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命先生路过一小县城,突然大惊大喊,怎么满大街都是王侯将相?

 海枯石烂海枯 2022-07-17 发布于福建

据民间传说,一位精通风水的算命先生路过一个小县城时,突然停了下来,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只闻他口中呼喊道:“怎么满大街都是王侯将相?”

这个小县城,就是有“千古飞龙地,一代帝王乡”之誉的沛县。据统计,西汉初期这里共走出了一位皇帝,十二诸侯王,二十三诸侯,八大元勋,五大宰相。除了刘邦之外,为人所知的还有主吏掾萧何、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屠夫樊哙……

两千多年前,沛县还名不见经传,却突然之间犹如一块天选之地。这不禁让人奇怪,小小的沛县究竟有何魔力,能诞生出如此多的王侯将相?

文章图片1

小县城神奇之处帝星降

沛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因古有沛泽而得名。

沛,是水源充沛的意思,其境内河流众多。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古代文明的诞生都在重要的流域,如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等。所以说,沛县的文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沛县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多河流泥沙淤积,十分适宜发展农业。据《沛县简志》记载,该地区土壤多为淤土和沙土,肥力较高。因此,古代沛县的经济较为发达,是徐州的粮食储存中心。

沛县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水上交通便利,接汇了中原、齐鲁、荆楚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织影响之下,沛县称得上“人杰地灵”之所。此地曾经还是许由洗耳、老子隐居、孔子问道之所。

文章图片2

沛县也被称为“大汉之源”。两千多年以前,这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人们像往常一样生活着。然而在这平静之下,谁也没想到暗地里正悄然孕育着一个新的王朝——汉朝。

当时,秦王的暴政使天下老百姓叫苦不迭,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振聋发聩,有志之士群起响应,各地先后揭竿而起。而其中,有一支特殊的起义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文章图片3

这个不起眼的沛县迎来了巨大的转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皇帝,同时也是这支起义军的领袖——刘邦

虽然刘邦争得天下离不开他的功臣们,但是他犹如“紫微星”,其他人“拱而卫之”。如果没有刘邦,其他人或许也能建功立业,但不见得他们能够凝聚在一起,更不见得沛县能够大放光彩。所以说,刘邦是后来整个利益集团的核心,更是起初沛县集团里的灵魂人物。

文章图片4

在秦末乱世之中,刘邦打败一个个强劲的对手,最后成功夺得了宝鼎。这一结果令无数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难以接受。他出身低微、言谈粗俗,与传统的帝王形象格格不入。因此,史书中为他加入了许多神异的元素。

《史记》中对于刘邦的出生是这样描述的: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简单地说,刘邦是他母亲梦中与神相通而生的,出生时天有异象。以此来遮掩刘邦的出身差异。

文章图片5

沛县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一些,刘邦出生又比较晚,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家里的劳动力相对充足,家庭经济条件还算过得去。加上他天命不凡,从小受到了身边人较多的照顾。因此,刘邦不是必须去劳作,可以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刘邦出生在沛县,成长在沛县,成年后当过沛县县令,自立为沛公。沛县是他创业的开始,在他心里,沛县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公元前195年,他荣归故里,留下举世而知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他身为帝王之后再次提起沛县,流露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沛县只占据了刘邦一生中的一段时间,却给予了刘邦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文章图片6

小地痞长成之后王风现

这位极其有传奇色彩的帝王、街头混混荣登九鼎之位,屡屡被打败却越来越强大,巨大的反差让他极具话题度。人们在关心他帝王之术的同时,也十分好奇他神奇丰富的身世经历。

《史记》中写道:“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72黑子。”也就是说,刘邦长得十分特别,其貌像龙,身有异相,左腿上有72个黑痣。

文章图片7

和刘邦一起生活的人,看见了他身上的特别之处,于是迅速议论起来。渐渐地,刘邦在沛县有了些名气。

《史记》上还记述了一则关于刘邦剑斩白蛇的传说。据记载,刘邦押送一批刑徒到骊山服役,然而他在路上喝醉了酒,醉酒后到了一湖边,看见了一条白蛇,挥剑斩之。原来这白蛇竟然是白帝之子,被赤帝刘邦所杀。

可以看到,经过一系列“包装”,刘邦表面上是普通平民的身份,实际上却有着神秘而高贵的身份。

因此,刘邦的名气越来越大。

文章图片8

很多人觉得刘邦是个文盲,其实他受过不多的教育,这从《大风歌》的文采可见一二,其诗还兼具内涵、格局。

全诗一共三句,语言质朴大气,道出了刘邦对自己一生开创汉朝基业的感慨,对当时国家尚不安定的惆怅,以及作为一位帝王期望天下安定的理想。

《史记·卢绾列传》上说:“卢绾一家和刘邦父亲关系很好,他们都在同一天生下了男孩,就是卢绾和刘邦,等他们都大一点了就送去读书。”

