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朝金||人活“一口气”(杂文)

 新用户5531YIa3 2022-07-17 发布于陕西

中国文学微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微刊之一

刊名题写:主编魏民





张朝金,笔名今朝,男,陕西山阳县人。政府公务员,文学爱好者,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文章见于知名微刊《作家》,《人民军队报》《武警报》《解放军报》和《战友》等军队报纸杂志;在《延安日报》《陕西日报》《中国区域经济》《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陕西综合经济》《陕西发展和改革》等发表文章多篇;文学作品散见于《美文》《文友》《红印文学》《兰河文学》《天津散文》《西部散文选刊》等刊物,并有部分作品获奖。

人活“一口气”(杂文)

听老娘说:“人活一口气”。看似直白,实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一口气”是生命的本源,生命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有呼有吸,才会有生命。二是讲生命是有尊严的,不能猪狗一般活着,要活得有价值、有底气。
前者,为物质层面,很好理解,没有气就没有命嘛!后者,为精神层面,有其深意。说的是:气是一种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提一股气活着,生命就会大放异彩。气泄了,也就没劲儿了。如同泄气的轮胎,不可能驰骋。常言道:“花是浇死的,人是气死的”,人背过气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由此,想到了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敌人”的英雄气概,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组成的“联合国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的弱势兵力,力克“钢多气少”的世界头号强敌。被对手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打败了气焰嚣张到极点的“世界一流军队”,令敌人胆寒。



据报道: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个个奋勇当先,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碉堡、堵枪眼、高高举起炸药包炸桥梁等等英雄壮举成为普遍现象,成为每一位志愿军战士毫不犹豫地选择。
一群最可爱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憋足了一股“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一股气,奋不顾身,不跟美国人打技术,不和“联合国军”打装备,只和敌人打命。他们的英雄气概,气贯长虹,让鼻子朝天的美国佬闻风丧胆,屈膝认输。
再看看新冠疫情来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提着一口战胜疫情的“必胜之气”,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书写了最美的大写人生和压倒一切困难的“中国精神”。
然而,如今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丧失了生命的活力。二三十岁不思进取,活成人近暮年的模样,甚或自暴自弃,放弃生命;反观有的人皓首白发,却葆有一颗年轻的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耋耄之年的钟南山,八十三岁的老人走出三十八岁的步伐;有的人身强力壮,却昏昏噩噩,哀怨命运不公;有的人身残志坚,却挑战命运,不屈不挠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以贾红光为代表的世界残奥会夺冠运动员,不屈服、不低头、不认输,勇于挑战极限,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的骄人成绩。两种不同的生命,有的暗淡,有的辉煌;有的可怜,有的可敬。差别全在“一口气”上。
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种“气”。即爱国英雄文天祥所说的“浩然正气”——这种浩然正气,什么都不能战胜它,什么都能被它战胜。
世界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曾把这种气比作“精神的刀刃”,因为只有“刀刃”足够锋利,才会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人活着,就需要这样一股子“气”。

(责编:青鸟)

链接:
张朝金||有多大脚 穿多大鞋(杂文)
张朝金||我的“劳动课”(散文)
张朝金||新锐专栏:听《一壶老酒》(诗三首)
顾盛杉||作家新作:七绝·仄起首句押韵·花卉(98)
杜秀香||作家新作:人心更深处(散文)
梁英娜||新锐专栏:最好的生活(散文)

阿木《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现场版!回忆感动!真的好好听!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