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眉山历史:南朝眉山(下)| 古伯良

 嘉绒遗民 2022-07-16 发布于四川
南朝眉山(下)

□ 古 伯 良

   公元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或称萧梁)建立,眉山自然也改属萧梁。
  在眉山属于萧梁的51年间(502—553),南梁在今眉山境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区调整,其中的四次改制,大大改变了当时眉山地区的行政建制。

第一次调整(505年)
  南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分武阳县地置灵石县,县域大致相当于今彭山区、新津县,县治治地不详,或说在今江口镇。但灵石县既不属于齐通左郡,也不属于江阳郡,而是属于犍为郡(郡治僰道)。
  同时,在原武阳县东北设置了席郡,郡治在今双流区籍田镇。席郡管辖范围应包括今双流、仁寿、彭山三区县交界之地,但郡下无辖县。
  此时,今眉山建置如下:东坡区、青神县,属齐通左郡齐通县;丹棱、洪雅,属齐乐郡齐乐县;彭山,分属犍为郡灵石县和江阳郡江阳、绵水、汉安、常安,五县分治;仁寿县,属犍为郡武阳县;仁寿北、彭山东北,属席郡。

第二次调整(520—526年间)
  南梁武帝普通(520—526年)中,将齐通左郡改名为齐通郡,取消了略带歧视性的“左”字。这表明自建武三年(496)设立齐通左郡后,经过近30年的努力,到南梁时,眉嘉平原一带僚汉民族间的融合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齐通左郡改名齐通郡后,郡下设有齐通县,郡治、县治都设在今东坡区太和镇龙安村。同时,在今仁寿县城东二里设置了怀仁郡,郡下还设置了怀仁县(洪齮孙《补梁疆域志》云“郡治不置县”),郡县同治,治所在今仁寿城区文林桥附近。
  此时,今眉山建置如下:东坡区、青神县,属齐通郡齐通县;丹棱、洪雅,属齐乐郡齐乐县;彭山,分属犍为郡灵石县和江阳郡江阳、绵水、汉安、常安,五县分治;仁寿县,属怀仁郡怀仁县(但此时犍为郡、武阳县尚未撤销,或许部分地方名义上仍属犍为郡武阳县);仁寿北、彭山东北,属席郡。

第三次调整(544年)
  大同三年(537),武陵王萧纪到成都担任益州刺史。史书记载,萧纪“少而宽和”、“颇有武略”,他入川后,进一步加大了对僚人的抚慰,较好地改善了僚汉间的民族关系。同时,他“内修耕桑盐铁之政,外通商贾远方之利”,为蜀地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蜀地州郡县的恢复和新建。
  大同十年(544),梁武帝派先铁讨定夷僚,将荒废的犍为郡改置戎州(治今宜宾),创设于公元前135年的犍为郡至此被撤销。在这同时,萧梁还改灵石县为犍为县(非今乐山之犍为县,治地不详,或说治今武阳镇),属江阳郡。随着犍为郡的撤销和犍为县的设立,创设于公元前316年的武阳县,也应在这时被正式撤销。且原江阳郡所属常安侨县也许在此时也被撤销。
  不止如此,萧梁还在今彭山区新置了江州,领怀仁、席、江阳三郡。由于当时江左已经有一个治于寻阳(今江西九江)之江州,所以,这个置于彭山的江州亦称西江州。《清一统志》引《明一统志》云:“江州城在(彭山)县东十余里。《旧志》江州本置于江阳,故取以为名。”据此,江州、江阳郡治地应在古武阳故城,即今武阳镇平茯村。
  此时,今眉山建置如下:东坡区、青神县,属齐通郡齐通县;丹棱、洪雅,属齐乐郡齐乐县;彭山,分属江阳郡江阳、犍为、汉安、绵水,四县分治;仁寿县,属怀仁郡怀仁县;仁寿北、彭山东北,属席郡。其中,齐通郡、齐乐郡属于益州,而江阳、怀仁、席三郡则属于江州。

第四次调整(548年)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南梁爆发了侯景之乱,在成都的武陵王萧纪意欲僭越,故改郡设官。是年,废齐乐郡、齐乐县入齐通县。同年,在原齐通郡之上,新设置了青州。《元和郡县图志》载:“梁武陵王萧纪开通外徼(jiào)立青州,遥取汉青衣县以为名也。”
  由于青州的州政府也设在齐通郡齐通县城,因此,这时的龙安村,成了州、郡、县三级政府的治所。
  另据《南史·萧纪传》记载,552年萧纪据蜀称帝率军进攻萧绎时,部下有“所署江州刺史王开业”。《周书·贺若敦传》又云,“魏废帝二年(553),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表明萧纪确实任命了一位叫王开业的人,担任江州刺史。同时也说明萧纪立青州之时,设在今彭山的江州及所辖郡县依然存在。
  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实行的是汉代州—郡—县三级制,州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下辖郡、县。因此,可以说,眉山历史上至此已建置起了层级完备的地方政区。
  此时,今眉山建置如下:东坡区、青神、丹棱、洪雅,属青州齐通郡齐通县;彭山、仁寿,分属江州江阳、怀仁、席三郡。

萧梁眉山建置变化表


区县名

天监四年

(505年)

普通年间

(520—526年)

大同十年

(544年)

太清二年

(548年)



东坡区

益州齐通左郡齐通县

益州齐通郡齐通县

青州齐通郡

齐通县


青神县


丹棱县

益州齐乐郡齐乐县


洪雅县


彭山区

分属益州犍为郡灵石县和

江阳郡江阳、绵水、汉安、常安五县

分属江州江阳郡江阳、犍为、绵水、汉安四县



仁寿县

益州犍为郡

武阳县

分属益州怀仁郡怀仁县、

席郡

分属江州怀仁郡怀仁县

和席郡



















   



    持续近四年的侯景之乱,使梁王朝土崩瓦解,也使南北对峙局面一下子被打破。公元552年,时任梁益州刺史的武陵王萧纪割据蜀地,在成都称帝,并率军东下,准备进攻在荆州的哥哥梁元帝萧绎。梁元帝得知消息后十分害怕,写信向西魏请求援助,岂知此举正合早就有心图谋南朝的西魏之意。

  西魏废帝二年(553)春,西魏大将尉迟迥率军南下,仅用半年时间,便占领了蜀地,自此,眉山在先后属于刘宋、南齐、萧梁之后,开始归于北朝西魏。

参考文献
1.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开明书店制版
2.1991年版《彭山县志》
3.1992年版《眉山县志》
4.《南史·萧纪传》
5.《北史》本纪第五·魏本纪(五)·西魏废帝元钦
6.《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贺若敦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