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视剧《梦华录》完美收官。 这部改编自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古装剧,在这个夏天不仅刷爆社交网络、频频登上热搜,还引发了一股追崇宋代生活美学的风潮,让观众感慨“好想穿越回宋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格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梦华录》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宋代饮茶、美食、插花、家居等日常的方方面面,也与宋代生活美学来了一场完美的邂逅。 ![]() ![]() 想象下,静谧的茶汤表面,浮现一幅花草鸟兽画,美妙展现着宋人对闲情逸志生活的向往。 ![]() ![]() ![]() ![]() 《梦华录》帧帧如画,镜头下的宋代既有大开大合的优雅,也有小家碧玉的精致。案几上摆着插花,花市上采购鲜花,插花美学演绎着汴京华梦的春夏秋冬...... 宋朝是文人时代,插花其实是一种文人雅趣。《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明了插花在宋代生活美学中的地位。 宋徽宗就是“点茶”的头号粉丝,他以茶宴百官,茶会桌案上要摆白色小插花,从他的画作《文会图》可以想象当时的茶宴盛事,正是宋代的饮茶文化联结带动了插花文化。 文人插花,将花卉赋予花德,以花寓意伦理。譬如插竹,以高风亮节的品格自喻;譬如插兰,以幽怀若谷的气质自喻。梅兰竹菊,乃花中“四君子”。 早在宋代,就时兴组合式插花了。以一个完整的较大的插花核心,插制三两枝小花儿,再配上精美的配件。极简风格的插花方式,深含着宋人的隽永、清雅的美学追求。 ![]()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苏轼在庭院独思量,写下《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不只苏轼,宋代许多词作提及“小园”、“香径”,想来是文人独处时候的好去处。 我们也可以从《梦华录》邂逅宋式庭院。那些庭院,有着层层叠叠的门洞设计,通过借景、补景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有各形各式的窗户,直棂窗、花格眼窗、槅扇和支摘窗等等。 宋代建筑擅工雕,一梁一柱,一格一门,都要进行纹样装饰;当时的酒店商铺,还装饰以绸缎、彩花;有地位的人家,屋脊上会有鸱吻、脊兽,悬鱼等等。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 北宋《清明上河图》展示了无数民房、店铺、酒家,大多采用歇山顶的屋顶制式,即便是翼角翘起的弧度,也无不在展示宋代的柔和文雅之美。 宋代日常美学雅致之处在于品尝着人间烟火,但还是留下了一抹清丽...... 入世的一面,宋人逛夜市,品美食,以茶会友;出世的一面,用喝茶来提神,潜心佛法,或在庭院小路散步徘徊...... 当代人对极简生活的向往,在1000年前的宋代就实现了。《梦华录》虽然是一部古偶剧,却以宋代美学荡漾起中国观众底子里传统文化的因子,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梦华录》能引起“宋代热”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