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高考补习生须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打造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语文国家统编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变化很大。《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要整书阅读: 语文旧教材主要按照文体来组合单元,过去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该单元所有篇目都是现代诗。而新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以任务群学习来组元,每单元入选篇目的体裁多样。因此翻开新课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就会发现,入选的7篇课文都是关于青春情怀的内容,但文体并不统一,第1和第2课共5篇课文是诗歌,第3课的2篇课文是青春情怀的小说。该单元的学习任务有4项,第3项要求复读生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写一则文学简评;第4项是让考生写一首抒写青春岁月的诗歌,并要求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多篇成课,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据悉,旧教材很少多篇成课,就是有也主要体现在古诗文中,一篇课文有两首或者三首古诗词;新教材除了古诗词多篇成课,小说、散文、新闻等也常常多篇集纳在一课中,形成群文集合的样式。例如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共有三篇新闻稿。这种编辑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梳理和比较中开展深度学习。 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新教材要求考生阅读整本书,体现了对深阅读的重视,引导考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高考补习阶段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学术类著作,即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另一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这两本书各自独立作为一个单元,这意味着考生复习到该单元时,高补老师必须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打造了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这个单元没有课文,只有学习活动,题目叫做'家乡文化生活。该单元包括三个内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届时,将由老师组织学生通过采访、考察、查阅文献及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综合活动,更加注重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复读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转变学习方式来应对高考。新课程标准里对语文课程有一个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旧教材在实践性上落实不够,在综合性方面,也存在读与写融合不够的问题。在新教材里,除了增加学习活动、实践过程等单元,更多的实践是通过18个学习任务来落实。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联系紧密的任务,如前面提到的全班编辑一本诗集,或者是做一个戏剧节海报宣传等,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高补老师指导复读生轻松补习好语文这一学科。我们老师特别注重语文实践性的落实。传统的教材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实践性活动,我们高补老师能够指导复读生如何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引导复读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来应对高考语文的命题转向。 对学生来说,不能靠刷题来提高语文素养。应加强阅读,特别是加强深阅读理解,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加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此外,学生应积极地投入到实践课程之中,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来自: 心本心123 > 《新高考3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