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被害时,负责行刑的监斩官是杨家将后人,也是忠君的百战名将

 历来现实 2022-07-16 发布于北京

岳飞是怎么死的?根据《说岳全传》的记载,抗金英雄岳飞是死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

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

《说岳全传》是演义,不是正史,是可以虚构的。

根据史料记载,岳飞不是被秘密处死的,而是被公开处死的。

公开处死,肯定是要有风险的。作为南宋名将,岳飞民间影响力很大,也死得挺冤,公开处死的话,难免就可能有人会劫法场,至少是引发不必要的骚动。

可是当时秦桧给岳飞定的罪名是“谋反”,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如果秘密处死,反而不能服众,说明岳飞之案有隐情。

宋高宗最终做出的决定是——公开处死岳飞。

既然如此,安保工作做得必须到位,不能有任何闪失。谁来监斩,验明正身,并且维护法场秩序,就成为头等大事。

监斩官必须是能征善战,军中有极高威望,而且对皇帝忠心耿耿,认可皇帝“岳飞是罪臣”的判罚。

当时南宋最有威望的除了岳飞,就是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几位。

张俊是陷害岳飞的急先锋,再出面监斩显然不合适;韩世忠对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本来就深恶痛绝,肯定不干。

另一位大将刘光世也不太得志,在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被害四年前,就因为军事失误,已被高宗以身体健康为由剥夺了兵权。

想来想去,秦桧为宋高宗推荐了一个人。

赵构一听,拍案叫绝:“此人绝对是监斩的最佳人选。”

谁?正是杨家将后人,也是百战名将杨存中(杨沂中)。

杨家将可谓是满门忠烈,他的后人一定是忠臣,忠臣良将之间惺惺相惜,肯定不会接受这项任务,留下千古骂名。但是事实非常残酷,杨存中不但接了这个任务,而且还圆满完成。

杨存中是不是冒牌的杨家将后人?

毕竟古往今来冒充名人后代的多了去,冒充杨家将后人的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水浒》中有杨志、《说岳》中有杨再兴、《射雕》中有杨铁心、杨过等等。这些小说人物的出身皆不可考。

杨存中是杨家将后代是有铁证的,那就是杨氏宗谱。在族谱中,杨存中(后叫杨沂中)为杨业的后代(当然也是杨弘信的后代),并说他的曾祖父是杨延彬。

杨延彬出生在哪一年,史无明文,但他确实是杨业最小的儿子,这个一点都不假。

杨业杨家将的防区一直在山西,杨存中的出生地,就是山西代州崞县。家谱记载,杨存中字正甫,是北宋杨门后人,杨业的玄孙,杨震之子,在杨家崞县一支中,杨存中是唯一的血脉。

杨业去世于986年,杨存中出生于1102年,之间相隔一百多年,杨家已经繁衍了几代,人数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人丁颇为兴旺。

可见,杨存中是杨家将后人应该没有疑问。那么,满门忠烈的杨家怎么出了一个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败类”?

其实杨存中跟秦桧还是有区别的,他本质是好的,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是忠君爱国的,曾经为大宋皇帝抵抗外敌,立下赫赫战功。

杨存中祖父杨宗闵,曾任永兴军路总管,与唐重一同守卫永兴,金军攻陷城池,英勇就义。父亲杨震,曾任知麟州建宁寨,也跟金军殊死搏斗,壮烈殉国。

将门虎子,杨存中自然也非常勇武。自古英雄出少年,杨存中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

他身材高大像铁塔一样,力大无穷且少年老成,性情深沉勇猛,哪怕只是看一眼,就给人英气逼人、举世无双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志向。

陈胜的名言是:王侯将相岂有种乎?

三国东吴名将太史慈的座右铭是:“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杨存中也有自己的座右铭,那就是“大丈夫应当用武功来博取功名和富贵,不可以成为俯首贴耳的腐儒!”

