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乡情乡音》自序】◆张庆余

 白云之边 2022-07-16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张庆余,山东省嘉祥县满硐镇人。1975年被当时的满硐公社聘为“半脱产干部”,主要从事文字材料、社会宣传工作。1982至1999年任满硐乡文化站长兼报道组长;2000年至2018年先后任嘉祥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文字编辑、《今日嘉祥》报编辑兼记者、县级文化刊物《祥城祥韵》杂志执行主编。因在文学创作方面小有成就,先后被批准为县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本人的文学作品集《乡情乡音》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乡情乡音》自序

我坚持写作多年,陆陆续续地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不少小文。本来,能将自己的作品集结成册,出一两本书,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去年,文友高峙开始为我着急:“庆余,现在的文化环境这么好,你还等什么?还不赶快把你的作品整理整理,出一两本书!”另一位文友李兆梯则这样劝我:“一个人的每件作品,就像一块砖瓦,如果形不成书,终究是砖瓦一片;而如果形成了书,就等于把砖瓦盖成了高楼,那才是成品。”两位文友的劝告,很令我感动。我决心不再犹豫,尽快出书。

我开始整理书稿。先是按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因为我发表的所有作品,都经过剪贴,已经保存在了剪贴集里,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小小说、戏剧、曲艺、杂谈评论、读者来信、县域民俗、民间传说等等,好像个大菜篮子,萝卜、白菜、黄瓜、大葱等等什么都有。但仔细一想,这样整理不行——这样整理出来的书,岂不像一本“流水账”和“大杂烩”?而且,字数也太多(五六十万字)。尤其是,我虽然由写新闻报道、公社(后该乡)机关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典型发言等等“起步”,但我最喜爱的毕竟是文学;故而,能出一本具有文学品味的书,才符合我出书的本意。于是,我决定改变书的结构,在不集纳新闻报道、读者来信、县域民俗、民间传说四类稿件(尽管也是发表稿)的基础上,将所集纳的其他类别的稿件,又分成了不同的栏目进行整理,才组成了第二次书稿。在第二次书稿组成的过程中,对每一类别的作品,是集纳还是不集纳,又加以斟酌,适宜集纳的就爽快“接受”,不适宜的就让其“靠边站”。如:杂谈类稿件《培养典型要坚持政治挂帅》(发表于1973年5月29日《农村大众》)、《分派农活不能滥加工分》(发表于1980年12月4日《大众日报》),包含着那个年代的“极左”观点,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操作规则;散文《贴在心里》(发表于1994年4月24日《济宁日报》),是说别人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贴在墙上,以提示自己如何处世,我则“贴”在心里,时时想起,但仍觉得这太俗气。对这些稿件,忍痛割舍之。对诸多的读者来信,似乎觉得它介于记叙文和议论文之间,难以归类,所以不予集纳。而对有些入选的作品,也是颇费了一番难为的。如言论文《不能人家咋着咱咋着》,感到太简单,本想不选,但又觉得它是那个时代的反映(作者爱引用毛主席语录),故而还是选用了;散文《我当“焗锅匠”》、《妻子怨我,我怨谁》、《照看孙子的代价》、《当陪人》等,感到有点儿过于暴露家庭隐私,因此没有纳入书稿。至于妻子,早已去了西天,对她的态度如何丝毫不用担心了。

对言论类稿件入不入选,也进行了斟酌。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要入选。理由是,其一,言论类文章亦属散文类,具有文学品味;其二,我对写言论类文章挚爱有加,我所发表的作品中,第一篇就是言论文《不能人家咋着咱咋着》,处女作嘛。其三,写言论文章不易,文章的由头、论据容易“招惹”某些人,特别是某些心胸狭窄、怀疑心强的人可能“对号入座”。没有一定的胆量、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和一定的思辨力,是写不出或写不好这类文章的。

书稿整理得差不多时,开始考虑书名。起个什么名字比较贴切呢?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基层,大半生过的是农村生活;所写的文章,都源于农村,粘满了“土气”,洋溢的是乡情,不舍的是乡愁,于是先定名为《幽深的乡情》。继而又想,所收入的作品中,言论类占了较多篇幅(近五分之一),且这些作品,好多涉及“三农”问题,涉及社会问题的也不少,颂扬也罢,抨击也罢,呼吁也罢,规劝也罢,都感到一吐为快,感到尽了一份社会责任,无愧于心。这都是我从土地上发出的声音啊。书名,自然不能少了这个“因子”。于是,我又将书名加以修改,最终定名为《乡情乡音》。

书中的多篇文章,因年代久远,年轻的朋友读了,有的可能觉得“陌生”,有的则可能感到新奇——“那个年代有这种现象啊。”;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长的朋友,或许有几分“亲切感”。至于文彩,不敢妄称有多少,因为我毕竟是个初中毕业生。加之过去没有电脑,全靠手工“硬砍实砸”,稿件能有幸见诸报端,算是“笨鸟先飞”,亦有几分“村中无大树,茄子称大王”的因素,实觉不易。之所以入选此书,主要认为这是乡愁,记住了它,就会珍惜当下,不庸碌一生。

出书对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喜事、严肃的事儿,但有时候也是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儿。这本书之所以能够面世,不光是个人的努力,有关领导、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高峙先生,对我鼎力相助,使这本小书的问世加快了节奏。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这本小书的出版,虽然早有“孕育”,但此刻咋一“临产”,又感到比较仓促和慌乱,恐有不少纰漏,还望大家给以批评指正。

是为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