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利汇

 xfh888 2022-07-16 发布于江苏

一种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原文 => 英文
V

技术领域
原文 => 英文
V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拍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原文 => 英文
V

背景技术
原文 => 英文
V

[0002]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
原文 => 英文
V
[0003] 双摄像头由第一摄像头(常规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潜望式摄像头,与常规摄像头相比,潜望式摄像头为了降低高度,采用了棱镜设计,别称“内变焦”镜头,是指光学变焦是在机身内部完成,所以可以很容易安装滤镜,无需额外安装镜头筒,其次可以有效地避免灰尘被吸入镜头内)组成,两个摄像头的焦距不相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通过非数码变焦的方式就可以拍摄距离较远的物体,并且实现物体放大的效果。双摄像头系统还可以实现更加流畅的缩放变焦,比如说在录影时会采取数码变焦加切换镜头这样混合的方法,以此来达到更自然的效果。双摄像头使用两个独立的模块,并且都拥有独立的传感器,这样即使是在低光的环境下可可以大幅提升画质,不仅可以明显减少噪点,同时整个成像画面也会更加干净,而用户根本看不出这张照片是通过一个大的摄像头还是两个小摄像头拍摄的。在两个镜头的共同作用下,系统可以自动具备了分析不同景深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仍然可以实现包括背景虚化、自动对焦、扩增实境等功能,并且效果比较明显。
原文 => 英文
V
[0004] 随着双摄像头的普及,已开始使用第二摄像头来达到放大倍数后的成像效果,而由于常规镜头和潜望式镜头的视角差异,在变焦放大拍照倍数时,图像由第一摄像头切为第二摄像头时,图像中心位置会发生错位,给用户明显的视角差的感觉。
原文 => 英文
V
[0005]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原文 => 英文
V

发明内容
原文 => 英文
V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旨在通过实现拍照倍数放大过程中的自然切换,以及通过图片融合处理来获取更清晰的放大倍数后的图像。
原文 => 英文
V
[0007]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移动终端检测第一摄像头变焦放大过程的倍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当检测到变焦放大的倍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二摄像头;
步骤B:移动终端读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拍照的平均距离差,并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
步骤C: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差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将所述第一成像与第二成像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后输出显示。
原文 => 英文
V
[0008] 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S:预先提取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拍照的平均距离差,并存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
原文 => 英文
V
[0009] 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具体包括:步骤S1:预先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预设距离的地方放置一标准图卡用于拍摄图像;
步骤S2:开启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得到图像A,开启所述第二摄像头得到图像B;
步骤S3:在图像A和图像B上选取五个相同位置的点,计算图像A和图像B之间的五个点的距离差,分别为(x1,y1)、(x2,y2)、(x3,y3)、(x4,y4)以及(x5,y5);
步骤S4:计算五个点x轴和y轴距离差的平均值,分别为x=(x1+x2+x3+x4+x5)/5和y=(y1+y2+y3+y4+y5)/5;
步骤S5:将平均值(x,y)存储于存储器中供移动终端使用双摄像头拍照时调用。
原文 => 英文
V
[0010] 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1米。
原文 => 英文
V
[0011] 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A1:移动终端开启第一摄像头拍摄第一成像后,继续进行变焦放大;
步骤A2:当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变焦放大的倍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二摄像头拍摄第二成像。
原文 => 英文
V
[0012] 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B1:移动终端读取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所述平均距离差;
步骤B2: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
步骤B3:获取所述第一成像的边缘及所述第二成像的边缘;
步骤B4:获取所述第一成像的第一像素及所述第二成像的第二像素,并获取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的像素差。
原文 => 英文
V
[0013] 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步骤C1:根据所述像素差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
步骤C2:根据所述对焦位置范围确定出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最终对焦位置;
步骤C3:将所述第二成像以所述平均距离差为坐标轴替换掉所述第一成像;
步骤C4:将进行融合处理之后的图像输出显示。
原文 => 英文
V
[0014] 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通过图像检测技术对所述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成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成像的边缘及所述第二成像的边缘。
原文 => 英文
V
[0015] 一种移动终端,其中,包括:处理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
原文 => 英文
V
[0016] 一种存储装置,其中,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执行以用于实现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
原文 => 英文
V
[001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检测第一摄像头变焦放大过程的倍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当检测到变焦放大的倍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二摄像头;移动终端读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拍照的平均距离差,并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差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将所述第一成像与第二成像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后输出显示。本发明通过实现拍照倍数放大过程中的自然切换,以及通过图片融合处理来获取更清晰的放大倍数后的图像。
原文 => 英文
V

附图说明
原文 => 英文
V

[0018] 图1是本发明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原文 => 英文
V
[0019] 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功能原理框图。
原文 => 英文
V

