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第一纨绔,娶11房姨太太雇上百保镖随行,临终前愿望是吃口肉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7-16 发布于河南

1958年,苏州留园的门前,一个穿着破烂的乞丐躺在地上,不停地哀嚎。

“我要吃肉……谁能给我口肉吃……”

文章图片1

过往的路人没有一个拿正眼看他,偶尔瞥来的目光中,也充满着无尽的鄙夷。

只因为这个乞丐的名字,叫盛恩颐,是曾经苏州首富的儿子,民国著名的富二代。

堂堂“公子爷”,为何会沦落到沿街乞讨呢?

他的家族又发生过怎样的变故?路过的行人又为什么会一脸鄙夷地看着他?

只因为他有一个响亮的称号:“民国第一纨绔!”

1

1892年,苏州首富盛宣怀的府邸中,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

全家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此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孩子未来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麻烦。

说起盛家,是苏州首屈一指的富豪,他家的资产,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文章图片2

凭借多年的打拼,盛宣怀攒下千万白银的身家,根据当时的购买力,差不多可以兑换几个亿的美元。

盛恩颐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就连他的名字都是慈禧老佛爷给起的。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盛恩颐的一生已经注定,必将富足地过完一生。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再富有的家族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盛家虽然有钱,但人丁并不兴旺,到了盛恩颐这辈,更是只剩下他一个。

因此,盛宣怀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刚出生的时候就把“盛家大院”交给了他。

这个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将盛恩颐当成盛家的接班人来养。

从小,盛恩颐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从他出生开始,就没有自己动手吃过饭。

到了上学的年龄,盛宣怀直接将老师请到了家中,而老师的身份,是宋庆龄的母亲。

文章图片3

可以说,盛恩颐无论是衣、食、住、行,用的都是最好的,充分诠释了什么才是有钱人的快乐。

但金钱是把“双刃剑”,能把人变好,也能让人变坏,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盛恩颐嚣张跋扈的性格。

为了让盛恩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盛恩颐长大后,父母将他送到国外留学。

在出国之前,为了让盛恩颐能够安心读书,家里特意给他找了个媳妇。

盛家是当地有名的望族,作为家族独苗,找的媳妇自然不能是普通人。

民国总理孙宝奇的闺女孙用慧,就成了盛宣怀心中的最佳人选。

孙用慧长相秀丽、性格贤惠、学识丰富,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盛宣怀虽然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想娶到孙用慧,肯定要下足功夫。

聘礼什么的,自然不用多说,都是最好的。

文章图片4

盛宣怀给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在外人看来,两位新人是金童玉女、门当户对。

大富商盛宣怀的儿子,再加上民国总理女婿的身份,未来盛恩颐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都将是一片坦途。

但盛恩颐却不这样认为,他在作死的路上,慢慢地渐行渐远。

2

盛恩颐认为:“好男人志在四方”,怎么可以被一个女人绊住脚?”

于是在国外留学期间,他仗着自己有钱胡作非为。

学习这件事,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中,每天睡醒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花钱。

每天出入各种酒会,醒来身边总有不同的女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

文章图片5

影视图片,仅供参考

回国之后,盛恩颐的纨绔非但没有改,反而变本加厉。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连娶11房姨太太,丝毫不顾及孙用慧的脸面。

不止如此,他还给每位姨太太都配备上百名保镖和保姆,每天出门都浩浩荡荡的,比皇帝还要气派。

那个时候有句民谣:“盛家就是女人的天堂。”

每天姨太太们醒来,想的都是今天要上哪听戏、上哪打牌。

看上了哪一款钻石戒指,不用自己去买,让店铺老板送到别墅中,然后再到盛家取钱。

但即使有这么多姨太太,盛恩颐依旧没有停下拈花惹草的脚步。

每天带着孩子到留园认亲的女人络绎不绝,无一例外,全是盛恩颐在外面的私生子。

对这些女人,盛恩颐从来不会吝啬,往往出手大方,给一笔钱就打发了。

文章图片6

影视图片,仅供参考

对女人好,盛恩颐对自己更好,那时汽车在上海还算个稀罕物,他直接给自己买了辆进口奔驰。

在车身上镶满银,弄了一块“4444”的车牌号,意思这是“盛老四”的车,看到的人赶紧闪开。

文章图片7

看到儿子这个状态,盛宣怀害怕了,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子败光家产,全家都要饿肚子。

因此,他拿出一半家产,创办“盛氏义庄”。如果未来盛家败落了,后人可以来此取钱,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之后没多久,盛宣怀便去世了,这一年,盛家迎来了鼎盛,同时也开始走向衰败。

3

父亲去世后,盛恩颐开始越发地肆无忌惮,他花钱的速度让人害怕,完全是在把钱往水里扔。

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玩最好的,玩够了,他开始追求全新的娱乐方式:抽大烟。

大烟抽够了,他走进上海滩外最大的娱乐场,那里有场豪赌正在等待着他。

当时民国时期有两大狂人,一个是盛恩颐,另一个是大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

文章图片8

两个人总是攀比,争夺民国第一败家子的称号。

卢筱嘉喜欢喝酒,他买一瓶,盛恩颐就买十瓶。

卢筱嘉喜欢给女人小费,他给一千,盛恩颐就给一万。

卢筱嘉喜欢养马,他买一匹,盛恩颐就买十匹、百匹。

无论卢筱嘉买多少东西,盛恩颐统统十倍奉还,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证明,自己才是最会花钱的那个。

