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茄子病虫害图谱!附防治措施(菜农必藏)

 donghailongwag 2022-07-16 发布于山东

摇钱树智精农

2021-12-17 15:10广州智精农农资有限公司

害小贴士

茄子中的常见侵染性病害多为真菌病害,如何区分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进行合理选药呢?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

细菌性病害:细菌没有菌丝、孢子,所以病斑表面光滑,没有霉状物,但多数挤压有菌脓溢出。

真菌性病害:病斑存在于植株各个部位,且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

病毒性病害:主要表现为三种。

1.花叶,叶片皱缩,黄绿相间花斑;

2.蕨叶,叶片细长,严重时成线状;

3.卷叶,叶片扭曲,向内弯卷。

01

猝倒病


病俗称小脚瘟。这种病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三种。

【茄子猝倒病症状】

茄子猝倒病多发生于茄子幼苗期。种子出土前易受害,往往造成烂种;茄子出苗后子叶期或初长真叶期受害,致苗猝倒。

秧苗感染发病时,茎基部呈浅黄绿色水渍状,像被开水烫过似的,很快转为黄褐色并发展至绕茎一周。幼苗茎基部逐渐失水收缩成线状,子叶还未凋萎,幼苗即已贴地倒下。

发病初期,苗床上只有少数幼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外蔓延扩展.最后引起成片幼苗猝倒。当湿度大时,病苗表体及附近地表会长出白色棉絮状茵丝。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可以选用80%乙蒜素乳油6000倍液浸种,或用甲霜锰锌500倍液浸种。

2.床土处理。用霜霉威或恶霉灵2500倍液喷洒苗床。

3.加强苗床管理。播后至出苗期白天苗床温度28-30℃,夜间15-18℃,80%幼芽顶土时撤去地膜,并防止营养钵表土龟裂和子叶带帽出土。齐苗至2片真叶期适当降低苗床温度,白天22-28℃,夜间12-15℃,防止徒长,并注意清除病苗。3-4片真叶期,白天22-30℃,夜间保持15-18℃,不干不浇水,干时浇小水,并注意通风散湿。严冬阴雪天要提温降湿,发病初期可将病苗清除,用草木灰与细土混合撒入。

4.药剂防治。

出苗初期用“青枯立克”600倍液喷雾预防,后期选用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02

茎基腐病



【症状】

定植不久茄秧即可发病,但以门茄坐果后发病最重。多在根茎(地表以下的茎)和茎基部(地表以上附近的茎)发病。病部皮层变褐湿腐,茄株地上部枝叶萎蔫、变黄。

病株病部最后凹陷或缢缩、腐烂,皮层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最后病株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

  ①培育无病壮苗。高畦栽培,适时定植,精细定植。

  ②精细整地、耙松,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

  ③坐水定植,定植苗摁实覆好土。以免苗受风摇晃擦伤茎基部。

  ④如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定植后用土压住薄膜孔,以免地膜植穴喷出热气灼伤茎基部。

  ⑤定植后适当控制灌水,即使灌水要灌小水、浅水,切忌大水漫灌。

  ⑥重病地与非茄科、瓜类蔬菜进行三年轮作。

  ⑦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枯草哈茨木霉菌】6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3%甲霜恶霉灵】500--75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400~500倍液或注意间隔5天交替喷洒植株的茎基部。

由疫霉菌、腐霉菌引起的茎基腐病:发病初期可用77%硫酸铜钙600倍液灌根,同时用5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3%噻氟菌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3.2%恶霉·甲霜水剂600倍液,注意间隔5天交替喷洒植株的茎基部。



03

灰霉病



发病症状

灰霉病病菌在茄子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能为害叶片、茎和果实。

灰霉病在茄子苗期发生危害,茄子茎秆发生缢缩,顶芽水渍状变色,严重时可导致幼苗死亡;成株期多从叶尖叶缘处发生危害,向叶内扩展,形成典型的“V”型病斑。





灰霉病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具体使用方法

①播种前,按种子重量的0.3%的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晾干后播种。

②起苗、移栽前,使用3%恶霉灵浇淋茄子幼苗,带药下田;并在移栽后用恶霉灵灌根。

③茄子开花后,用45%百菌清或15%腐霉利烟剂熏蒸,每隔7天施用1次,使用情况视田间发病情况而定。

④用2,4-D保花、保果时,加入50%的腐霉利粉剂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止灰霉病的产生。

⑤发病时,及早用药防治在发现田间有零星的病斑时,施药适宜时间为下午4点至5点。



04

绵疫病


绵疫病在茄果类蔬菜中均有发生,并以茄子、番茄受害最为严重。

茄子受害症状:绵疫病在茄子上主要为害果实(俗称烂茄子),有时茎、叶也可发生。此病在果实发育的整个时期均可发生,但以侵染老熟果实居多。

果实被害部位常在蒂部有花瓣粘连处,也有在果实中部、端部。一般近地面处果实先发病。发病初期,病果形成水渍状病斑,病斑不断扩大形成凹陷的黄褐至暗褐色大斑,最后延及整个果实而腐烂。

湿度高时,病果上会形成茂密的白色菌丝体,叶片受害时形成不整齐的近圆形水浸状斑点;湿度大时病斑发展很快,边缘不清晰,其上有明显的轮纹,茎秆受侵后则使幼嫩的茎秆变褐腐烂,直至茎缢缩凋萎枯死,潮湿时病部产生白霉。









茄子绵疫病的防治方法为:

(1)实行轮作,周期3~4年。

(2)选育抗病品种。

(3)选择地势高、排水顺畅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适当整枝,及时打去老叶,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4)采用地膜覆盖,减少卵孢子飞溅到果实上的机会。

