词,钱雷作曲,陈奕迅演唱,于2021年11月8日以单曲的形式发布。这也就意味着,从歌曲发布之日算起,仅4个月后,这首歌就已经能从上幼儿园的孩子嘴里听到了。

她听到副歌部分像喊口号一样的“战吗,战啊”那段歌词,这两个5岁男孩子咬字清晰、没有跑调。

“不光是我吃惊,就连我的班助老师也吃惊,那时候网上还没有把这首歌定义为儿歌,而且就连很多成年人也只是简单听过,但孩子们就会唱了。”

在唐沛璇所带的幼儿园大班里,如果孩子表现好,就能得到点歌的奖励。那天的点歌环节,班上共32个孩子,有29个都点了《孤勇者》。音乐声响起,那两个男生带头,做出一种握拳的要去战斗的样子,眼神特别坚毅。接着,班上其他孩子也纷纷握起了拳头——最后,就连仅剩的那3个没点《孤勇者》这首歌的孩子都加入了。

唐沛璇说:“学别的儿歌,我还得花心思编排一些手势。”相比之下,只需要放几遍《孤勇者》,孩子们便无师自通。

几乎是同一时期,在北京,另一群孩子们也在为《孤勇者》疯狂。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所学校的健美操网课上,同学们在听到老师播出《孤勇者》前奏时一下子激动起来。带着“孤勇者”关键词的滚动评论,在歌声中,占满了整个互动区。

而在这所小学就读的一年级学生瑞拉,不仅在健美操课上跟着《孤勇者》手舞足蹈,还会在爸爸接送时在车上要求重复播放这首歌。

听得耳朵起了茧,瑞拉的爸爸顾丁会对女儿说:“行了,别唱了,咱听一首别的歌吧。”但女儿就是要听,边听还边跺脚卡拍子。索性,爸爸跟女儿开始一起唱了。后来,在社交平台上,爸爸把跟女儿的《孤勇者》合唱发到了网上。视频评论底下,其他有相似经历的父母们也纳闷地问:“这种经历是怎么做到全国统一的?”

不光能横跨地域和城市,《孤勇者》还像一个暗号一样,成为能够突然打开小朋友们身体与情绪的开关。

在北京的一家牙科等候室里,苏东正在和对面等待牙齿矫正的五年级小女孩聊天。由于代沟,他们聊天一度有些进行不下去。为了打破尴尬,苏东忽然问 :“你听过孤勇者吗?”几秒钟后,原本安静的女孩一跃而起,开始摆动双臂,嘴里开始唱起:“都,是勇敢的,你额头的伤口……”

“我当时整个人都看傻了。”苏东说。

在近几个月里,类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小孩子身上发生着。他们的性别、年龄和所在城市都各不相同,却不约而同地在听到《孤勇者》时,表现出开心和激动。

图片

英雄世界

图片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小孩群体中,为什么偏偏火的是《孤勇者》?

这是幼儿园老师唐沛璇心中的问题。她所面对的是32个平均年龄只有5岁的小孩子。作为老师,她没有给这首歌编排任何动作,这也就意味着,在唱歌时,孩子们自发选择做出的所有动作和表情都源自他们的内心。

正因为如此,当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全都紧握拳头唱这首歌时,她才感到惊讶和困惑,她向孩子们问了这个问题——

“你们知道这个歌词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手要握拳头?”唐沛璇问。

“老师,难道你没有听到这里面有英雄两个字吗?”一个小男孩说。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英雄吗?”唐沛璇又问。

孩子们都很踊跃,抢着发言:“英雄就是奥特曼”“英雄是小飞侠”“坐火箭的去探索太空的叔叔是英雄”“袁隆平爷爷是英雄”……

唐沛璇终于明白,他们唱歌很有激情,是因为把自己代入到了歌曲中。她觉得作为老师需要引导一下孩子们。她接着问:“那我们身边有什么英雄?消防员算不算英雄?爸爸妈妈算不算英雄?老师算不算英雄呢?”

“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听了之后似懂非懂。有的孩子觉得老师是英雄,有的孩子认为英雄就得上战场。”唐沛璇说。

类似这样的“英雄情结”,在全国各地很多小孩子身上上演。在北京一家传媒机构上班的范炎,她的儿子正在上二年级,酷爱《孤勇者》。有一回,她问儿子:“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歌词?”儿子回答说:“喜欢'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她又问:“这句话里你最喜欢哪个词呢?”儿子毫不犹豫地说:“英雄。”

小孩子对英雄的崇拜,某种程度上也与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相关。被女儿每天在车上要求循环播放《孤勇者》的顾丁,最早也发现,在偶然放了这首歌之后,女儿就会握拳、很激动,还会跳舞,接着演变为睡觉之前,在屋子里还会唱这首歌。

有一回他也被女儿问到关于英雄的问题。他说:“女儿问我什么是不跪的模样?她还以为是便宜和贵的那种贵,我就给她解释,这就是形容面对困难不放弃,不去屈服命运的那种状态。”

他接着说:“一个7岁孩子,没有经历过这种事,要怎么去理解跟命运去搏斗?她当时听完也只是点点头,她也可能会放在脑子里,以后会慢慢理解的。”

图片

儿歌敌不过《孤勇者》?

图片

比起孩子们听《孤勇者》时的兴奋,唐沛璇也感受到另一种强烈对比——现在的孩子们唱真正的儿歌时,已经提不起劲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们听儿歌听疲劳了。儿歌作为幼儿园语言的教材,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在唱。“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孩子们接触手机的机会也多,一听流行歌曲在歌词和旋律上和儿歌不一样,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新鲜,格外带劲。”

不只是《孤勇者》,很多流行歌曲对孩子们都有冲击力。有一次,在给即将毕业的孩子们上课时,她放了一首流行歌曲《凤凰花开的路口》,结果,听着听着,她和几个小孩子都留下了眼泪。

她问:“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哭吗?”一个女孩子回答说,她在歌词里面听到了“分别”。唐沛璇听了很感动。她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已经完全能从音乐里感受到一些基础的感情,这是听一些流行歌曲所能达到的效果。

由于喜欢音乐和演奏,瑞拉爸爸也专门研究了《孤勇者》的编曲。“比起儿歌,《孤勇者》的动机明显更明确,节奏感更强”。动机是诞生歌曲的第一步,是指一些有趣的乐句段落和循环记忆点。“《孤勇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明显,比如'爱你孤身走暗巷’,这一段旋律不断重复,节奏又很快,配合的是打击乐而不是弦乐,所以能达到循环的效果,而上一次像这样流行的歌曲是张杰的《逆战》。”

就这样,《孤勇者》在儿童的世界里实现了一定的传播。在湖北黄冈,小学信息课老师陈芳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传播的力量。

陈芳负责给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课。在下午第一节课开始之前的10分钟里,班级的音乐委员可以给同学们点歌。如今,《孤勇者》是最常点的歌,60多人经常集体唱歌,声音回荡在整个校园。

陈芳有许多教师朋友,他们分散在黄冈的各个小学里。在跟老师朋友聊天时,说起《孤勇者》后,她发现几乎她认识的所有小学老师都提到过,班上的孩子们在唱《孤勇者》。

《孤勇者》好似成了属于这个年代小孩子的“新战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