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词的发展过程(二) ——北宋时期的词(上) 词到北宋,进入极盛时期。论者称“家怀隋珠,人抱和璧,盛极难继者矣”。 北宋初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寇准、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人,都开始写作词。但是他们大多受南唐李煜、冯延巳词风的影响,体裁也以小令为主。这些作家把小令这个体裁充分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北宋时期的词学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宋初的欧、晏、柳,中后期的苏、贺、秦。而在前期后期之间,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就是张先。 “宋开国之初,沿五季之旧,体段虽具,声色未开。晏、欧为一大宗,承十国之遗,师法温、韦。柳永专事綺语,流连歌酒,为慢词之祖。而界乎其间者,独有子野(张先),既流连歌酒,不乏艳词,而具温、韦之情,又惟托体之高,非如耆卿专工铺叙”。 北宋中后期,东坡洗绮罗之习者,得其大;贺铸得其骚雅之意者,取其精;秦观开婉约之风者,极其秀;邦彦集古今之成者,集其成(吴梅先生语)。 张先(990-1078),字子野。吴兴人。他就是在词学史上被称为“张三中”、“张三影”的人,也是被苏轼写诗戏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人。讲一段公案: 张先有一首《行香子》被世人传颂。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此皆余平生所得意也。 《行香子》张先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评注] 此词写与一位歌女的恋情。上半阙是对人物的描写。舞如雪,歌声响遏行云。闲淡妆匀是降面容娴静素雅。接着写衣装,写微醺的面容,写谈吐,写性格,写精神状态。下半阙似是写景,实则是写美人活动的背景,把美人放在背景里回忆,其实作者是对美女的思念。最后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这个有象征意义的景色,衬托出作者悲伤失落的感情,最后用“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画龙点睛,写出作者深深地爱恋之情。这也是“张三中”的由来。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评注] 此词也题做“春恨”,写惜春伤春的心情。上半阙叙事抒情,下半阙写景,但寓情于景,“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为千古绝唱。张先被称为“张三影”,当以此句为最。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评注] 此词的特点是用铺叙的手法。上片写日暮原野、天空、水面的景色,写柳径飞絮,写游春女子纷纷回家、写她们的装束、写她们的活动。下片写舟中的环境、写琵琶的声音变化、写琵琶女酒酣的面容,写作者听琵琶的感觉,用“江空月静”作比,非常含蓄朦胧。词中两处用典,“玉盘大小乱珠迸”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尽汉妃一曲”是用的昭君出塞的典故。 张先很长寿,晚年居钱塘,苏东坡做杭州刺史,张先已年八十有余,视听尚精强,尤有声妓。东坡作诗以赠,戏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些都是奇闻轶事,但张先在词学史上被后世提的很高,被认为是“界碑”式的人物,“为古今一大转移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或者用现代词儿说,是“教父”级的人物。他的创作被认为是从小令向长调的过渡,写的比较含蓄,有韵味,有一种朦胧的美。 吴梅先生评论北宋时期的词学,认为有八大词家,且各有特色:“承十国之余者,为晏、欧;肇慢词之祖者,为柳永;具温、韦之情者,为张先;洗绮罗之习者,为苏轼;得骚雅之意者,为贺铸;开婉约之风者,为秦观;集古今之成者,为邦彦。此外或力非专诣,或才工片言,要非八家之敌也。”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官至枢密使,世称大晏。他的词受冯延巳影响较大,刘熙载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他的词“工于造语”“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有好多名句至今传唱。传世作品有《浣溪沙》《蝶恋花》《破阵子》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评注] 这是一篇伤春词。通篇意思是感伤春去,感慨年华飞逝。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最为著名,对仗工巧流利。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评注]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上片写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菊、写兰用了“愁、泣”二字,写明月用“谙”字,都是拟人的写法。“明月不谙离恨苦”一句直接点出离愁别恨。“罗幕轻寒”一句,是写环境清冷,用“燕子双飞去”作衬托。下片首句也是写景,却是调用了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昨夜西风,是听觉,凋碧树,是视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是写空间的苍茫之感,也是写心情的空虚怅惘,感觉很苍凉、悲壮。最后一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是千古佳句,将主人公寄书怀远的情绪推到高潮,最后用山长水阔句做收束,与前句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作者心境的悲凉。这也是晏殊婉约词中少见的具有苍凉高远意境的作品。 《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评注] 这是一首写生活情趣的词。上片作者用清淡的笔触,白描的手法,刻画出春暮夏初的自然景色。下片作者用叙述的手法,生动的语言,写出少女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和思绪。使人感到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温馨,是一幅生活画卷。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词人。 欧阳修的词风与晏殊相近,词的内容也很相近,都是写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刘熙载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所谓的“深”是指感情真挚、深刻,除此之外,欧阳修与晏殊相比,没有更多的突破创新。欧阳修传世的词作有《六一词》脍炙人口的篇章有:《采桑子》《诉衷情》《生查子》《蝶恋花》等。 《采桑子》二首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评注] 欧阳修晚年住在颍州,写了十首《采桑子》,题咏颍州西湖。第一首写的是暮春景色,有伤春之感。第二首实际上是这组《采桑子》中的第一首,全词写景,透过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从容、娴雅的心态。这首词的描写手法很特别,调用了不同的感官,有触觉,有视觉,有听觉。 《诉衷情》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评注] 此词也题做“眉意”,写歌女愁苦的心境。全词先写外,写歌女化妆的过程,再写内,写歌女追忆往事,哀叹芳华易逝,内心感伤。最后三句写歌女强颜欢笑柔肠寸断的情态,入木三分。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评注] 此词是怀人之作。上片写去年元夜的热闹情境和约会的情景。下片写今年元夜的相思之苦。表达对往日的一往情深和旧情难续的哀伤。 欧阳修的词风深受冯延巳的影响,以至于后人分不清《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词的作者究竟是谁,有人认为是冯延巳所做,有的人认为是欧阳修所做,成了一段悬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