具体实施方式
原文 => 英文
V

[002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原文 => 英文
V
[0021]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如图1所示,一种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移动终端检测第一摄像头变焦放大过程的倍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当检测到变焦放大的倍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二摄像头。
原文 => 英文
V
[0022] 具体地,移动终端上设置后置双摄像头实现拍照功能,对于现有的后置双摄像头的技术,往往两个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大间距时(之间距离较远),用于对焦进行拍照;两个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小间距时(之间距离较近),用于对拍好后的照片进行图像融合处理,最终将增强后的照片呈现。
原文 => 英文
V
[0023] 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预先提取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拍照的平均距离差,并存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
原文 => 英文
V
[0024] 较佳地,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S11,预先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预设距离的地方放置一标准图卡用于拍摄图像;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优选为1米。
原文 => 英文
V
[0025] S12,开启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得到图像A,开启所述第二摄像头得到图像B;S13,在图像A和图像B上选取五个相同位置的点,计算图像A和图像B之间的五个点的距离差,分别为(x1,y1)、(x2,y2)、(x3,y3)、(x4,y4)以及(x5,y5);
S14,计算五个点x轴和y轴距离差的平均值,分别为x=(x1+x2+x3+x4+x5)/5和y=(y1+y2+y3+y4+y5)/5;
S15,将平均值(x,y)存储于存储器中供移动终端使用双摄像头拍照时调用。
原文 => 英文
V
[002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0具体包括:S101,移动终端开启第一摄像头拍摄第一成像后,继续进行变焦放大;
S102,当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变焦放大的倍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二摄像头拍摄第二成像。
原文 => 英文
V
[0027] 步骤S200、移动终端读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拍照的平均距离差,并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
原文 => 英文
V
[0028] 具体地,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拍照时,移动终端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获取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移动终端可以利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提取第一成像的第一像素,同时提取第二成像的第二像素;之后,移动终端再计算第一像素与第二像素的像素差,得到像素差。
原文 => 英文
V
[002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S201,移动终端读取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所述平均距离差;
S202,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
S203,获取所述第一成像的边缘及所述第二成像的边缘;
S204,获取所述第一成像的第一像素及所述第二成像的第二像素,并获取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的像素差。
原文 => 英文
V
[0030] 通过图像检测技术对所述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成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成像的边缘及所述第二成像的边缘。图像检测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图像边缘检测技术,即提取图像中区域的轮廓,图像中区域的划分以像素灰度为依据,边缘点其实就是图像中灰度跳变剧烈的点,每个区域中的像素灰度大致相同,而区域之间的边界就称为边缘,寻找这些边缘就是图像边缘检测的目的。
原文 => 英文
V
[0031] 步骤S300、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差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将所述第一成像与第二成像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后输出显示。
原文 => 英文
V
[0032] 具体地,移动终端首先根据第一像素与第二像素的像素差得到第一成像与第二成像的像距范围;其次,根据该像距范围利用像距与物距之间的转换规则得到第一成像及第二成像的物距范围;最后,根据该物距范围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该对焦位置范围可以理解为两个摄像头的大概对焦位置范围,并不是最终的对焦位置点(合焦点)。根据图像清晰度算法及所述对焦位置范围确定出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最终对焦位置,移动终端根据图像清晰度算法在对焦位置范围内确定出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最终对焦位置(合焦点)。
原文 => 英文
V
[0033] 移动终端利用图像清晰度算法计算得到在对焦位置范围内的每个位置点所对应的成像的清晰度值;其次,将清晰度值最高的成像所在的位置点确定为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最终对焦位置(合焦点);即移动终端对大概对焦位置范围进行细搜索(根据对比图像清晰度值),最终得到清晰度最高的图像所对应的对焦位置,实现了对焦目的。
原文 => 英文
V
[003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S301,根据所述像素差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
S302,根据所述对焦位置范围确定出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最终对焦位置;
S303,将所述第二成像以所述平均距离差为坐标轴替换掉所述第一成像;
S304,将进行融合处理之后的图像输出显示。
原文 => 英文
V
[003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存储器(memory)2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0和总线40;其中,
所述处理器10、存储器20、通信接口30通过所述总线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30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1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20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移动终端检测第一摄像头变焦放大过程的倍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当检测到变焦放大的倍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二摄像头;移动终端读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拍照的平均距离差,并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差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将所述第一成像与第二成像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后输出显示。
原文 => 英文
V
[003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其中,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执行以实现所述的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
原文 => 英文
V
[0037]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摄像头切换进行变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检测第一摄像头变焦放大过程的倍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当检测到变焦放大的倍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开启第二摄像头;移动终端读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拍照的平均距离差,并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成像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成像;根据所述平均距离差得到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共同的对焦位置范围,将所述第一成像与第二成像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后输出显示。本发明通过实现拍照倍数放大过程中的自然切换,以及通过图片融合处理来获取更清晰的放大倍数后的图像。
原文 => 英文
V
[0038] 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如处理器,控制器等)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碟、光盘等。
原文 => 英文
V
[0039]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译 
原文 => 英文
V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