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716

 月牙儿s 2022-07-16 发布于山西

《上下五千年》602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将领们把范质、王溥找来。赵匡胤见了他们,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宋太祖做了皇帝,他的母亲当然成了太后。当大臣们向太后祝贺的时候,太后却皱起眉头,显出很忧愁的样子。等大臣退了朝,侍从们问太后说:“皇上即位,您怎么还不快活?”太后说:“我听说做天子很不容易。能够把国家管理好,这个位子才是很尊贵的;要是管理不好,出了乱子,再想做一个老百姓还做不成哩。”太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宋太祖虽然即了位,但是全国还没有统一,别说周围还有一个个割据政权,就是原来后周统治的中原地区,也还有一些节度使,对宋太祖即位,很不服气呢。



利令智昏

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司马迁在文末的评述中说:“鄙谚曰:'利令智昏。’长平一战之前,秦攻打韩,韩国的一部分土地与韩国本土失去了联系,这一块地就是上党地区,韩国便把它割让给秦国,以求苟且。但是上党的军民痛恨秦国,他们在冯亭的带领下要求向赵投降。

在赵国内部,关于是否接受冯亭的投降起了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接受投降,必然引起秦国的恼怒,到时候,秦必定大举来攻打,这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一部分人则主张,上党地区是咽喉要地,且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赠王子直秀才

   苏轼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词句注释

⑴王子直:苏轼友人。与刘攽、王安石等皆有交往。

⑵杖端:用西晋阮修的故事。《晋书·阮修传》说,阮修,字宣子,时常持杖出游,杖头挂百钱,到酒店,便独自畅饮。

⑶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⑷二顷田:指供温饱的田产。典出《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曰:“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为鹤谋:被鹤谋取,意即因闲游而荒弃田园。王子直家住鹤田山,所以这样说。

⑸蛙两部:用南朝孔稚圭故事。《南齐书·孔稚圭传》载,孔稚圭不乐事务,门庭草莱不剪,中有蛙鸣,他高兴地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犹百乐队)。”

⑹橘千头:用吴丹阳太守李衡的故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载,吴丹阳太守李衡派人往武陵龙阳县种橘树千株。临死,对儿子说:“我州里有木奴千头,不要求你供应他们的衣食。” 木奴,指柑橘树。

⑺幅巾:古时男子用绢一幅来束发,这是一种儒生的装束。

⑻故侯:犹言旧时官员,作者自称。这里作者以秦亡后在长安东门种瓜的故东陵侯邵平自比,意谓当随王子直归隐而耕,但谁又能识得当年做官的苏东坡呢。[1][2]


白话译文

身穿一件破裘衣游历万里山水,百钱就这样随意地挂在手杖上。

丰富的藏书留在家中给儿孙诵读,鹤田山上还有两顷薄田。

住处幽雅,溪边有蛙欢叫,果树成荫,不用担心衣食。

我愿头戴幅巾随你归隐江湖,只是海滨无人与我相识。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酬赠诗,当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苏轼被贬惠州之时。元祐八年(1093),守旧派的当权人物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于是苏轼被贬于惠州。这首诗就是苏轼被贬时与好友王子直离别所作的一首诗。

此诗首联以“身穿破裘””手挂百钱“等词语来描写了好友的相貌特征。颔联和颈联描述了好友的家境。由"五车书”“二顷田”等词语可见好友不愁衣食。再与上文“杖段闲挂百钱游”相联系,便可得知好友王子直的家境非常富裕。尾联描述了苏轼将要被贬,马上就要与好友离别时发出的感叹。

这首诗歌的写法很特别,前三联,苏轼是以好友王子直的角度来描写他的处境,而到了尾联,苏轼又回到了第一人称的角度发出自己的感叹。

诗歌中“五车书”“二顷田”“蛙两部”“橘千头”这些典故,都恰好跟数字有关。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些典故所出的那些人物,

往往是智慧与情操出众的高人,所以,典故的取资不仅仅是字面,原典那些未曾移用的文字也被拖了进来,辅助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杖头百钱”“两部鼓吹”“千头木奴”这三个故事来讲王子直,也就连带着称赞他跟阮修一样,“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家无儋石之储而宴如也,常自得于林阜之间”;原典的孔稚圭“风韵清疏,好文咏,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的潇洒,也都投射到了这位秀才的身上;并从侧面夸奖他跟李衡一样,虽不汲汲于治家营生,倒也有远见,能谋划,使后代足用而免于饥馁。王子直虽是东坡晚年才结识的朋友,但在东坡贬谪惠州的艰苦日子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东坡的这首赠诗写得朴素亲切,充满情味。东坡乐意追随他终老江湖。诗中运用典故刻画人物形象,叙写今事,巧妙地组织、改造典故词语,构成工整新颖的对仗,但连续三联用数量词对仗,毕竟缺少变化,有逞才炫技之病。



