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杭州人儿,平时,自然很爱吃杭帮菜。 所以,这个“中国杭帮菜博物馆”是不能不去的。 ![]()
![]()
![]()
很有讲究: 杭州名菜东西南北古今品品尝尝 ![]() 对联的原创作者 这幅对联别很不简单,寓意颇深。 下联后面十个字分别代表着新老杭帮十道名菜: 美食天堂盛景图 宋京城饮食文化大观 ![]() “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苏轼 迎门的这幅画卷长19米,高1.9米,仿古绢画,由国内研究绘制南宋画的权威专家傅伯星先生执笔。全画工笔描绘着色而成,据悉创作绘制历时八月有余。 ![]()
![]() ![]() 杭州大运河饮食 京杭大运河,是历史上中国南北商业、经济、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沿河两岸依赖运河为生之人有数百万众。漕船、商船、官船、客船等管 拥溢河道、鱼贯栉连。行船之人起居生活多在船上,船头烹饪、进食蔚成风景。糙米时蔬、腌腊酱渍齐备,柴米油盐常贮不缺。 ![]() ![]() ![]()
![]()
![]() 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这个“条头糕” 我相信没有一个老杭州会不记得它 劲道、好吃、耐饥、便宜、实惠 ![]() 虾爆鳝面 这是杭州人认定的最鲜美的面条,用料:去骨鳝鱼、上浆虾仁、面条、酱油。特点:汁浓汤鲜、面滑肉嫩、风味传统。但价不菲。细细掐指算来,我这辈子也就没有吃过几次。 ![]() 吴山酥油饼 杭州传统名小吃,号称“吴山第一点”。以精白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层酥叠起,特点: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甜味美、入口即酥。 ![]() 明朝名臣于谦端午闻教故事 于谦7岁时与母亲在家门口包粽子,母亲一边包粽子一边对他讲屈原的故事。这时候有一位老僧人经过,盯着于谦看了一会儿,说:“他日救时宰相也”。老僧人的话后来果真应验了。 ![]() 馆内有不少有意思的画作 勾起了我儿时的许多回忆 ![]()
![]() 岳飞府中秋家宴 赵构南渡之后,金人兵锋屡屡南下,意在灭除宋室余力。岳飞力主北伐规复,但主和派掌控中枢。中秋月夜,岳飞于临安家中宴会亲将,感伤月圆国阙。席间所陈为杭城中产之家习见南北合壁膳品,原料均出地产,食品当时形态,而口味、技法则仍基本为中原风格 ![]() ![]() 丰乐楼(模型) 北宋都城汴梁酒楼林立、食肆栉比,餐饮业之发达为世界之最。南迁,杭城餐饮业大半源自汴梁,丰乐楼即其最著名者。宣和间更修三层楼高,各有桥槛,阴睛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 ![]() 宋金“绍兴和议”后内部偏安、享乐之风盛行。主和派张俊于清河王府(今杭 州清河坊一带)大张宴请赵构、秦桧等朝廷枢要一行,筵式铺张,极尽奢靡。精致的菜品代表了当时风格与最高水平 。 ![]() 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 袁枚出生在康熙年间的杭州,他与杭帮菜情缘深厚。他历时半个世纪写成的《随园食单》,不仅生动展示了清代杭州饮食的风貌,还体现了杭帮菜深刻独到的烹饪理念与鉴赏标准。 ![]()
![]() 杭帮菜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 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它与宁波菜、温州菜、绍兴菜共同构成传统的浙江菜系。 杭帮菜的口味以咸为主,略有甜头。“清淡”是杭帮菜的一个象征性特点。口味特点 以清淡、鲜香、脆爽、六个字可以概括。 ![]() ![]() ![]() ![]() ![]() 杭帮菜烹调方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口味,注重鲜咸合一。 ![]()
![]() 博物馆一墙之隔,
![]()
![]()
这是一个可看、可吃、可听、可学的大概念博物馆。 网络借图2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