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入尘烟》的电影化叙事以及逻辑线

 星期五文艺 2022-07-17 发布于山东
文:太虚宫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星期五言:本人不太喜欢按文艺片、商业片和烂片来划分电影,只知道电影有逻辑性强和逻辑性差的区别。这个逻辑可以是故事上的,可以是主题上的,也可以是任何其它情感、情绪上的……都没问题,只要创作者有自己确切的逻辑,哪怕再主观,也会让电影具有某种凝聚性,让观众痴迷于其中(当然前提是观众得集中精力去看电影)。
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尝试集中精力去看一部电影,可还是看不下去,那说明我们没找到电影的逻辑,或者说这部电影压根就没有逻辑。千万别被媒体给一部电影贴的“文艺片”标签给迷惑了,好像文艺片就是没逻辑的代名词或者有趣的电影就不是文艺片似的。
回头来看这部正在国内院线上映的《隐入尘烟》,作为一部国产农村题材的“反类型(反故事)”片,它的纯电影化叙事法,它用动作映衬人物心理的真实感,以及它的主题逻辑性着实让本人感到意外与惊喜,要知道在国内如此讲究的电影实在不多了!
这里说的“电影化”包括色彩、构图、用镜以及电影空间利用等一切手法,比方说此片导演对“戏剧光”的应用;
比方说他用色调拉开的空间对比,
比如电影视觉构图的精准性,
再比如导演对开放式空间的利用……
所有这些表现手法让这部电影看上去是如此之美,也让其更趋向于电影的纯粹性。
此外,用每个动作衬托人物性格及心理,这是表演的最基本元素。而将动作隐藏于生活细节中,这是演员和导演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也是评判一部电影层次高低的标准之一。
如果演员的动作语言一味为主题和戏剧化服务而脱离了生活化,那就会让人觉得生硬、难看、落于说教。这点《隐入尘烟》的导演以及主要演员做的很到位,拿捏的火候很棒,让你不知不觉感到两位主角就是普通的农民(忘记其演员身份),比如说男主从锅里拿出刚蒸好的热馒头递给女主,导演并没有渲染情感,而是表现了“烫手”这一反应;再比如贴喜字这个情节,导演没有去渲染情感,而是让夫妻两人演了“调整喜字高低”这个不起眼的小事……
这便是电影在营造“真实性”上打动我的地方。(注意:上面说的表演上的到位仅限于主要角色和特殊角色,而群众演员和过场配角的差劲表演始终是中国电影的软肋,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然而,善用电影语言不是做电影的目的,它应该为创作者的观点与动机服务;真实性也不应该是绝对的和导演偏执追求的,否则拍纪录片好了(纪录片也不见得就真实哪去了)。说到这里我们该谈谈《隐入烟尘》的内在逻辑性了。这个内在逻辑性即是导演要抒发的东西,也是电影吸引观众本质的地方。那么这个逻辑性是什么,在此本人做出一些个人观点上的提示——
*是故事逻辑吗?当然不是,开头说了,它本身就是个“反故事(反类型)”电影;
*是人物传记吗?好像也不是,片中的主角并没有独自形成纯粹的轴线和主观视角;(甚至那头驴戏份数量都跟女主相当了)
*是某种情感逻辑吗?好像有一点点,片中夫妻俩的感情似乎一直牵着我们看下去;
*是某种情绪吗?好像还有一点点,整部片看下来让人感到些许压抑、憋屈,有悲剧色彩。这跟人物的遭遇有关,但也跟人物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性格有关;(注意片尾滚屏完的最后一句“戏内字幕”与全剧情绪基调的反差、反讽效果)
*是跟命运这一主题有关吗?好像也有一点点,电影中人物好像反复借牲口和庄稼隐喻着某些“命运”相关的事情。而且导演也一直在对人物与庄稼、牲口进行“捆绑”。(注意最后牲口被放生时,人也散了)
*我们顺着这些“一点点”(包括情感、情绪、命运)往下找,你会发现:
全剧的起点和终点主角人物刚好走完了一季麦收,刚好完成了从耕地播种到最终卖出农物换来钱这一循环过程;一切人物遭遇也是在这个农耕循环中发生的。
*如果你能发现这个框架,或许就会进而发现人物遭遇与庄稼成长收割的某些相似性(再此提醒注意电影中一些关于庄稼拟人性的比喻台词,再注意男主卖了钱后的反向遭遇……),这里面或许就藏着导演的某些观点与创作逻辑,我们试着拉条线做分析提示:
感情、庄稼季、遭遇、离开(旧居被拆)……
不管怎样,如上所述也好,另有其它也罢,这些内在逻辑决定了这部电影的生命力。在此我们不想展开分析与论述,为的是尽量少些剧透。而减少剧透是想让大家亲自去看电影,去感受去思考电影
纵观这部《隐入尘烟》,它重在用某些纯粹的电影手法演绎出了某些现实中的事情;它用反故事的叙事手法引人入胜;同时某些内在逻辑又让这部电影风格化极强,看完使人印象深刻,感叹良久。不失为一部可看作品。
最后提醒大家,《隐入烟尘》正在上映,它瑕疵很多,但足以让我们更加靠近电影了。毕竟,大部分国内上映的主流电影吸引观众靠的并不是电影本身。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颠覆你世界观的10+2部纪录片

 「推荐」带你深度了解“农村”的10部电影(含国外)

 如此美的电影,看睡了又何妨!

 电影里的色彩竟藏着这么多秘密,难怪这些年没看懂文艺片!

 套在大众头上的“文艺片”魔咒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