一句话,显示出来他的远大志向,那就是当一名战将,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封万户侯,青史留名。

英雄梦谁都有,但是能不能实现,就看你是否肯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成大器者,一靠天赋,二靠勤奋。

杨存中少时机敏,天资聪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具备天赋之后,就是努力。杨存中闻鸡起舞,苦练刀枪剑戟,达到了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开弓的时候,则做到了百步穿杨,箭无虚发。

只学会这些,还远远不够,只能当一名冲锋陷阵的先锋官。要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要苦读兵法,学会排兵布阵。

于是,吃过晚饭后,他不顾一天的疲惫,在灯光下伏案夜读,勤奋攻读著名军事家孙子、吴起的兵法。

为了琢磨一个阵法,他经常废寝忘食,到了痴迷的地步。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宋徽宗宣和末年,杨存中的家乡盗贼四起,劫掠乡亲。

杨存中单枪匹马,外出杀贼,一人独占群贼面无惧色,不必出手,只一声大喝,便让贼首肝胆俱裂,滚落马下。

从此杨存中威名远扬,盗贼不敢到他家乡作乱。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再次进犯中原,围攻汴京,都城万分危急。

各道军队闻讯前去勤王,杨存中与张俊、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率万兵驰援汴京。此战中杨存中身穿白袍,挥舞长刀一马当先,杀入敌阵,手起刀落,敌人纷纷坠马。他左冲右突,转瞬间杀敌百人。

杨存中很快引起敌人的注意,弓箭手向他齐射,箭如飞蝗。杨存中身中数箭,鲜血染红战袍。

但是鲜血不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引起了他的兴奋,就像嗜血战狼,斗志昂扬。

赵构在城墙上看得真切,就问身边的张俊:“这位白袍小将是谁?”

张俊回答:“杨家将后人,杨存中。!”

赵构大喜:“本王(那时候他还是康王)要召见他。”

张俊随即召见杨存中拜见赵构,赵构亲自设宴招待杨存中,并赐给袍带以资鼓励。

宴会结束后,赵构对杨存中说:“你暂时先别走了,就负责我的安全吧,有你在,我晚上睡觉才踏实。”

从此,杨存中就负责起了赵构的安保工作,昼夜护卫寝帐,寸步不离。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

一伙盗贼威胁应天府,形势万分危急,杨存中听了之后,把饭碗一放,向高宗请战。

高宗问他需要多少兵,杨存中说几名骑兵足够了。说完,杨存中率领数名骑兵冲入贼阵,转瞬之间砍杀数百人。

宋高宗在城头望见,杨存中的甲胄全部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以为他受了重伤心急如焚,急忙召他前来观看。到了跟前才知道,那上面其实都是敌人的血。

宋高宗一见大喜,急忙让人给他倒酒。杨存中说,酒先放着,杀了敌人再喝酒也不迟。说完转身出城,不一会便大破盗贼,得胜而归。

常言道慈不掌兵,意思是说带兵打仗的将领都心狠手辣,打起仗来玉石俱焚,一点都不珍惜生命。杨存中却是个另类,手辣却心软,

建炎二年(1128年),杨存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攻城战打得非常艰苦,气得官军七窍生烟。

好不容易登上城墙,杀红了眼睛的主将下令屠城,要杀得血流成河。杨存中赶忙出来劝阻,城中百姓是无辜的,放过他们吧。

结果,除了带头造反的祸首被抓,其余人毫发无损,嘉兴一城百姓得以保全。

杨存中不想伤及百姓,这可以理解,但是在战争中,他心怀慈悲,对战俘也下不了手。

绍兴元年,他和张俊征战江南,由于杨存中作战勇敢,很快将作乱的贼寇击溃,还将数千敌军俘虏。

当时官军兵力少,众将领担心俘虏控制不了,一致同意把俘虏杀掉。

然而杨存中在反对无效的情况下,对众将说:“说要杀你们杀,我下不了手。”

