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随笔】从诗词中走出的小桥流水人家

 笔墨枕山河 2022-07-16 发布于江苏

jiangnan

江南

从诗词中走出的小桥流水人家

碧琉璃/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何不忆江南?

溢满花香水色的诗词,让我对江南总有一种痴心与遐想,就像现代男子对古代美女的向往,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终于有机会去江南遂愿,小桥流水人家,从诗词中走出,牵着我的手,去感受如梦如雾的意境。

拜访周庄,就像去访问一位熟悉又陌生的老友,只闻其名,未见其容。他素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我的来访既是慕名而来,也是为了圆“诗与远方”的一个梦。

看惯了北方的红砖绿瓦,面对着周庄白墙黑檐的房屋,果真如同走进了画中,一切都是最自然的笔墨,无需浓墨重彩。

古老的素墙,悄然爬上了青苔,或浓或淡,为燥热的夏天涂了几抹凉意。几枝藤蔓不知从何处探出头来,看无人问津,便肆意地盘虬蔓延,占领了墙头的大片江山。

两侧的树木写满了唐诗宋词,桥下的流水吟诵着汉赋元曲,我踏在并不是很平整的青石板路上,慢慢地寻找,一步步追寻梦中的足迹。

树上的知了没完没了地叫着,它们在地下积蓄了多年的故事,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它们大声地交流着,热闹着说笑着,此起彼伏。它们知道,故事讲完了,它们又要沉沉睡去,这一梦,不知何时才会醒来。

阳光火辣辣的眼神让人不敢接受,特别像我这在北方小镇倍受冷落的人,如此热情还真有些不太适应。还好,小巷的两侧都有不同的店铺开放,冷气向外吹着,透着丝丝清凉,给我这异乡的人几分优待与安慰。

周庄,一个充满传说的古老小镇。走过历史的沧桑,走向现代的繁荣,也多了几分世俗的商业味道,但与小镇的人一交流,还是那淳朴的民风,憨厚的笑容。

坐在一家并不是很大的店铺里,主人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端来一杯刚镇好的酸梅汤。在北京至少八块一杯的饮品,这里只买五元钱,明码标价,货正价实。

大姐给我们吹着风扇,自己却摇着圆圆的蒲扇。她说空调的风太硬,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觉得外面更热,不如这自然风凉快舒服……

她说话的口音不是本地人,一问老家是河北,在这里打工长了就定居了,可是乡音难改,也不想改,总得给自己留点回忆的念想。看着她微笑时眼角浮起深深的皱纹,我觉得那是两朵很可爱的小花。

白天的周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游客们熙熙攘攘,拍照参观,闲逛购物,各自寻找周庄的美与乐。

我坐在桥边,看着不同的身影从眼前走过,没有熟识的,没有心动的,就像一朵朵陌生的云划过天际。呵呵,人生如海,我们都是过客。

桥下的水并不是很清澈,不知是树阴还是绿藻,总之碧绿的一条丝带,绕着小镇的脖颈轻轻缓缓地流过。

原来诗人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样的风景,也难怪几家欢喜欢几家愁。当异乡的游子,独立于夕阳下,看着人家的炊烟缈缈,想起自家的牛羊归来,怎能不生思乡之情?

沈厅、张厅的辉煌已成为历史,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但褪色的岂止是红门、圆柱,还有那争名逐利的浮躁的心,早已看透繁华世俗,静静地陶然归来。

张园后院有一大片竹林,亭亭净植,碧叶摇曳,留下一片难得的静谧和清凉。人世间纵有千回百转,也终归为过眼云烟,心有千千结,不如一叶悠悠然。

说不出名的河水,在石桥的怀抱中安详地唱着古老的歌谣,渡娘们划着小船经过,蓝花布衣,竹编斗笠,没有大声地吆喝,也没有夸张的说辞,只有朴实的微笑,粗大的手掌撑着竹篙,一划一划,慢慢地在水中前行。

船似乎不像课本中提及的乌篷船,因为不见乌篷,只有蓝色碎布花的船顶,我暂时没有渡船的欲望,只立在桥头静静地观看,那抹蓝影渐行渐远……

回到客栈,老板细心地送来蚊香,并端来夜宵,一碗荠菜馄饨,透着清香味,吃起来真是爽口。

老板是本地人,天天骑着电瓶车接送客人,每个客人他都耐心地介绍周庄的特色景点和美食,我住的房间叫临江仙,古色古香,依窗而坐就可看见渡船从窗外的河流经过。

天色渐晚,我立在窗前,看着夕阳西下,远处的江水染上一抹浓郁的玫瑰红,江南的黄昏果真富有诗情画意!

冲走一身燥热,美美地休息一番,打算来个夜游周庄,赏一赏柳塘月色。原以为一天的炎热会在夜色中爽然退去,孰知八点以后再出去仍是热情满怀。

要是在家乡,这个时间段早已清爽无比,夜风习习,无限惬意,虫草乱鸣,你呼我应,好不快活!可是在周庄,重入浴室的感觉果然配得上江南人的水嫩皮肤。

夜晚的周庄,洗去了白日的浮华和喧嚣,别有一番静谧和雅致。

树仿佛被妙笔重新着墨,那蓝晶晶绿莹莹的光泽闪烁,仿佛是从宋朝的千里江山图走出来的一般,枝叶间隐约还蒸腾着水波的气息,如诗如幻,令人如痴如醉。

桥也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半圆的桥拱如弦月入江,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轮满月。晶莹剔透的桥身如玉雕的一般,两侧的房屋也化为琼楼玉宇,我伫足在渡口,仿佛在遥望月宫仙境,不敢前往,生怕惊扰了月中的嫦娥。

远远又飘来一只渡船,船头的小灯笼闪着羞涩的光,那白天显着土旧的花布,竟也蒙上了夜的光泽,别有一番清丽。我不禁登上船去,随着小舟轻移,一点点寻找周庄夜晚的神秘和美丽。

那白日还布满青苔的白墙,到了夜间,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像白纸长卷。随波而行,如在画中游,四周不同的门与窗、物与人、灯与影,都成了画中的景物,神态各异,各有千秋。

我望着渡娘宽厚的背影,一篙一篙划船的姿态,对“摆渡人”的理解又多了一层感受。人生苦海,冷暖自知,总会有一个人,默默地把你从喧攘中带出,送回到宁静的自然中去……

原来内心的静谧才是最好的清凉处,我望着两岸的玉树琼楼,明月瑜桥,心底油然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清爽……

制作/笔墨枕山河编辑组

文/碧琉璃

排版/南辞臻

图片/部分实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