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论文谢辞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王怜花 2022-07-16 发布于北京

迎建党百年

图/网络

我大学时代非常优秀的后辈,也是很好的朋友,在2021年的夏天顺(成)利(功)念完博士了。

可喜可贺。

个人感觉,我国近代史学领域一颗特别能吃苦(饭)的学术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作为一个不红倒是爱蹭的自媒体狗,在征得朋友同意和授权后转发了ta的论文谢辞。

理由如下:

1)  我感觉未来20年内ta 能红。提前拍马屁。也算是变相鼓励这位学者。

2)  这篇谢辞很真诚,真的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啥都敢写啊;而且朴实又欢乐,给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学术达人。

3)  这篇谢辞提到了很多熟悉的朋友,世界非常小,北京非常大。

4)  Callback 第一点,100年后如果有人研究这位学者,这也算一手材料啊。分别体现了这位学者师从何人,这位学者研究方向,这位学者身边的至交好友,这位学者真的很爱吃……等等。

不多废话了,我们奇文共赏。

致谢

看着这本25万余字的博士学位论文,我深知自己在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涯行将结束。这本论文在人大建校80周年时(以1937年算起)定题,在母校命名70周年时(自1950年算起)基本成型,冥冥中昭示了它与母校的密切关系。

其实,本文至今还有不少瑕疵,但由于时间原因已来不及改正,只好暂时如此,若今后有机会出版成书,再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我迄今为止的学术生涯中,有许多人、许多事值得我感谢、留恋,但无奈我文采一般、水平有限,无法如他人那样写出致谢佳作,只好以最纯真、最朴实的语言聊表感激之情,亲友若见,莫嫌此文之鄙陋。【不重要,我帮你搞成网红谢辞。】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博士导师XXX教授,这篇论文的问世实在是有赖于他的帮助和操劳。【最近正好在看这位教授的书;涉及语言学语用学部分的内容,有一点点过分详细~哈哈哈~整体行文属于简洁明了深入浅出那一挂的。呸,人大博导的研究课题轮得着我指手画脚么。。。飘了飘了。】

最初我计划的博士题目是民国时期的东北商会问题,但后来由于该问题延展性较差且华中师范大学的朱英教授已对近代中国商会进行过透彻的研究,后人很难有所突破,所以我想改换其他题目。

北大的王奇生教授给我的建议是:1.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问题,2.研究新中国的中苏教育交流问题。2017年10月我询问导师的意见,他认为第一个题目太大,以我的能力难以驾驭,最终帮我选定了第二个题目。【导师英明神武。】

当时恰逢人民大学的80年校庆,于是就确定以母校的苏联专家为题。后来导师告诉我,因为我会俄语,所以早在我成为他的博士时,他就有意想让我做这个题目。【这该死的命运啊~】

定题后,导师帮我联系了人大校档案馆的负责老师,请她们允许我去搜集整理学校的有关档案,最终我搜集了数十卷上千份本不对外公开的学校档案,【注意这里,后文会callback】奠定了研究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学术水平不够,博士论文初稿写得极差,以至于老师不得不连续多日熬夜为我修改,甚至有一次我收到了导师凌晨三点发来的修改稿(当时还是新年前后),其中不仅有大段的文字修改,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替我作了斟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做学问应有的严谨态度。【藤野先生既视感。】

论文外审通过后,导师曾戏言,我写博士论文的这一年是他学术生涯中最累的一年。直到后来师姐告诉我,她在大年初一给老师打电话拜年时,发现老师的声音很疲惫,我才意识到,导师所言可能并非戏言,对此我深感愧疚。【而此时,你在吃喝玩乐。(bushi)】

导师不仅在学术上对我照顾有加,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2018年9月,在我前往俄罗斯交流的前一天,导师特意赶来为我饯行,并叮嘱我说,做事“要算大账,不要算小账”,若发现俄罗斯有好的书刊材料,不要舍不得买,同时生活上也不要太过节俭,注意饮食健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在外生活费不够,可以向他求援。【热爱生活,并且善于生活的人,做学问,总不会差的。BTW,你导师真是把你当蛾子养啊。。。】

后来我发现导师的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俄罗斯物价很低,在我尽情吃喝玩乐并大量购买、搜集书刊档案的情况下,国家发的补贴都没有花完(由于最近汇率太低,至今银行卡中尚余6000美元)。【咋还不小心曝光财务状况了。。。国家培养一个博士,真的好费钱哦。。。】后来有幸与他合编文集,因为担心我毕业后缺少生活费,他几乎将所得稿酬全都给了我(不知是否因为我平时吃的太多,导致他一直误以为我生活费不够用)。【自信点儿,把“不知是否”去掉。】

在找工作不顺利时,我向他表示了读博后的想法,结果他笑着说就等我这句话了,二十天前他就做好准备了。原来,早在论文外审通过时,他就考虑到今年就业形势不乐观,提前帮我联系了博后合作导师,只是怕我不想读博后而没有告诉我。