说完,拂袖而去。

对敌人如此,对亲人就更是充满深情。

杨存中的父母死于战争,祖母也与孙子在战火中走散,骨肉分离。功成名就之后,他四处寻找,历经数年,终于将祖母找到,从此不离身边,无比孝顺。

如此看来,杨存中不但是一名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将,还是个心怀慈悲的好人,跟秦桧不是一路人,两人有本质区别,简直是霄壤之别。

因为杨存中忠心耿耿,被宋高宗引为心腹,在绍兴二年(1132)任命他为皇帝警卫部队的首领。

名义上他在韩世忠、张俊的领导之下,所部也只有5000人,但其实杨存中只对宋高宗一个人负责。

直到绍兴十一年,杨存中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获得了首都卫戍部队的领导权,不受韩世忠、张俊的制约了。

正因为如此,在绍兴十一年腊月,杨存中才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场考验,监斩岳飞。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出师北伐,势如破竹,接连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等战役中打败金兵。

秦桧、张俊等大臣在高宗授意下决定与金兀术议和,在此情况下,主战的岳飞就成为和谈障碍,必须要清除。

于是,高宗连下12道金牌,将打算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岳飞召回。岳飞接到班师的圣旨,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让他想不到的是,班师回朝之后,高宗随即解除了他的兵权,关于他“谋反”的证据,也在秘密收集中。

墙倒众人推,在秦桧等人的威逼利诱下,岳飞的好兄弟,忠实部下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纷纷背叛了他,诬陷岳飞谋反。

十月十三日,岳飞的罪名“坐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长子岳云也不能幸免,已先于父亲被下狱。

审讯中,岳飞义正词严驳斥秦桧陷害,并袒露出背上母亲的亲手刺字“尽忠报国”。此情此景令主审官何铸为之动容,他随即向秦桧汇报,岳飞是被冤枉的。

秦桧这时候已经骑虎难下,如果放了岳飞,自己肯定会被问责,没有好果子吃。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催促宋高宗下决心处死岳飞。

不仅如此,秦桧还罢免了主审官何铸,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岳飞被免职的同时,张俊、韩世忠也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如此一来,和谈的“障碍”被清除,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高宗和秦桧决心要将岳飞置于死地,不能放虎归山。

万俟卨接管岳飞案件后,加快了迫害岳飞的步伐,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想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最后秦桧为案子定调,以“莫须有”的名义判定岳飞有罪。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处死岳飞。

众所周知,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仁义之君,对大臣非常宽容,宋朝很少有大臣被处死的。北宋时期,那些冒犯皇帝的官员,最多被贬官流放,连监狱也很少进。

整个高宗时期,他只处死了两个大臣,除了岳飞,就是汉奸张邦昌。一个因为忠君报国被处死,一个因为卖国求荣被赐死,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讽刺。

岳飞曾经手握重兵,要杀他必须戒备森严,以防意外发生。高宗在反复考虑后,“令杨沂中(杨存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的死讯传出,江南和中原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欣喜若狂,举杯庆祝,赵构终于为金国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

之所以派杨存中监斩,一是因为杨沂中是皇帝警卫部队负责人;二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军中威望极高;三是他对高宗的忠诚度高,高过韩世忠和张俊;四是因为杨存中紧跟高宗,是坚定的主和派。

杨存中为什么会主和?无非是因为他是忠君之人,既然如此,就要唯命是从,君王永远是正确的。

同理,如果岳飞也这样想,他就不会蒙冤被杀。

由此可见,杨存中这种“忠君”思想,更像一种愚忠,只为皇帝着想,岳飞则是忠君爱国,还为中原百姓考虑。

但在高宗赵构心中,杨存中才是真正的忠臣。

无论如何,忠君的杨存中飞黄腾达,在担任岳飞监刑官之后还被封为恭国公。

乾道二年(1166),杨存中去世,终年65岁,追封和王,谥武恭。

不过历史是公正的,忠君爱国的岳飞流芳百世,只忠君一人的杨存中虽然没达到遗臭千年的程度,但远没有岳飞那么风光,少有后人记得此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