文章图片9

所以说,刘邦小时候是被送去读过书的。尽管学到了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有限的学识或多或少扩展了刘邦的眼界。

所以,刘邦才能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盛大场面时说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这话不是一个眼光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人能随便说出的。

刘邦受过教育,还背负着天命,然而实际生活里的做派却完全没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他粗俗懒散,浪荡成性,很爱喝酒,经常在酒馆赊账,常和三教九流的人混在一起。

文章图片10

《汉书》中记载,刘邦不从事生产劳动,整天游手好闲,经常和朋友到他嫂子家吃饭,以至于他嫂子用勺子刮锅制造声音假装家里没有吃的,以此来赶走刘邦和他朋友,可见其痞。

然而,能和三教九流的人相交,又可见刘邦通得世情民情。

刘邦还当过泗水亭长,在基层政府机构做事的经历,不仅让他多了野心与抱负,还多了几分谋略,特别是做沛县县令的时期。

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起义,以刘邦为中心的沛县百姓适时响应。

为了对抗秦军,刘邦一伙人决定找县令商议起义大计,岂料县令中途反悔意欲捕杀萧何、曹参二人。然而刘邦早有准备,特意让樊哙联系沛县父老作为内应,必要时强攻夺取县城。

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已经懂得谋略。

刘邦从小被众人知晓其不凡,小有名气。在沛县成长生活的这段时期,痞性的他混迹于黑白两道,积累了更多的人气。

幼时受到的教育让他的见识高于一般农民,成年后做官的经历让他逐渐具有了政治家的素质。这些都将是刘邦日后打下江山不可或缺的东西,是沛县给予了他宝贵的财富。

文章图片11

陈文德在他的书中评论说:

“数千年来,不少史学家及小说家,都以刘邦早年的浪荡成性,从心底里便看不起他,因而低估了刘邦的真正'才气’。……其实刘邦最伟大的,在于他的可塑性,环境让他幸运地脱离了传统农村子弟的生活和思考常态,使他更有机会去突破,以适应乱世的变局。”

对于刘邦,我们不能忽视他的“才气”。可以说,正因为刘邦的大放光彩,所以才使得他身边聚集着大量优秀的人才。而这其中,当初陪他从沛县创业打天下的同乡们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12

交好友创业之初头角露

刘邦的创业基础是从沛县打下来的,初期加入的成员多为社会底层百姓或基层官吏。在李开元所著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中,前期沛县籍人员统计高达45%。

文章图片13

“自刘邦沛县起兵,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沛县人。后来,随着刘邦集团的不断扩大,这三千沛县籍人士在集团成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少。但是,他们始终居于刘邦集团的核心,占有支配性的地位。”

而卢绾、萧何、曹参等人更是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卢绾自不必说,两人自小熟识,感情深厚。萧何曹参两人则是被刘邦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文章图片14

萧曹二人都是小吏,萧负责管人事文书,曹负责管监狱。这两人负责一白一黑,官虽小,影响力却不小,也为刘邦黑白两道通吃提供了人脉。

据陈文德看来,“萧何虽是文吏,但却颇有眼光”。刘邦虽流氓痞性,但不拘小节,萧何十分欣赏他的那股豪气。至于曹参,他“个性豪迈,但却粗中有细,他和刘邦可谓意气相投”。

文章图片15

“仗义每多屠狗辈”,讲的人物就是樊哙。樊哙是个力大无穷、虎背熊腰的大汉,但他十分讲义气,重友情,和刘邦的感情最好,为了刘邦可以赴汤蹈火。

公元前206年,项王于鸿门宴邀沛公,会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想趁机杀了刘邦。

张良把这个消息迅速告诉了樊哙,樊哙直接说:“这太危险了,我要进去和沛公同生共死。”于是直接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把项羽手下的人打倒在地,怒视项王。

文章图片16

这份气魄胆识情义,除樊哙之外无其二者。刘邦可以让樊哙如此为他肝脑涂地,足以看出刘邦的个人魅力之大。

还有位人物是马夫夏侯婴。夏侯婴是刘邦流氓小团伙里的狗头军师,一有时间便跑去和刘邦鬼混。有一次二人比剑,刘邦不小心把夏侯婴砍伤了,结果被人看到了把刘邦给告发了,说他故意伤害“公务人员”。

