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教子有方(中职版)第二讲 有效沟通:给青春期加点“甜言蜜语”(二)

 小悟吧 2022-07-17 发布于广东

父母锦囊

进入中职阶段,往往有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在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聊天时,孩子一脸的不耐烦,不是爱理不理,就是跟家长对着干。20分钟的聊天,可能有15分钟是家长在自说自话,有时甚至家长还没有发问,孩子就开始烦躁,一肚子火。怎么以前跟父母聊得热火朝天的乖孩子现在变得不爱搭理人?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自己的问题?

有效沟通,亲密无间共成长

很多家长会认为,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但事实是,尽管血浓于水,如果不沟通,家长会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无所知,由此产生误解、冲突,甚至酿成悲剧。沟通的问题仅仅是源于孩子青春期的变化吗?

小时候,孩子依恋父母,因此沟通时父母形成了一种惯性的态度,“凡事听爸妈的,做一个乖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已经成长许多,许多事情有了与父母不一样的见解,甚至分歧,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以从前“乖孩子,听爸妈”“爸妈一切为你好”“你还小,懂什么”这些态度去沟通,极易招致孩子的反感,孩子甚至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感受、人格缺乏足够的尊重。这样的沟通还能心平气和吗?

请家长细想一下自己平时和孩子说的话:

“你怎么懒成这个样子?”

“你这样子怎么考大学?怎么找工作?”

“你怎么跟我讲话的?”

“你怎么老是不听话?这话我都说了一百遍了!”

“你老不跟我们说,我们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

“随便,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

“扣你零用钱,手机别玩了!”

这样的话语,家长是不是无意间说过几句呢?当话说出口时,家长应该想想孩子会怎么回应,哪些话孩子爱听,哪些话孩子不爱听,为什么孩子不爱听。

  • 有效沟通,让孩子乐意听爸妈说

很多父母以为跟孩子讲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只是自己讲,自己爽;他们拼命说,却不懂得“吃多了不消化”这个道理。为什么孩子不爱听父母说话?家长有万种千样的人生道理,想把这些有用的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孩子人生更顺遂,但是孩子不愿意听,道理就变成了啰唆,有时还成了冲突的源头。中职学生小雨的父亲能说会道,是单位的销售冠军,他想将自己多年以来的工作经验一股脑儿地分享给即将实习的小雨,但是小雨一听连忙拒绝,一溜烟地跑了,父亲气得面红耳赤。如果换个沟通方式,小雨父亲先听听女儿的烦恼,再一一对应给予建议,孩子会不会更愿意听父母讲述他们的担忧和建议呢?话要说好并不难,但前提是父母要尊重对话的孩子,而且要把话说到位。父母应该放下身段,聆听子女的想法,好的聆听和交流是最好的家教课。

  • 有效沟通,让孩子愿意先开口说

第一,家长耐心听,孩子愿意说。卡耐基说:“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良好的沟通要从聆听开始。其实沟通的艺术首先是听与被听的艺术,孩子如果愿意开口讲,那一定是有一个好听众。第二,回应少负面,孩子乐意讲。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孩子一天会得到父母对他们说的430多条评价,而这些话里只有6%~15%是积极和鼓励的,剩下80%以上都是负面的。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母习惯了自己说话,孩子听话,殊不知,长年累月下来,这些无效的、指责性的、威胁性的沟通会破坏亲子关系。如果家长少讲负面的话,相信孩子和自己对话的感觉会越来越好。关系就是催化剂,孩子感受好了,自然就愿意讲了,如果一开口就是批评、指责或者忽视,谁也不愿意多讲。第三,家长不设限,孩子大胆讲。家长在聊天时要真诚地接纳孩子,无论孩子说什么,都给予充分的信任,甚至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采纳孩子一些好的建议和办法,让孩子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沟通。

  • 有效沟通,让孩子疏解情绪有渠道

会沟通,减少亲子冲突,让孩子找到心灵的“避难所”,还能预防孩子的一些心理疾病。有些中职学生面对社会就业、升学会自卑沮丧,觉得自己是“末等公民”,心理落差大,可能会产生抑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2019年4月17日22时许,一个男孩纵身跳下上海卢浦大桥,母亲没能抓住孩子而跪地痛哭。男孩跳桥的起因仅仅是他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而母亲批评了他。如果母亲换一种沟通方式,多理解,少批评,可能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孩子成长的难题无处不在,有些孩子会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将与同学关系不和的事情跟父母诉说。如果家长与孩子能够有效沟通,孩子愿意将学校和自己的事情倾诉给家长听,那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就可以及时收到孩子的求助信号,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有效沟通,让孩子未来发展有优势

沟通是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必修课。中职学生入读新的学校,要与同伴、学长、老师,甚至企业的员工打交道,而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从小从父母身上学习怎样跟别人交谈,怎样听别人讲话,而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其实也在学习如何化解冲突。有一个中职男生小聂,因自己来自边远地区,说话带点口音,遭到同学的嘲笑,继而跟父母提出转学的要求。他的父亲得知后,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家乡,以家乡为傲,还联系班主任,让小聂在班集体发挥自己的长处。小聂的情绪慢慢得到疏解,以后凡是遇到有类似问题的同学,他也特别能理解,并给予同情和帮助。父母利用自身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经验,帮助孩子更从容、更自信地健康成长,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

  • 有效沟通,让家庭成员关系更亲密

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总是烦恼不断,“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当家长的“更年期”撞上孩子的“青春期”,冲突的小火苗一点就着,小至使用手机、网购,大至交友、升学、选择职业岗位,冲突时时发生,每一件都可能成为导火索。有的家庭因为亲子沟通不顺畅,不仅父母心情糟糕,孩子也随时处于一种担惊受怕的状态,每一个人的情绪和生活都受到影响。不少家长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夫妻不和,也有不少家长因沟通问题而影响子女之间的关系。有效沟通可以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受益,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会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家庭不只有一种沟通关系,如果母女沟通好,父女之间的沟通也会更顺畅;如果孩子更愿意跟父亲沟通,那么父亲也可以帮助孩子协调与母亲的沟通问题,让种种沟通障碍得以解除。如果沟通不畅,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受影响。而如果家里每天不是吵架就是冷战,孩子和父母都不愿待在家里,家不成家,甚至冲突严重,还会影响夫妻感情,造成家庭破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