导师从来不会干预我们去追求自己的目标,甚至无论我们表现得多差都会好言鼓励,但他会预想到最坏的情况并为我们提前准备好退路。我觉得这就是真正长辈的作风:作支持的“后盾”而不作阻挡的“墙”!【别人家的导师。】希望我以后也能够成为这样的老师和父亲(但愿我这个单身狗有机会做父亲),同时也希望同门师弟师妹们不要像我这样“拉跨”,别再让老师这么劳累了,让我成为唯一一个使他如此辛劳的弟子吧!(居然莫名的有了优越感)【请要脸面。】

此外,我还想感谢我的史学领路人,硕士导师XXX老师。我从本科俄语系转行学习历史,是她从零开始把我带上了学术的道路。我从进入师门起基本上就成了“学术巨婴”,【自我认知非常准确。哈哈哈】不仅平时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需要她帮助,甚至考博时的专家推荐信都是她帮我解决的,以至于我直到上个月申请博士后时,才第一次自己去办理此事。

对于老师的无私帮助我无以为报,硕士时她对我的期望就是能取得比她更高的学术成就,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她在深夜失眠时不要后悔收了我这么一个能力低下的学生。【你别这么说,我觉得谦虚得过分就太骄傲了。你这是在质疑你导师的眼光吗?】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爷爷奶奶、父母及多位姑妈、舅舅和姨母)。在我这么多年的求学路上,他们一直鼓励我奋力前行,尤其是老爸老妈,从不催促我找对象、找工作,一直以“家里还有150亩地”为由让我专心学习,不要急着工作赚钱。不过,他们的生活其实比我丰富多彩,几乎每年我都有四个月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由于他们忙于游山玩水,自然也就无心管我这些琐事了。【不是不督促,是压根儿不care你啊。海燕呐,可长大点儿心吧。】

我还要感谢我的各位同门。我求学这五年中,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感觉我并不是独自奋斗在学术的第一线。

我的博士同学马金柱、宋羽、石威、刘喆、张飘等人也在我读博期间给予我许多帮助。【这些我都不认识~】

柱子哥在我出国留学期间帮我处理了不少学校的事务,并在我延期毕业期间始终鼓励我,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宋羽则一直在生活方面对我予以关照(即组团吃喝玩乐),她曾邀请我去天津家中做客,受到了她父母的热情接待;不过,她比较招人讨厌的一点就是,她居然不相信我以后能成名!为此我一定要努力奋斗,争取将来凭实力“打她的脸”。

此外,我的大学同学郭威、彭珂、胡琼、张君睿、田雨冬也在我的求学生涯中给了我各种帮助。【这些我大多认识~】

本来当年考研时,郭威报考了人民大学,结果机缘巧合我来人大读博了而她却出国读研了,博士五年期间她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帮助很大,尤其在出国留学方面给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她还一直坚信我能取得不凡的成就,可惜直到今日我都没能报答她的恩情、达成她的期望,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了。

当年考研时,我和田雨冬就相互鼓励克服难关,没想到一直鼓励到了博士毕业,她比我早一年赴莫斯科大学交流,为我留下了大量生活用品,极大地降低了我在莫斯科的生活难度,不过说来惭愧,她留给我的东西我在回国前都出售或送人了,至今还没给她钱!【田同学看到这里没打你的话,大约确然是真朋友了。】

大学校友张伟、王玉龙、郭晓龙、刘斯然、赵云龙、刘亮、殷振羽等人也都一直鼓励我完成博士学习,在此一并感谢。【不用谢~】

由于我论文送审版本的英文摘要是张伟的媳妇罗绍琴帮我修订的,准确的说我应该感谢的是他们夫妇。王玉龙和谢培乐夫妇则在我初到莫斯科时提供了急需的帮助,是他们租车将我从机场接回了家,我初到俄罗斯吃的第一餐就是王妈妈做的东北菜,在莫斯科的最初一周我都住在他们家,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为此我想借机对他们全家人表示感谢。【我发现你记吃的特别厉害~】

我的好兄弟刘斯然在论文的排版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赵云龙曾帮我修订了硕士论文的英文摘要,而博士论文最终定稿时的英文摘要是郭晓龙帮我修订的。我想特别感谢一下晓龙,我是在论文定稿的前一天半夜才请他帮忙的(拖延症害死人),没想到他不仅一口答应下来,甚至怕耽误我使用,几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修订工作,第二天上午就将改定稿发还给我,这种雪中送炭的友谊我将终身铭记。

刘亮师兄和殷振羽师姐虽非史学专业人士,但对我从事的史学研究工作一直持正面评价,尤其是殷振羽师姐,始终对我的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变相地激励我将学术研究坚持了下去。【害,就是爱听彩虹屁呗~人之常情,学术达人也是人。】

