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自燃型”的人

 白立平 2022-07-16 发布于北京

稻盛和夫在他的《“喜欢”,燃起热情》一文中写到了,物质有三种类型:

第1种,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我们称之为“他燃型”,比如纸张、木头、棉布、塑料……

第2种,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我们称之为“不燃型”,比如石头、泥土、钢铁、玻璃……

第3种,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我们称之为“自燃型”,比如磷,……

我居然举不出来了,百度了一下,都是些罕见的化学物质。可见,“自燃型”物质并不多。

稻盛和夫写到了工作中的人,也分为这三个类型:

靠组织激励的“他燃型”,怎么也激励不起来的“不燃型”,靠自己就能主动创造的“自燃型”。

延伸一下,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不也是一样吗?大千世界,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在这里,你可以把“燃烧”视作人发自内心的快乐。

“他燃型”:靠外力才能快乐。

比如他一个人时会很闷,要和朋友一起喝酒、吹牛、出去嗨才能快乐,

要靠追剧、刷视频、聊天、购物激发燃点,

要靠各种晒、取悦他人,从他人的反馈中找到存在感。

还有,靠爱人、儿女、父母的爱,找到快乐。

“他燃型”很快乐,但不持久。包括亲人给予的快乐。因为是“他燃”,燃料一旦消失走掉,人就会失落、孤独、无助。

“不燃型”:什么都不能使他快乐。

那些抑郁的人、悲观绝望的人。

这种人很好理解,什么东西都激发不出他的兴趣,亲人给予的爱,他也感受不到,有时只能靠药物去提高他的“燃点”。

“自燃型”:靠自己就很快乐。

爱因斯坦讲过他人生最快乐的地方,就是他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很孤独,但很愉悦。

那种沉浸在研究中的心流状态,是无比快乐的。

漫画家蔡志忠、作家李敖、上面说的稻盛和夫,都是这种“自燃型”的人。

我们普通人如何靠自己就很快乐?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下去,那是强大的内在力量。

这种事情一定是,能够提升自己、具有挑战性、终生可以做、不靠外力的事情。然后,沉浸其中,进入心流状态。

做一个“自燃型”的人,自强且快乐。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