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爱过又忘记

 王怜花 2022-07-16 发布于北京


朋友圈看来的,一个小姐姐的外甥女说“姥姥,我们爱过又忘记”,配图是一只橘猫和余秀华的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

最近和某位朋友聊起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在相处中感觉非常难受的一些事情。聊了挺多,反思了不少,其中一些想法整理一下还挺有意思的。

虽然我和我朋友聊得挺杂的,但是主要课题抽出来看基本就是下述三点:

1)好朋友1号要不要介绍给好朋友2号?

2)我来到你的城市,要不要住你家?要不要见面喝一杯?

3)好久不见,是不是真的就不如不见了。

**********************************************************************

1)好朋友1号要不要介绍给好朋友2号?

我朋友的观点是这样婶儿的:

我的朋友如果介绍她的好朋友给我,反正我是很高兴认识的。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在中间把关,介绍的人不会是特别奇葩的人。我之前去找W小姐,她还带我去她当地的朋友家跨年来着。我觉得年轻人啊,大家一起玩儿,挺好的。比如我同事X小姐就特别喜欢W小姐,她俩经常朋友圈互动,还想着啥时候有机会面基认识一下呢。再比如说,上次我要是和徐律师怼起来,加个好友,每天怼一怼扯扯淡。然后我去北京,你安排吃饭大家就认识一下那个感觉的,是不挺好。

所以,如果我希望介绍好朋友1号给好朋友2号,而好朋友2号压根儿不想认识好朋友1号我觉得多少有点儿遗憾吧。 

公子的想法是酱紫的:

一个原则两个基本点——原则:朋友嘛,处得来处处,处不来拉倒。两个基本点,基本不要自取其辱,基本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谁还不是个小公举了。

把好朋友1号介绍给好朋友2号这种事儿我干过几次,以后不会再这么干了,回头想想觉得挺傻X。比如吃喝玩乐这件事,两个人约就很容易协调啊,三个人以上的话协调起来就困难多了;比如好朋友1号和好朋友2号意外地一见如故就一见钟情一拍即合,后来就ta俩约起来了,根本没我什么事儿了(这个道理和防火防盗防闺蜜是一个路数);更麻烦的是好朋友1号和好朋友2号八字不合虽无过节可就是互相看着面目可憎,我夹在中间就显得愈发傻X。总之就是其实圈子分开点比较好,混在一起不见得好。朋友的朋友如无业务往来,实在没必要认识。加上这些年的际遇,对于别人介绍的朋友,我自己也是比较抗拒的。如果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我得出一个不仅功利而且恶毒的推论——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个上限也有个下限。由于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才导致既可以与包括上限在内的阶层较高的朋友相处,也可以与包括下限在内的阶层较低的朋友相处。而你自己又同时可能是你某个朋友朋友圈的上限,以及另一个朋友朋友圈的下限。你看,你的朋友圈很复杂,你自己也很复杂,何必把如果不通过你基本不会互相认识的朋友介绍认识呢,是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困难。以及,徐律师忙着呢,才没空和你吃饭呢。他也好久没和我吃饭了。ಥ_ಥ

 所以说,除非大家有业务往来,可以互惠互利。否则实在没必要结交朋友的朋友。吃喝玩乐的事情,和谁约不是个约嘛,一个打发时间的事情,才懒得想那么多,相处得舒服就好啦。

 2)我来到你的城市,要不要住你家?要不要见面喝一杯?