人民大学的校档案馆老师及所有参加我论文预答辩、答辩的各位老师,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众多便利和建议,我甚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篇论文实际可以算作是“集体作品”:夏明方老师曾建议我注意研究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陈开科老师则指出,我应当着重厘清中苏关系对人大历史的影响;在郭双林老师的提示下,我特别梳理了人大图书分类法的相关历史问题;马克锋老师则提醒我注意人大的校刊问题和1956年中国社会性质转变对人大的影响;牛贯杰老师甚至还将其尚未发表的论文供我参考、引用。在这些老师的建议和帮助下,这篇论文才最终修改成现在的模样,尽管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明显已比最初的版本进步太多了。对这些老师,我将永远心怀感恩。

另外,我想对中国政法大学的张晋藩先生和张京凯师兄表示特别的感谢。作为人民大学的第一届法学研究生,张晋藩先生对1950年代人大的苏联专家问题有着切身的认知,在张京凯师兄的帮助下,我有幸采访了张先生,得到了宝贵的口述史料。通过本文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他们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学人的艰辛与不易,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写给他们的赞歌。

【敲黑板~】

【以下剧情涉及凡尔赛,玻璃心人士请绕道~】

最后,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我还是想感谢一下那似有若无的命运。小时候奶奶说我有福气,以后生活会比较顺利;最初我并不相信,不过,从我的博士生涯来看,确实有如神助:博士考试时,我其实只准备了两周,并且还没有和导师联系过,形势非常危急。结果上了考场发现,四道专业试题不是我平时的结课作业就是我入考场前二十分钟看到的内容,甚至俄语考试前我在考场门口随便看的那篇作文恰好就是考题,当时我在考场上兴奋得都快把试卷划破了!最终我考取了近现代史方向的笔试第一名,超过第二名34.5分(师姐说我破纪录了,待考)。【只准备两周,然后吊打第二名,第二名真的没法和你做朋友了。】

面试时由于报考导师的18位考生只有我一个过线(据说是因为英语题太难),导致老师们的提问出奇的简单,大多如俄语几级、英语几级等(导师只说了“硕士题目国内有人做吗”和“以后再学学日语”两句),我的博士生涯就这样开始了。【日语报班儿不?小班儿教学。学费打折。】

博士期间的生活总体而言比较轻松和快乐,我在中期考核的前三天还随清史所赴承德考察,在其他同学忙于备考时,我“公费旅游”了三天,【你觉得你礼貌吗?】结果面试抽签时,我又抽到了最简单的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赴俄罗斯留学时,我刚刚入学就接到通知,国家增加了在俄留学生的生活补贴,涨幅几乎达到了一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回国时钱还没花完。在莫斯科看档案的时候,唐仕春老师觉得他似乎发现了苏方专门负责苏联专家派遣工作的机构,但由于他两天后就期满回国了,因此就把线索告诉了我,让我注意这一问题,正当我对成堆的档案发愁,不知该从何开始时,随手拿来的一卷档案翻开后就发现正是我要找的,一个新的学术发现就这样诞生了····。【这么随意的吗?可见,重大发现都是具有极大偶然性的。。。】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资质平平,也不够努力,但却凭借运气“打遍了全场”,那么毫无疑问,我就是那种人!我真的是凭借运气而非实力度过了这五年博士生涯,因此应当感谢一下这对我温柔以待的命运。。【其实吧,如果你没有仔细研究那“数十卷上千份本不对外公开的学校档案”,光靠运气也是很难打遍全场的。callback 在这里。

日语里有个谚语“運も実力”,意思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是有前期铺垫的,并非空中楼阁呀。】

记得在博士中期考核的时候,老师们曾激励我们说,日后我们要努力撑起人大历史学院近代史方向的“门面”。我听到这句话时,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仿佛这就是我这辈子义不容辞的使命;不过,经过博士学位论文的“洗礼”后,我对自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撑门面”这事恐怕我做不来了,甚至“撑门面”的主力我都无法胜任。我只能争取以后在学术上尽力“支棱”起来,帮助其他同门分担一点“撑门面”的压力吧!希望未来我能够凭实力混饭吃,而不再单纯依赖好运气。【看出来了,把“撑门面”的担子“甩出去了”。对得起你导师给你经济资助不?】

                                                                                          2021.06.15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为什么选择今天(2021年7月1日星期四)发,今天是伟大英明的中国共产党纪念日。

卡点。方便研究这位学者的后辈们找资料。

早晨看庆典活动后的新闻访谈。

央视主播,“今天我们有请到XX 大学的xx教授作为我们的特约评论员……”

于是同这位朋友闲聊了几句,我说等到新中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这个环节会不会听到央视主播,“今天我们有请到人民大学的xx教授作为我们的特约评论员欸……”

朋友,“我努力……叭。”

行,你支棱起来。

我们相约新中国建国100周年庆典。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by 毛泽东同志

王怜花

微信号

Wang_Lianhua21

一本正经

胡说八道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