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洛温文明诞生并消亡于古代晚期的框架之内。它特有的政治结构依然是:它是帝国日耳曼军事指挥官们的王国,这些指挥官通过吸收罗马行省行政当局的机制,有能力在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西部诸省,将其王室家族确立为合法的统治者。指挥官的统治主要在于指挥法兰克的军队,以及提供司法,也就是,只要对于人民的传统是可行的或者适用的,就将罗马法和罗马化的蛮族法律强制推行下去。其权力的经济基础一方面来自广大的罗马财政土地,另一方面来自罗马征税机器的继续运转。王国内部更广泛的社会组织继续以小社区、古代晚期的古典主义城市为基础,这些社区和城市的地方权力结构仍然保持了完整性。”
从《墨洛温王朝》中的这段论述来看,墨洛温王朝确实没有太多“亮点”。这个在法兰西与德意志之前,长久被罗马帝国和加洛林王朝的辉煌所淹没的王朝,也确实让人们陌生。其后的加洛林王朝甚至对其百般淡化,如今的法国人和德国人追溯历史时,都将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视为“欧洲之父”,却对墨洛温王朝强行忽视。
但在中世纪史学家帕特里克·J. 格里看来,墨洛温王朝一直在暗处发着幽微的光,它的创建与变革,或许才是现代欧洲的真正起源。
墨洛温王朝是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存在于481~751年的西欧,疆域相当于当代的法国的大部分地区与德国西部。
“墨洛温”一词源于中世纪拉丁语,意思是“墨洛维的儿子”。相传墨洛温王朝以创立者克洛维一世祖父墨洛维的名字命名。
墨洛温王朝诞生的背景,是西罗马帝国的动荡与灭亡。

481年,性格残暴冷酷、不择手段的克洛维一世继位,成为法兰克人的酋长之一,势力局限于莱茵河口以南滨海一带。486年,他通过苏瓦松战役,消灭了塞阿里格建立的苏瓦松王国。此后,他又通过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在509年成为法兰克人的国王。
此外,他也积极对外扩张,即使并非事事顺利:
“他在公元6世纪初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但他不得不与西部的其他权力集团妥协。首先,他必须与莱茵河两岸的其他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法兰克人打交道,包括阿莫里凯人、图林根人、阿勒曼尼人和勃艮第人。其次是更远的罗马帝国(那时仅限于东部帝国和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加上图卢兹和西班牙的西哥特人,以及意大利的东哥特人”。
但在其去世前,法兰克王朝的势力已经拓展到高卢大部分地区和莱茵河东岸。
更重要的是,在克洛维治下,墨洛温成为长期王朝成为可能。他构建的政治社会和宗教控制体系上,有着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然,在后世看来,墨洛温王朝并不光彩。它的全民皆兵看似强大,却始终无法拥有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它以血统立国,与众不同的是国王去世后,往往由所有儿子共同瓜分国家,也让国家处于分崩离析和手足相残的状态。即使克洛泰尔二世带来了墨洛温王朝最和平繁荣的时期,仍然无力回天。墨洛温王朝的国王也是一份高危职业,死于宫廷阴谋和战败的都相当多。而后期的国王则长期是傀儡,也因此有“懒王”之名。他们甚至只能住在偏僻乡村的宫殿里,每年坐着牛车去开一次“总结会”,然后在贵族权臣的指示下进行决策。
但在帕特里克·J. 格里看来,如果他跳出西方传统视角,那么墨洛温王朝并非人们想象中那般乏善可陈。
这就涉及到了法兰克人的形成。帕特里克·J. 格里认为,法兰克人来自于莱茵地区的部落联盟,逐步迁徙至欧洲西北部,它们一度是罗马帝国的雇佣兵,逐渐形成庞大军事部落。它并非自古以来形成的群体,而是一种在迁徙扩张过程中形成的认知。迁徙中形成的军队吸纳了不同民族和部落的人,他们最终建立国家,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新的身份认同。这就决定了一点:这个民族基于文化认知而非血缘关系。
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克洛维及其军队改信正统基督教,使得法兰克人融入罗马生活圈成为现实。

书名:《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
作者:[美]帕特里克·J.格里
译者:郭建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甲骨文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定价:65元
书中写道:
“克洛维是从什么信仰转信基督教的依然不确定。根据图尔的格列高利的说法,他是从多神教,特别是对罗马神灵萨图恩、朱庇特、玛尔斯和墨丘利的信仰转变过来的。这不一定是个用罗马释义法的例子。如我们所见,蛮族罗马指挥官有着参与罗马国家宗教的悠久传统。或者,在转变信仰之前,他可能信仰一种包含凯尔特神灵的法兰克多神教……他到底皈依了什么宗教同样是个问题。
考虑到古代晚期宗教的融合性质,人们不必假设他皈依基督教是投靠了激进的一神教,克洛维可能是把基督看作一个强大的、能给予他胜利的盟友,代表了他的利益……无论其性质如何,这一转变肯定不是个人的事情。
法兰克国王的宗教是整个民族的特性和军事成功的组成部分,他们从他那里得到了身份,汲取了凝聚力。国王的皈依必然也意味着其追随者的皈依。”
也就是说,墨洛温王朝崛起于蛮族入侵的罗马化过程,并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加洛林王朝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墨洛温王朝。即使二者存在巨大差异,仍然不能否认墨洛温王朝的作用。毕竟,没有任何蛮族的统治能够比克洛维更加罗马化。
帕特里克·J. 格里在书中写道: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墨洛温王朝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国王们的个人堕落、先天退化,或两者兼而有之”。
但这种评价基于的史料,都来自于加洛林王朝的史官。而加洛林王朝出于自身原因,对墨洛温王朝的极尽贬低,又是否能够尽皆采信呢?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当然不缺昏君暴君,但很多荒唐暴虐之事,又是否真的存在呢?是否有可能是后世史官的想象与夸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