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家富不娶生妻,家贫不嫁老耄”啥是“老耄”?古人说的在理不

 赵氏宗亲 2022-07-16 发布于福建

常回家看看

隋炀帝有句名言:“女人生我者和我生者不可,其余皆可,不多吧。”

初次听到这种“虎狼之词”时,三观震碎,让人不禁想问:

古代皇帝结婚前到底会经历多少女人?

这一点,清朝皇宫中就有明文规定。

由于古代皇帝结婚一般都不超过18岁,大多都在13至17岁间。而这个时候的皇帝还处于稚嫩阶段,不谙世事。

所以在他们大婚前,必须由宫中精选8名品貌端正,年龄稍长的宫女供皇帝亲身实习临幸技巧,目的就是为了让皇帝多积累一些房事经验,以便日后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和皇后及嫔妃们的“夫妻生活”。

而一旦被皇帝临幸了,便就此有了名分,不再是个日日为奴为仆从事劳役工作的宫女了,可以每月拿俸禄了。

因此,许多宫女都绞尽心机地去争取这样一份差事。可以说,这是她们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但是想得到这份差事,却是难上加难

并且,在当时的宫中,皇帝的奶娘也是他们的一大“实习”房事的选择。

因为奶妈是把皇帝从小带到大的人,他们对奶娘的依赖程度甚至都超过了其生母。

所以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萌生爱意冲动时,奶娘无疑会成为他们的首选,也是他们身心的寄托

可见,那时候的女性地位极低,生来就是被男性当作享乐的工具,无论身份,无关年龄,也不在乎是否有悖伦理道德

说到这里,让我不由得想起一句关于古代嫁娶的俗语:“家富不娶生妻,家贫不嫁老耄”

而这里的“老耄”指的就是八九十岁的老人,那这句俗语究竟该怎样解释呢?

“家富不娶生妻”

这里的“生妻”指的就是被丈夫休掉的女人,也叫“弃妇”

古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极低。

尤其在婚姻中始终处于被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无论是被娶还是被休,都只能任他人“宰割”。

而关于“休妻”,在古代有“七出三不去”的说法,也就是对女性剥削束缚

比如对公婆不孝无子恶疾缠身等都属于“休妻”的正当理由,女人在婚后的生活中无论犯了哪条,都会被“休”,赶出家门

在当时,若一个女人被休了,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会受世人耻笑,甚至被侮辱和践踏。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女人身上注定带着“霉运”,谁要谁就倒霉。

再加上那句“寡妇门前是非多”,很多男人就算心中有意,也会碍于世俗的眼光望而却步,畏首畏尾,对这样的女人避而远之

越是富裕的人家就越要面子,所以他们认为这样的女人是断不可娶的,不仅会给家里带来“霉运”,还会让家族蒙羞。

这其实也侧面应证了是古代女性的凄凉与悲哀

“家贫不嫁老耄”

这句话无疑是在说,越是家境贫寒的女人就越不能嫁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

这是古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所得,再传输给后代女性的忠告

任何有悖常理的事情,终究是不被世人接受的,这是现实

从古至今,以出卖婚姻灵魂获取利益的做法,都是一种为人不齿的行为。毕竟在《战国策》当中,“嫁”不仅仅是“婚嫁”的嫁,也有“出卖”的意思。

明朝的一位驸马不仅活到了90岁,还纳了上百个小妾,他便是朱元璋的小女婿——赵辉

而这些小妾们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不仅总被人戳脊梁骨,还要承受丈夫的冒然离去,一时之间竟变成“寡妇”的心酸。

尤其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本身就没有强大的后盾,还过早地变成了“寡妇”,将自己处于这种境地,后半生的日子会很难过。

对于这种现象,苏轼也曾用“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样的诗句来讽刺自己的好友“张先”

原因是张先八十岁的年龄去纳十八岁的小妾,还因此骄傲,这让苏轼很是无奈。

现如今,人们对于婚姻的选择相较以往,确实开放了许多,然而对于“老夫少妻”这一婚姻观还是不大能接受,尤其是女方,免不了被别人说三道四

所以,年龄相仿依旧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结语:

婚姻是什么?

其实就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

二者的结合应该秉持平等互惠的原则,进而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如果一方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那必然会使婚姻的天桥就此失衡,这时,两人若想安全的跨越,并抵达终点就需要有比常人更强的信念和毅力,不然就要从根源上避免它失衡。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是每对夫妻的理想和目标。所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再找到适合彼此的生活方式,进而双向奔赴,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古人的忠告固然有一些封建思想掺杂在其中,但最终的意义都是为了提醒我们选择伴侣时要多加思索,对待婚姻要冷静严谨切不可盲目冲动

虎年开光纯铜五帝钱旺财化煞镇宅必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