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游(18): 烟灯山·刘伯承纪念馆

 新用户6003EQaZ 2022-07-17 发布于甘肃

16

07-2022

六店子

Spring is dream season


一城烟火映眼底;几缕烟岚盘林梢。

六店子,烟灯山,石桥铺

       这所大门,上方正中写着烟灯山公园,两边写着石桥铺和六店子。

       外侧楹联是:修德尚武;怡情养生。

       内门楹联是:一城烟火映眼底;几缕烟岚盘林梢。

刘伯承六店子旧居

       
      刘伯承旧居原来在六店村新铺社60号,1995年因火灾及拆迁而严重损坏。
       六店子这儿,现在有一个公交车站,我平时在这个站坐车去大坪或者石桥铺倒车。



       2009年后,将刘伯承旧居拆下来的梁、柱、椽、檩条、部分瓦片等建筑材料运到烟灯山公园内,修建了这座四合院,作为刘伯承旧居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烟灯山北依嘉陵江,东邻渝中区,西靠沙坪坝区,是石桥铺地区唯一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烟灯山公园占地8.3公顷(已绿化5万多平方米),海拔高度500米(含烽火台高度),绿地面积高达80%,种植桂花、银杏、雪松、重阳木、黄葛树、栾树、桃树、红枫等30余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也较为丰富。依山就势的植物造景,凸显浓郁的山地景观。



       为什么要叫烟灯山呢?原来这里为石桥铺的制高点,清同治年间设置过烽火台。节令时期,居民常在山顶平台燃放焰火,故名烟灯山。


       我上去了两次,都是独自一人去的。一次是沿着公路走,一次是爬步道。

       环境清幽,人少,鸟鸣花香,是休闲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沿着道路往山上步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一座黑白色的复式四合院——刘伯承六店旧居。

       青瓦、白墙、穿斗木构架,古朴简单,为典型的川东民居风格。

      与普通四合院不同,旧居的门口建得很别致,好似一个“V”形。入口正中墙上的《前言》,简明扼要地讲述了刘伯承的光荣事迹。

      旧居占地800平方米,分为3个展区,以“川中名将”“泸顺起义”“解放大西南”为主线,有8个展厅,1个会议室,1个卧室,1间马房。


      入口往左进入第一展区“川中名将”。讲述的是生于重庆开县的刘伯承,在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参加了学生军,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中,足智多谋、骁勇善战。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6年5月,刘伯承经杨闇(àn)公(杨尚昆的四哥)、吴玉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重庆地委决定在四川建立党自己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动武装暴动以策应北伐,刘伯承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11月,刘伯承领命回川,中共重庆地委在其家中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在川组织武装暴动的最后决定,成立杨闇公为书记,朱德、刘伯承为委员的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12月初,泸顺起义爆发。1927年1月,刘伯承前往泸州,领导抵抗。坚守孤城一百多天后,刘伯承撤出泸州,泸顺起义宣告失败。


      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这是中国共产党力图独立掌握武装、举行武装起义的第一次重要尝试,是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堪称“重庆的南昌起义”。

       第三展区“解放大西南”。一幅幅图片,一幅幅书信,还有陈列的少许贴身物品,都展示着刘伯承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不断尝试和进步。

      我在《难忘的岁月——镇原纪事》中读过刘伯承在镇原县工作,他是援西军司令,救助了辗转回来的西路军将士们。

       旧居按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原则布展,还陈列了40余套文物(复制品),真实反映了刘伯承在旧居战斗、工作、生活的历史场景,重点反映刘伯承六店旧居作为泸顺起义策划点、决策地的文物和内容。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旧居已成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九龙坡区科普教育基地。

不忘初心,赓续红色印记




功垂大西南千秋基业百年茂;
德耀新时代万里雄风四海扬。

      在重庆期间,我几乎每次出行,都要经过六店子,这个车站距离我的住处仅仅一站路,有时候我步行走到六店子买菜买药。常常想像要是革命老前辈们活着到现在,看着重庆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是多么幸福愉悦的心情。他们为人民解放,付出了多少牺牲和奉献啊!

致敬,先辈!



     我以前读过《刘伯承传》,他的眼睛受伤了,做手术时候,在麻药过了药效后,忍着多么大的疼痛继续把手术做完,让德国医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