(5)喷药防治。发病初期用药防止,可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每7天防治1次,连续3次


05

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发病症状

这个病是茄子独有的病害,因其发病严重故而又称疫病。幼苗受害,多在茎基部出现近菱形的水渍状斑,后变成黑褐色凹陷斑,环绕茎部扩展,导致幼苗猝倒。

稍大的苗则呈立枯病部上密生小黑粒,成株受害,叶片上出现圆形至不规则斑,斑面轮生小黑粒,主茎或分枝受害,出现不规则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斑面密生小黑粒;严重的茎枝皮层脱落,造成枝条或全株枯死;茄果受害,长形茄果多在中腰部或近顶部开始发病,病斑椭圆型至不规则形大斑,斑中部下陷,边缘隆起,病部明显轮纹,其上也密生小黑粒,病果易落地变软腐,挂留枝上易失水干腐成僵果。

褐纹病防治的种方法

第一种是苗床灭菌: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克拌细土2千克制成药土,播种时,取1/3药土撒在苗床上铺垫,2/3药土盖在种子上。

第二种是种子灭菌:10%的"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3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5分钟,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分钟,或0.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浸种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凉干播种。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一份与干细土三份混匀后,用种子重量的0.1%拌种。

第三种是苗期发病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交替使用上述不同药剂,共2~3次,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第四种方法坐果期发病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

第五种方法是熏烟法:在温室大棚内可采用10%百菌清烟剂或20%速克灵烟剂,或10%百菌清加20%速克灵混合烟剂,每(亩)用药300~400克,每隔5~7天一次,共2~3次。



06

褐斑病


茄子褐斑病症状及危害茄子褐斑病又叫茄子叶点病,常发生在茄子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

茄子植株中下部叶片容易发病,果实也会受到危害。褐斑病发病初期叶面上的病斑为小点状,水浸状,淡褐色。

随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至深褐色。褐斑病后期病斑中央有很多小黑点,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发病重时病斑连成片或满布叶片,出现干枯或脱落。



茄子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1.茄子种植地块与其他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2.采用覆盖地膜,可减少病害初侵染。

3.适时适量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打去下部老叶,增加通透性。

4.在褐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药剂防治,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07

白粉病


茄子白粉病 识别与诊断

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多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初时在叶片正面出现点发状白色丝状物,发展后形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白粉状霉斑,进一步发展后可遍及整个叶面,叶面上铺满一层白粉(图)。

抹去白粉可见病部组织褪绿,后变黄干枯



茄子白粉病 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3%戊唑醇乳油30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 倍液、5%己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间隔7 ~ 10 天,喷施1 ~ 2 遍。



08

细菌性叶斑


茄子细菌性叶斑病是茄子保护地栽培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危害严重。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花、蕾。叶片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感病,多始于生长点幼叶的叶尖和叶缘,自下而上扩展。发病初期,叶尖呈水渍状且卷曲,严重时2/3的叶片干枯。

花蕾感病多在枣片上产生灰色斑,以后扩展到花器和花梗上。成株发病,叶片从外向内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从水孔和伤口侵入。土壤带菌、棚温长时间处于17——23℃、空气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极易发病。





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的热水处理,然后用浓度为10%的磷酸三钾药液浸种20分忡。

(2)精选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扣棚后,每个标准大棚用硫磺粉2千克和80%敌敌畏300克,点燃后闷棚7——1O天。

(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09

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症状识别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病株早期枯死,结果少而小,减产十分严重。

此病多在茄株开花结果后发病,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

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为半边叶片或整叶变黄,并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只剩光秆。 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故称“黑心病”。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6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病耐病品种

3. 子消毒,培育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育苗土应选用6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田土,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不带菌。农民在自家菜园育苗时,应更换无病土,育出无病健苗。

4. 选栽嫁接苗:用托托斯加、托鲁巴姆等,栽培茄做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利用砧木根系抗黄萎病菌侵染的特性,防病效果较好,在无法轮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丰产。

5.结合定植施药防病:在茄苗定植时,每穴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克,然后栽苗灌水,利用药剂的杀菌作用预防茄苗根系四周土壤中病菌和侵染。

灌根防治:对田间发现的病株,用3%甲霜噁霉灵水剂2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一病株灌药液0.3升,隔10天灌1次,连灌2-3次。


10

菌核病



发生症状

苗期发病始于茎基,病部初呈浅褐色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呈软腐状,无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菌丝集结为菌核,病部缢缩,茄苗枯死。

成株期各部位均可发病,先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开始,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稍凹陷,渐变灰白色,湿度大时也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皮层霉烂,在病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干燥后髓空,病部表面易破裂,纤维呈麻状外露,致植株枯死。

叶片受害也先呈水浸状,后变为褐色圆斑,有时具轮纹,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干燥后斑面易破。花蕾及花受害,现水渍状湿腐,终致脱落。果柄受害致果实脱落。

果实受害端部或向阳面初现水渍状斑,后变褐腐,稍凹陷,斑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


防治方法

1、塑料棚内栽培茄子覆地膜可阻止子囊盘出土,减少菌源。

2、药剂处理土壤,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公斤,对干土适量充分混匀撒于畦面,然后耙入土中。可减少初侵染源。

3、注意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寒流侵袭时要注意加温防寒以防植株受冻,诱发染病。

4、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到棚外消毁。

5、田间始见于囊盘或发现中心病株后,轮换或交替使用,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此外保护地也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具体方法见黄瓜菌核病。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资料整合,仅用于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有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内容的作者认为不适合供读者学习或参考,本平台将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