这个课题一抛出来,北上广深跟人合租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尴尬😅一笑。

首先,合租这个事情很尴尬。大部分情况是几乎没什么交情的陌生人基于各自都比较穷的经济基础共享客厅厨房卫生间,更窘迫的可能还要和人共用一个卧室。平时合租室友们相处得如何不得而知,和睦不和睦都有可能。这时候你来到你朋友所在的城市,如果贸然提出要住ta家,其实你朋友挺难做的。因为一旦合租室友的朋友短期住进合租屋,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视角,合租成员利用了和室友的共同资源招待了自己的朋友。这个逻辑,想想,就,emmmm。虽然一般情况下,如果提前打过招呼室友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谁也不会太较真儿。那么那位给其他室友添了麻烦的人是不是以后一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适当补偿一下其他人呢。再退一步,如果室友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挺塑料,没拆伙纯粹因为穷。这位偶然路过人家城市的朋友,你可能就给你朋友埋了一颗雷,ta下半年可能会和室友相处得很尴尬,甚至要考虑换房子。

讽刺的是,很多年前我朋友Y女士在北京和人合租的时候我还真上人的合租屋暂住了一阵子。小清蒸还住五道口金融小院的时候,我也是她宿舍的常客。年少不懂事,真是给ta们添了好多麻烦。这里特别说一声“谢谢你,真是抱歉,给你添了好多麻烦。我们周末去吃肉吧。”

另一种情况,如果你朋友虽然租房但是ta自己住,不存在要和其他室友协调的问题。如果你非想住ta家也不是不可以聊聊的。这时候对方接受不接受你全看你俩的交情和对方的经济能力。不过有一点要考虑下,你打算叨扰的这位朋友,你过往是不是于ta有恩,小恩小惠都算;今后有没有机会ta反过来也要麻烦你。如果这两条都是No,那么请问你是差那点儿酒店钱么。做人要有还人情的意识,这样总归不至于太孤单。有的人只爱占便宜,不想着礼尚往来,少占一次便宜都给你甩脸的,这样的人还是早早farewell。

是的,我也在另外两个朋友家里住过,ta们老公不在的时候我主要负责解闷。

所以这个课题里,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其实不太有立场指摘别人。或者你可以把我当做一个反面教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个朋友的亲密感,距离感都不同。多想想没坏处,省得被人嫌弃了都不知道因为啥。再好的朋友,再青梅竹马识于微时的朋友,也是要互相给予互相成全的。不一定是互惠互利,至少不能互相心里别扭。我这个人其实非常不好相处,而且记仇。尤其最近三年,我的朋友淘汰率略高,不见得老死不相往来,但肯定不会上赶着维护了。以前总想着让大家都开心,努力维护,现在可去他妈的吧。于是有认识20几年的朋友也就默默不联系了,跟徐律师一年分手200多回,还是好朋友(完,自己打脸了,前边刚立flag“基本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来的。)不过徐律师咋想我还真不知道。我这里大约就是基于上边这个原则吧~

3)好久不见,是不是真的就不如不见了。

长时间不在三次元交往的朋友,尽量不要轻易再见。可能猝不及防就被一个原本小清新的小姐姐安利一晚上安利,那可真是,呵呵哒。

不过也不要悲观,好久不见,再见如初的情况也是有的。

我的好朋友王会计每次来北京上项目的时候我们都是择日不如撞日,见缝插针吃饭扯淡逛街。

我路过上海的时候也会问问二宝宝是不是愿意出来见一见,喝一杯。

按你胃,如果彼此时间ok,心情ok,见一下叙叙旧也无妨。如果条件不允许,实在不必跋山涉水排除万难贱一贱。

你看,成年人的社交规则多么精致利己。

我朋友说,ta有好基友爱着,其实真的不需要太多朋友,太多是负担。而我真心建议,原本感情基础比较好的朋友,有条件有意识的话还是多联系一下吧,虽然说心里有的话,总不会太疏远;可是现在节奏太快,长时间不联系的,真的会忘了。可以说非常考验感情基础了,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基础一般的在往后的相处中也可以升华的,基础非常扎实的的也有一天可能互相消耗得渣都不剩了。

所以,我原本是要说什么来的?

对了,我想说,

#来年陌生的 是昨日 最亲的某某 

总好于 那日我 没有 没有 遇过 某某#

是的,我想说,我们爱过又忘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