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热射病,最高温三伏天要注意:大人孩子都容易被暑气所伤

 医文杂谈 2022-07-16 发布于河南

今年夏天,不管是身体感受还是数据,都明明白白地提示着:热!

热到成都气温超过吐鲁番冲上热搜,热到各地呼唤“雨神”,热到全国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例热射病致死的案例。

热射病是重度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是由于高温损伤后,人体出现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如抽搐、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关于热射病,有网友打了个比方说,就像热锅煎鸡蛋,高温下鸡蛋迅速变性,可想而知病情恶化的急剧以及危重性。

如果说往年夏天还热得有点客气,那今年绝不是闹着玩的,中暑的大人孩子都变多了。

人体是自带空调的。高温下,要是这个空调适应性差,调整温度慢,或者超负荷运转带不动了,都可能出现中暑的情况。所以中暑不中暑,不光是看高温日晒的程度,也要看身体自带空调的情况。比如身体温度调节能力相对差一点的老人家和小孩子,就比起健康的成年人更容易中招。

因此,我们要先熟悉一下中暑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以及中暑后怎么办,避免严重情况的发生。


中暑,就是伤了津液
图片


真正的中暑,规范来说,就是夏天因为感受了暑热邪气导致的疾病。热射病是中暑的重症表现,通常我们可以在刚开始有轻微中暑表现的时候,就及时处理,以防后续发展严重。

暑邪,性热,最大的特点就是耗气伤津。所以中暑后,我们会出现各种气津两伤的症状:比如头晕,耳鸣,乏力,胸闷气短,这些是身体的“气”被消耗过度了。还有津液被伤到的表现,比如口干渴,出汗多,小便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等。

就像是被太阳炙烤后的大地,花草又干又蔫的那种状态,这些都是明显的热证。

这一类中暑的预防,最基本的就是要避暑。

不要高温天里在户外长时间硬抗,最热的时候,尤其高温预警时可以选择待在家里,开空调避暑。虽然说夏天要出汗,要晒太阳,但是一定要有度,避过暑邪最盛的时间段。高温活动时,准备保湿喷雾及时降温,防晒遮阳的都要准备上。

家居防暑品可以备上:风油精、清凉油,这两个都是由一些清热开窍醒神药组成的,对于因热导致的头晕之类,可以外用缓解症状。


暑气通常会跟湿夹杂而来,所以我们的环境要注意通风换气,可以打开空调的除湿功能,湿度降低了也有助于身体自身的出汗散热。

及时补水,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以用保温杯装一大杯温水,小口慢饮,给身体补充水分。

出现这类轻微中暑的情况,第一个处理就是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如果有发热,这时候要记得凉水降温,千万别吃什么退烧药,日常的退烧药对这种中暑的发热是无效的,还会引发其他风险。

补充水分,日常大家说的解暑的凉糕冰粉啊,银耳莲子汤啊都可以用上了。

还有西瓜,被称为“天然白虎汤”,就是因为它能够很快地解暑,清热,补津液,西瓜翠衣还可以用来煮水喝,也是解暑很有效的。

图片


最推荐的还是酸甘化阴的酸梅汤,补津液效果杠杠的。

酸梅汤做法:中药店买的乌梅,加适量白糖,加水熬煮,熬两个小时左右,熬到乌梅烂了就可以了,这个是最简易的版本。你也可以加一点点干山楂片一起熬煮,乌梅生津止渴,山楂开胃消食。

要注意的是:不要用铁锅煮,可以用砂锅或者玻璃锅煮。出汗多,舌头发红发干的时候可以喝。

以上说的是轻症中暑的处理,一旦出现了重症的症状,比如抽筋、心率过快、晕厥等一定要及时送医。


除了热证
另一种中暑也很常见

确切地说这种中暑,应该叫做暑天感寒。暑天多湿,暑天感寒,常常寒湿夹杂。

我前几天就因为这个中暑了。成都温度最高的那两天,中午一点钟我打着伞在户外走了10分钟,满身热汗的当下,突然进入了一辆空调冷气很足的公交车。

下车后我明显感到自己头刺痛,头晕乏力,太阳下还起鸡皮疙瘩。这就是很典型的急性受寒了。

图片


有个说法叫“闭汗”,就是汗突然被闭住了。这种常常就是因为本来高温下自己大汗淋漓的,一下子又到了个很冷的地方或者吃冷食,导致汗一下子就收住了,寒邪给闭在体内导致生病。

这种寒湿中暑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发热、虽然天热身上却出不来汗,恶心、呕吐,腹痛,或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或拉肚子,一阵阵觉得怕冷,头痛、头晕等。

预防的做法是:在马上进入空调房之前,先擦擦汗,或者加一件外套,给身体一点调整适应的时间。以及,特别热狂出汗的时候,不要突然吃冰的,不要贪凉,减少胃肠的负担和刺激。

处理这种病症,需要的还是要辛温发散,得重新发一发。比如我当时公交车下来,就立马喝了一支藿香正气,确实见效很快,不一会儿身上就轻快了。

藿香正气水是由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白芷、橘皮、桔梗、白术、厚朴(姜炙)、半夏、甘草组成。

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解表,紫苏叶、白芷发汗解表,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对于小朋友来说,藿香正气水味道重,可以选择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口服液,用棉花沾湿以后,敷在肚脐上,一样有效。也可以把藿香正气水滴在水里泡澡。

切记切记:藿香正气只能用于寒湿中暑的类型,不能用在热证中暑的情况下,否则会导致津液消耗得更厉害,中暑更严重。在用藿香正气之前可以再确认一下舌象:舌苔白,舌质不红,偏水滑而不是干的。

对于夹寒夹湿的中暑,备用的中成药除了藿香正气口服液外,还有一个针对夏日受寒的药:十滴水。十滴水相对于藿香正气而言,主要还是针对处理中焦寒湿为主的情况,比如因食生冷导致的腹痛、恶心、呕吐、胃肠痉挛等,集中以胃肠反应为主。

最后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解暑常用药:人丹。人丹主要由一些芳香祛湿、开窍醒神药和温中行气药组成,主要用于暑天中暑轻症兼顾中焦有寒湿的情况,比如头晕、头痛、发热兼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的情况,辨证属于热、寒、湿均有。

今日初伏,马上进入今年最热的40天,大家一定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谨防中暑。


作者简介:杜阳,主治医师。羊爸爸中医诊所金牌医生,擅长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科、妇科常见疾病。羊爸爸签约作者,羊爸爸课堂讲师,录有“小儿艾灸课”“女性经期养护课”等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