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新热点在哪里?一合作经济的需求升级,剌激需求是未来经济的关键

 新用户3596Ds5V 2022-07-16 发布于四川

——合作经济的需求升级

作者:温志宏(珠江会执行会长、经济学博士)

目前,我们最头疼的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其实,主要的问题是需求收缩。如果需求旺盛,就不存在“供给冲击”了,也不会“预期转弱”。因此,刺激需求是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1、新旧“四大刚需”

旧的“四大刚需”是指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需求,这是个人和家庭必须的消费,涉及纺织服装产业、餐饮食品产业、房地产业、汽车自行车电动车与交通产业等,包括项目投资、创意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流通、维修服务等环节。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民生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大量相关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和致富问题。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上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都已供大于求;还有部分企业的经营每况愈下,甚至生存艰难。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些产业和产品始终都是需要的;而这些产业的相关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也存在持续发展的空间;但从整体经济的角度看,就不应再把这些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了,而是应该挖掘新的需求,并通过满足这些新的需求让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我们认为,新的“四大刚需”是对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需求。没有任何人、任何企业、任何国家可以说:不需要科技、不需要金融、不需要健康、不需要发展。也就是说,能满足个人、企业和国家这“新四大刚需”的相关产业,就是新的热点或重点产业

2、“新四大刚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知识产业

世界银行在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指出,知识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越来越显著地发挥主导作用,落后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与其说是经济发展落后,不如说是知识水平落后;同时,明确提出了“以知识促进发展”的新发展战略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要求“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知识产业,就是以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使用、服务、管理等为主要业务的相关产业。最主要的三种知识产权是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包括: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我们在“何为第四产业?”一文中指出:知识产权产品的最大魔力是,它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无限次地反复使用,永不消逝。知识产权产品一旦形成,其成本就固定下来了;其应用的范围越广、时间越长,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其性价比在理论上说可以达到无穷大。

(2)金融产业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需要金融,因为大部分企业和个人这时都有“投资冲动”,希望通过金融杠杆赚取更多的收益;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候也需要金融,因为大部分企业和个人这时都需要现金流的支持来走出困境。金融产业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典当等行业。

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457.5万户,占全部企业总量的92.1%,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民营企业却是多而不精,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表现为大而不强、小而不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尚未得到金融持续稳定的有力支持。

金融不仅是一个产业,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2017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随后对房地产业、金融产业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这一阶段的调控目标是,金融去杠杆,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这条底线。

(3)健康产业

狭义的健康产业,是指与身体健康相关的所有行业;广义的健康产业,包括与“身心健康”相关的所有行业。下图是狭义健康产业的部分行业。

健康产业的部分行业

广义的健康产业还包括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文化、艺术、娱乐、旅游等行业,食品安全、污染治理等也应纳入健康产业的范畴。因此,广义的大健康包括了几十个子行业。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4)发展平台

科技、金融和健康产业,都与个人、企业与国家的持续发展有关。但如果只有科技,或只有金融,是不一定能够保证个人或企业持续发展的;因此,就产生了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持续发展服务的平台机构,如我们之前多次论述的“产业链合作组织”就是这类机构。持续发展,才是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需求;能够满足持续发展核心需求的“产业链合作组织”这样的机构,必然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

“产业链合作组织”运营平台要做的,一是整合资金、土地、人力、技术、客户资源和上游产品等六大类资源,二是通过这些资源的全产业链运营,使合作企业与个人获得持续的收益和发展。

3、需求升级与体系升级

从衣、食、住、行的民生需求,到科技、金融、健康等发展需求,意味着需求的全面升级。一方面,个人、企业、国家对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需求是很迫切的,作为供给方的相关企业或机构其发展空间很大;但另一方面,相关企业或机构又很难进行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其发展机遇不易把握。原因如下:

(1)知识产业,其有效运作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的紧密配合:一是由企业、研究中心、大学、思想库、咨询机构以及其他组织组成的高效率创新系统;二是能够促进信息的有效交流、传播和加工的动态的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三是能够创造和应用知识产权产品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并掌握一定技能的高素质公民;四是形成创造和应用知识产权产品的激励机制(引自世界银行学院编著的《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

(2)金融产业,涉及收益分配是否公平的政治问题。我们在2021年2月的《老温说新政治经济》中认为:经济考虑如何创造价值,政治考虑由谁来分配利益(包括权力与金钱)。同时还用网友编的一个笑话来说明:某“首富”对其儿子说,我们家有大把的钱,三辈子都花不完;我们家也欠了银行大把的钱,八辈子也还不完;总之,都不用担心。网友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心里很不平衡:凭什么银行借那么多钱给他,而不借钱给我呢?这就是金融的公共属性。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当大量资金向某人、某企业、某行业倾斜的时候,其他人、其他企业、其他行业得到的资金就少了。所以,成为“首富”,固然需要个人的努力、智慧和运气,但也需要金融的特殊关照。由于金融影响到资金量的多少,也影响到价值创造的多少,最终影响财富分配的多少,所以金融具有政治属性

(3)健康产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如医院的运营,如果完全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健康法治建设,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

可见,需求升级,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运作,而是要求经济体系进行相应的升级,即从市场经济体系过渡到合作经济体系,从企业运作升级为产业链运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