26.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①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②”


【注释】①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吴亡后入晋。后从成都王司马颖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兵败后遇害。斛(hú):古代量器名,一斛是十斗。酪(lào):乳酪。江东: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敌:相当。

②千里:千里湖,有说在今江苏溧阳县附近。莼(chún)羹:用莼菜、鲤鱼做主料,煮熟后加上盐豉制成的一种名菜。莼,莼菜,一种水草,嫩叶可以做汤。豉(chǐ):豆豉。按:这句意指未下盐豉的莼羹就同羊酪相当,如果放入盐豉,羊酪就比不上了。


【译文】陆机去拜访王济,王济面前放着几斛羊奶酪,他指给陆机看,说:“你们江南有什么东西能够跟这个相比的吗?”陆机说:“我们那里有千里湖出的莼菜汤,不用下盐豉就足以媲美这个了!”

【评析】这篇看两个人的对话好孩子气。



27.中朝①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译文】西晋时代有个小孩子,他的父亲生病了,他出去行乞讨药。主人问他是什么病,他说:“得的是疟疾。”主人问:“你父亲是一位德行高洁的君子,怎么还会患疟疾呢?”他说:“就因为它让君子患病,所以才称呼它叫'疟’病啊!”



又有以痛悼人才发为愤悱慨言者,亦类录之。

一、林畏庐挽夏粹芳云:


生平未履兵间,何事竟遭来歙祸;

身后仅余弱息,莫教更覆孔融巢。


按,夏以民国二年中刺陨命,工商界遽陨明星,故论者痛之。

又,孟心史云:


世言政治有关,果尔则政治家必成人道之蟊贼;

国以工商为宝,如公乃工商界能造时势之荚雄。


又,许子严云:


公益有公,商战有公,政战何与;

贼虐之贼,人道之贼,天道宁论。


二、吴祖鉴挽安孺博孟华云:


八表同昏,人间何世,一流向尽,天道宁论。


又,俞明震挽云:


髯真绝伦,姓名独脱熹平党;

我病几死,哀感难调子敬琴。


三、甘启元挽潘若海云:


世无鲁仲连,举国将为仆妾;

君是陈同甫,使人大拓心胸。


又,潘肃挽云:


故园一别已无家,到死不知聂政姊;

瘴海乍归逢属纩;

论交犹愧隗郅君章。


原跋:


丙申三月归自申江,访君于香港复室中,时已弥留,犹张目作点首状。

时潘有姊在港,惟予知之,遂使人奔告,比其来已不及见。


按,潘为革命明派,麦为革命暗派,皆中国士之才者。

又,罗惇曧挽云:


填海矢精诚,乃以文人坚自晦;

义师出权变,不为功首怆予心。


又,李恒生挽云:


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竟不教宗泽渡河,拍床欲起魂先逝;

庐中计原已定,孔明瘁矣,能弗任曹瞒篡汉,杀贼无成气自雄。


四、康南海挽云:


遗伕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天马开张,人龙奇逸,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如此;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管乐有才,关张无命,天不欲平中国之乱也,呜呼!

五、罗惇曧挽黄远生联云:


生夺其命,死污其名,彼何人者;

以文累身,以智速祸,宁非天耶?

六、蹇念益挽汤觉顿云:


公何所恶死,我何所乐生,早谢晚凋,同归一尽;

三以殉国家,七以殉朋友,成仁取义,各有千秋。


又,周善培挽云:


友致其痛,敌亦滋其惭,行矣,白日精灵,万代千龄独往;

吾少一疑,公乃得一死,呜呼!苍梧风雨,五月七日三更。


又,周大烈挽云:


被祸较叔夜更奇,洗尔繁冤,欲倾东海;

其志非鲁连所及,观公玉貌,早陋前人。


又,邓镕挽云:


直木近伐,甘井近竭,况当沧海横流,阔别一年余,掉舌苏秦终被刺;

老母在堂,生妻在帏,兼有高台爱妾,苍茫九原下,衔须温序定思归。


又,林长民挽云:


成神有骨,一书生获此收场,我亦劫余生,福分输君偏后死;

铸错何人,在吾党不徒私痛,真到沦胥日,精灵为国务归来。


诸作鹃鸟啼血,哀痛至骨。

予近亦有挽姊夫罗仁庵延寿联云:


君为畸人,何恫神祇不畀百岁;

我与姊氏,亦祗旦暮相从九原。


言情言哀,均若特呜咽。

必如此,斯足以称哀挽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