当时秦法严苛,刘邦会被判重罪。于是为了保护刘邦,夏侯婴宁愿受百下鞭笞之刑,坐一年牢。

文章图片17

刘邦收服人心的本事可见一斑。刘邦或许没有卓越的才能,但他最为出色的本事便是能让这些人忠心为他所用。

刘邦初显锋芒是他攻占沛县起兵反秦。公元前209年9月,也就是陈胜起义后的第三个月,原本刘邦打算联合县令响应起义。不料县令中途反悔,于是刘邦劝说县城的百姓们不要为县令守城了,赶快解决县令后响应诸侯起兵吧。

《史记》上写:“父老乃率子弟公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感为,乃立季为沛公”。刘邦推辞了很多次,但众人都一致认为只有刘邦适合做这个县令。

文章图片18

刘邦当时的人气,在众人心中的声望着实让人大感意外。比刘邦能力出众者有很多,但刘邦才是众望所归,也只有他才能把分散的人心凝聚在一起。这和他从小到大不务正业,在沛县各处“鬼混”不可谓没有关系。

就这样,刘邦成为了秦末起义群雄中的一支农民杂牌军领袖,在沛县这个地方,带领着他的追随者开始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19

接地气用人之道魅力展

刘邦从一个每战必败、攻无克有的“软脚虾”到逼得最强大的对手项羽自刎于乌江的故事,让后人们无数次的分析讨论,但有一点却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刘邦会用人。

关于这一点,就连刘邦本人也很清楚。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汜水登皇帝位后,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问众人:“吾所以有天下者何?”即为什么我能得到这个天下呢?

刘邦自己总结道: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文章图片20

用人的前提是能和人才打好关系,刘邦的出身让他比其他帝王更接地气。追随刘邦的人多来自社会底层,刘邦粗俗豁达的个性让他和下属有共同的语言。

他不拘泥于小节,能和底下的人一起喝酒骂娘。这是项羽做不到的,也是刘邦个人的魅力所在。

所谓知人善任,先要具有一双能够发现人才的“慧眼”。正如刘邦所言,张良善谋略,萧何善经营,韩信善打仗。一个作为主心骨稳定后方,一个负责攻城略地,一个负责出谋献策,动静结合,三管齐下。

文章图片21

然后便是“善任”,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予以重用。公元前206年,刘邦入蜀后,韩信归降汉军,遇见了萧何。两人相谈一番后,萧何认为此人非同一般,便向刘邦报告。但刘邦此时并未看出韩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后来萧韩二人常常来往,萧何越发觉得这是个奇人,于是多次向刘邦举荐,但皆无下文。韩信看见这个情况,觉得自己不会受到重用了,便从汉军中逃跑。

萧何知道了,连忙起身追赶。刘邦因此被惊动,问是什么原因,萧何说:“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如果想争得天下,就必须有韩信相助。

文章图片22

刘邦听了萧何的话,果断封了韩信做大将,这在全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由此可见,刘邦知人善任的本事已经到了用人不疑,可以打破规矩的地步。对萧何完全的信赖,破格提升韩信为将,其大胆和魄力让人佩服。

用人不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手中权力掌握越多,忌惮越多。《淮阴侯列传》里记载,公元前203年,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

齐国人蒯通想策反韩信,对韩信说:“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可见,天下胜负的关键在韩信手中。

然而韩信却回答:“王上对我很好,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怎么能够为了一己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韩信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却不曾生出叛逆之心。刘邦能让韩信这样死心塌地追随,不得不说刘邦的用人之道高超。

文章图片23

结语

以沛县为起点,一路走来,刘邦和沛县功臣们的经历曲折而又壮阔,却被历史辉煌地记载下来。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成就让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县城成为了一块“天选之地”。

那位算命大师所说的话,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算得上是对刘邦和沛县追随者们作出的预言。然而,事在人为,毛主席曾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在那个乱世,刘邦是沛县集团的灵魂人物,刘邦当初以沛县为创业起点的决定非常重要。与其说,是沛县成就了刘邦和刘邦集团的伟大事业,倒不如说,是刘邦选择了沛县才使得沛县成为了这块“天选之地”。

文章图片24

参考资料

  1. 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 陈文德. 刘邦大传:插图本[M]. 九州出版社, 2006.
  3. 孟宪宝.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J]. 书品, 2000(5):1.
  4. 何无有. 刘邦的江湖气概[J]. 环境经济, 2021(16):4.
  5. 郝建平. 人才与事业成败:刘邦用人特点浅析[J].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