比了多次之后,两个人终于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个头,必须要一场豪赌才能结束他们之间的恩怨。

金钱、女人、古玩?对于盛恩颐来说已经没了激情,要赌,就赌对方的身家。

那一晚,盛恩颐输掉了父亲在上海置办的100多栋楼,这已经是盛家的小半家资产。

但盛恩颐完全不为所动,甚至还公开叫嚣:“这算什么,我最不缺的就是钱。”

文章图片9

本以为吃了大亏,盛恩颐会有所收敛,但是他并没有,反而更加疯狂地花钱,宣泄心中的不满。

即使再有钱,也会有败光的一天,更不用说盛恩颐每天如流水般的花钱。

渐渐地,家族财力有些支撑不住了,盛恩颐开始打起“盛氏义庄”的主意。

但当时盛恩颐的生母还在世,把控着“盛氏义庄”。

看着眼前的败家子,她恨铁不成钢,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从“盛氏义庄”里拿到一分钱。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盛恩颐生母百年之后,盛恩颐彻底没有了顾忌,将“盛氏义庄”里的钱全部取出,开始大把地挥霍。

钱花光了,他开始变卖家中的田地和宅子。

田地和宅子卖光了,他又联合侄子打起妹妹盛爱颐家产的主意。

没想到盛爱颐先发制人,一纸诉状直接将哥哥告上法庭,盛恩颐成了整个上海的笑话。

文章图片10

到了这个时候,盛恩颐还没有迷途知返,为了挥霍,他开始变卖家中的字画、古玩。

古玩卖光了,家具也没有逃出他的手掌心,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祖宅。

至此盛家彻底衰败,几代人攒下的家业,被盛恩颐败了个一干二净。

一无所有的盛恩颐,开始打起了祖宅的主意。

可惜的是,还没等盛恩颐出手,留园便因为私占土地被充公,只剩下一间祠堂栖身。

就这,还是有关部门可怜他给他留的,笑着称:“房子收走了,总不能连祖宗都收走吧。”

一无所有的盛恩颐,沦为乞丐,最终在一个饥寒交迫的夜晚,饿死在了自家的祠堂前。

4

很多人为盛家的衰败感到惋惜,但一个大家族的覆灭,未必全是坏事。

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当一个家族倒霉到极点的时候,就会触底反弹。

盛家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在盛恩颐去世之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盛恩颐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盛毓邮,一个叫盛毓度,和父亲不同,他们非常能吃苦耐劳。

文章图片11

盛毓邮出生的时候,盛家还没有衰败,祖父去世后,他也拿到了不少家产,成为当地最富有的少年子弟。

有钱之后,盛毓邮并没有和父亲一样挥霍,而是选择去日本留学,不断地充实自己,这也为他之后创业成功埋下伏笔。

祖父去世后,盛恩颐逐渐将家产败光,盛毓邮看在眼中,疼在心中。

盛毓邮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最怕父亲请自己吃饭,或者给自己定制西装,这代表父亲要借钱了。”

随着父亲挥霍,盛毓邮的家底越来越薄,最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无可奈何,盛毓邮只能带着弟弟盛毓度远渡日本讨生活。

为了生存,盛毓邮做过很多工作,职员、中学老师等等,但都没能坚持,生活依旧贫困潦倒。

文章图片12

没办法,盛毓邮只能和妻子在日本开一个油条摊,开始卖油条、包子等早点。

没想到夫妻二人的早点摊一炮而红,弟弟盛毓度偶尔也会来帮忙,一家人的生意越做越大。

后来,凭着卖油条赚的钱,盛毓邮在当地开了一家小吃店,专做中餐。

几年运营下来,当年的小吃摊成了七层高的新亚大饭店,盛毓邮也成了亿万富翁。

哥哥厉害,弟弟也不差,在帮助哥哥经营油条摊赚了一些钱后,盛毓度决定自立门户。

十年时间,盛毓度留园株式会社,经营中国小吃,因为风味独特,在日本小有名气。

文章图片13

到最后,盛毓度的家业甚至超过了哥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成名之后的二人,都没有养成纨绔的性格,而是兢兢业业,巩固自己的生意。

有人说,兄弟二人遗传了祖父盛宣怀优秀的经商基因。

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些年在外打拼,到底受了多少苦。

这些苦无论放到谁身上,只要能扛过来,最终都会在某个行业有所成就。

结尾

盛恩颐和盛毓邮兄弟二人完全是两个极端。

一个从小富可敌国,却因为性格纨绔,最终败光祖业,饿死在自家祠堂外。

另一个白手起家,兢兢业业做事,最终在海外创下一片基业,在商业上重新站稳了脚跟。

是什么造就了他们之间如此大的反差?毫无疑问是教育环境。

有时候过于舒适,可能会消磨孩子的意志,对他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适当的挫折,反而会让孩子越挫越勇,让其拥有独自对抗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文章图片14

所以,不要让父母的过度溺爱,成为毁灭孩子的“毒药”。

适度的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以及爱这个世界的勇气。

而过度的爱,则会一点点摧毁孩子心智与性格,将其推到无底深渊。

让孩子仰视高峰、俯视低谷,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每位父母,都应该懂得如何去爱孩子,从现在开始。

#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