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医校长饶毅再发声:防疫抗疫实践是检验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的核心标准,而非论文

 菌心说 2022-07-16 发布于浙江

7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的公示》,共18所高校进入公示名单,北京有北大、清华、协和医学院3家入选,没有首都医科大学的名字。

Image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这引起了该校校长饶毅的质疑。7月15号,他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饶毅科学”上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写了封信,文中称:

“对北京防疫抗疫贡献最大的体系出局,成为北京倒数第一,全国19位开外,这对首医体系的医务卫生人员、北京的两大传染病院、北京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统疾病特长医院、首医毕业的北京防疫抗疫日常工作领导者,会不会是很大的打击?”

Image Image
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

而今天上午,饶毅再度发声:

Image

以下是饶毅7.16号的最新发文

纯数学可以是只有一个天才懂,全世界其他人要几十年、几百年试图跟上,才能证明某人早就有的猜想。其他科学可以是发表论文有很重的、主要的成分,以同行懂为主,有时需要一般人懂。

但是,公共卫生教育、学科和学院的成就最合适的检验永远是在防疫抗疫的前线。

公共卫生从来不是以办公室、会议室、论文为主战场,而是从最开始就是为传染病应运而生。

今天,公共卫生也是因为突发传染病的流行而举世瞩目。

建设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公共卫生学科,绝不能忘记其最大目标是防疫、抗疫。

虽然现代公共卫生涵盖传染病之外的疾病和人类健康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放在其他学院、其他学科,只有危害大的传染病传播的防疫和抗疫是公共卫生必不可少的核心。例如,心血管疾病,当然流行很广,但不是传染病。即使流行很广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它在病毒学,或传染病学,也不一定需要公共卫生学科。只有可以成为疫情的传染病,才是公共卫生的核心。其他是次要的、没有疫情时兼顾的。只有在全世界灭绝了疫所有疫情后,才可能以其他为主。

这一点,没有医学、没有公共卫生背景,而只熟悉管理一般数理化的人,可能不清楚细节,制定评审指导和标准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导致论文压倒防疫、抗疫。

如果不以传染病的防疫和抗疫作为公共卫生建设和评审的目标,就会偏离公共卫生的核心。

一百年前,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成立世界上第一批公共卫生学院,如霍普金斯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无一不以预防、应对急性突发传染病流行为核心。

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也都是因此而建立。

当然,因为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医学的进步,急性突发传染病的危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减少,在发达国家曾趋于零。

因为继续突发传染病的减少,公共卫生学院和公共卫生学科从而纳入更多的内容,包括非传染性的流行病、一些造成公共健康问题的重大的多发的非传染病。但是,这是一时,而不是永远。所有其它内容都不能替代其核心内容。

公共卫生学科和公共卫生学院的进一步建设,如果以论文导向,是不对的。

公共卫生学科和公共卫生学院的进一步建设,如果不与防疫抗疫密切结合,是不可能成功的。

公共卫生学科和公共卫生学院的进一步建设,只能是紧密结合防疫抗疫第一线,以防疫抗疫的效果为目标,以服务人民健康、国家安全为己任。

检验公共卫生教育和研究的核心标准只能是防疫抗疫的效果。

各地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都应该是公共卫生学院与参与防疫抗疫的医院相结合,而不能分开。分开的做法是否认公共卫生的核心目标,是理论脱离实践,是论文挂帅。

防疫抗疫的医院,包括参与防疫抗疫的传染病院,也包括相关病种的医院。

放弃防疫抗疫核心目标而建设公共卫生学科、公共卫生学院,不符合人民的需要、不符合国家的嘱托、不符合人类公共卫生历史的传承。

以下文章来自“饶毅科学”,是饶校长写给教育部的7.15的公开信:

北京市

西城区

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部

高等教育司

唐博文先生:

惊悉,今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宣布了18所高校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其中北京的四所医学院,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都名列其中,只有首都医科大学(首医)例外。

Image

众所周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是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疫情是呼吸道的传染病。

全北京市民都知道,北京市的两大传染病院肩负首都防疫、抗疫的最大任务,它们都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是首医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国家领导人视察首都抗疫的传染病院只有首医的,而且北京这两年多来主要主持抗疫的机构和主要人员也最倚重首医的医院和首医培养的人。

如果允许我个人估计,可能北京百分之九十以上防疫抗疫的任务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承担,也许北京大学稍微承担个位数的百分点,而协和与清华加起来可能不到一个百分点。

须知:以上是全国医学卫生界的常识。协和长年没有涉及传染病的公共卫生。而清华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尚在草创期间。它们都不培养本科的公共卫生人才。

呼吸道传染病,首医的朝阳医院也是全国前几,在北京,就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与首医朝阳医院并驾齐驱。而中日友好医院这一部分主要是朝阳医院分过去的。中日友好医院并非协和医学院的。协和医院的呼吸科不是以传染病为主。所以,首医系统的呼吸道传染病也领先于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和清华。

也就是说,其他三所医学院乘以(约)十等于首医体系对北京防疫、抗疫的贡献;协和与清华加起来乘以(约)一百等于首医体系对北京防疫、抗疫的贡献。

对于医学卫生界来说,毫无疑问首医系统与这次疫情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的坚强支柱(传染病和呼吸系统)是北京第一的单位。

如果让入选的15个外地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匿名公平投票,他们只可能都投首医为北京第一。

当然,如果对北京的防疫、抗疫贡献与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毫无关系,那首医排在全国两百名开外也可以。

但是,对北京防疫抗疫贡献最大的体系出局,成为北京倒数第一,全国19位开外,这对首医体系的医务卫生人员、北京的两大传染病院、北京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统疾病特长医院、首医毕业的北京防疫抗疫日常工作领导者,会不会是很大的打击?

首医公共卫生学院,无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是否支持,一定会继续努力发展。但是,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之后,是准备其他三所医学院其中某个准备替代首医系统承担北京防疫抗疫最大责任?

大家一定同意,不能是做事的工作量最多、压力最重、质量最好,而排名、论功行赏、获得支持最差。抗疫的任务还没完成,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心寒。

我一般极少公开发表涉及我有关单位的工作问题,但这次担心的不是排名,而是今天贵司排名对北京防疫、抗疫一线广大员工的影响。

疫情不久,有一批医学卫生界人士纷纷从多种渠道提议教育部应该设立“医学教育司”,这样避免迄今教育部以非常少、级别偏低的人员管理全国膨大的医学教育体系。这可能是纠偏的一种方式。首医这次只是一个过于明显的例子,可能其他还有很多。

全国教育更是体系巨大。教育部任务繁重,有时可能需要编办根据医学教育发展,增加部门和编制,才能避免医学院校比较多的认为教育部现有机构设置不合理影响我国医学教育。

解决首医公卫在北京和全国的排名是小问题。解决全国医学教育长期被忽略是中问题。解决更大范围评审体系、建设我国(包括首都北京)的长期防疫体系都是大问题。

顺颂

祺安

饶毅

2022年7月14日 23:03

本文部分内容整合自来自“医学界”、“饶议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