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支付宝迎来最强劲敌?华为表态“不对标”,网友态度很一致

 爆侃数码圈 2022-07-17 发布于北京

记得原来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华为做通讯,中兴很难受;华为做手机,小米很难受;华为做电脑,联想很难受”。

看似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却侧面反映了华为两个核心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自然是强大的科技力和产品力,毕竟产品才是硬道理;另一方面则充分证实了华为在营销方面的极致能力。在产品和营销的双重攻击下,华为每进入一个行业,就会对第一梯队品牌形成强大的冲击,让后者倍感无力。

2020年10月,华为申请花瓣支付商标,此举被看作是华为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标志;2021年3月,华为收购讯联智付100%股权,顺利拿下移动支付牌照,华为也因此成为小米之后第二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

关于小米支付、华为支付这类手机厂商型的支付系统究竟是做什么的,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其实简单来说,这类支付系统基本上就是自家手机内置的支付系统,用于各类自带APP内部的消费支付。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华为手机用户,那么在华为主题、华为云空间、华为音乐、华为视频等华为系应用中进行消费的时候,比如购买云空间、购买VIP歌曲、购买新主题时都可以通过华为支付进行消费,此外各大手机厂商还在积极开拓第三方应用,比如芒果TV、有道云笔记、PP视频等,这就得看各大手机厂商的合作能力了。

截止到2022年7月,华为支付服务的月活用户已达1亿,支持160余家银行。客观来说,华为全球在网的存量用户至少有6.6亿台,而在中国市场在网的存量用户达到4.57亿台,相比之下1亿月活用户的数量并不算高,其中原因自然是支付宝与微信两大“国民支付”系统以及云闪付等系统的牵制。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方信息查询,华为【花瓣支付】商标已注册,有效期为2022年06月21日至2032年06月20日。这一商标的注册意味着华为移动支付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如果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商标注册,或许并不会引起讨论,但华为终端云服务支付BU总裁马传勇的一番话却引起了不少争议。

马传勇对媒体详解华为支付业务发展战略时表示,华为支付定位于创新的全场景支付平台,不对标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华为支付是鸿蒙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通过把支付的能力和鸿蒙系统深度融合,华为的开发者、合作伙伴可直接在鸿蒙生态中完成商业闭环。

我们不知道在对媒体解读时,是媒体提到了微信、支付宝,还是马传勇本人主动提到了微信、支付宝,但直接表示“不对标微信、支付宝”多少让人有些难以理解,毕竟移动支付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

联想到此前华为表示“华为不做电视”、“华为不造车”、“华为不会出售荣耀”等一系列事件,这一句“不对标微信、支付宝”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一报道之后纷纷表示“大可不必”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且不说华为支付是否“对标微信、支付宝”,即便对标,胜率又有多少呢?我们不妨看组数据。

根据The Block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以54%的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39%,而包括京东金融、百度钱包等移动支付平台只能瓜分剩余7%的市场份额。

在这里我们要重点强调一家平台-云闪付。简单来说,云闪付是中国银联旗下的非现金收付款移动交易结算工具,成立于2017年12月11日,截至2022年3月,云闪付累计注册用户已达到4.6亿。虽然看似用户数量非常可观,但云闪付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依然少得可怜,要知道云闪付背后的力量绝对是王牌级别的。

说实话,近些年来想要在移动支付市场搅局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微信和支付宝早已经成为了国民支付的主流方式,除非非抗拒因素,否则无人撼动。

的确,华为很成功,凭借5G、芯片、系统等研发,华为在手机、移动系统等方面走在了国产科研企业的前列,但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是当下的华为确实需要更为谨慎一些,韬光养晦才是王道,尽可能少一些无谓的争论,高管或许也应该少一些没必要的言论,毕竟如今的华为更需要低调一些。

华为,作为中国核心科技的希望之一,或许多一点韬光养晦,少一点网络争议,如此方是王道,华为,加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