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教子有方(中职版)第三讲 健康安全:让家庭成为孩子安全停靠的港湾(四)

 小悟吧 2022-07-17 发布于广东
  • 长大未成人

面对中职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家长们也很困惑,孩子明明已经长大,快要成人了,青春期的冲动和叛逆也要过去了,怎么还让人有操不完的心?这与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当下社会亚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生理发育决定了孩子具有冒险冲动又难以自控的特点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后期,中职一年级学生大多15—16岁,身高、体重已渐渐接近成人,然而大脑的发育还只有“八成熟”,而剩下未发育好的“两成”则造就了他们目前的特点。据脑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青少年的大脑双系统发育不均衡:已经发展成熟的动力系统负责调动情感,让人充满做各种事的动机,就像油门;而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控制系统负责克制冲动,引导青少年做出科学的决策,鼓励他们制订长期目标,推迟享乐,好像方向盘和刹车。控制系统中尤为重要的大脑前额叶区域掌管理性思考,显然中职学生仍不具备这个能力,家长理应充当他们的前额叶角色。青少年大脑发育特点导致他们虽有冲劲和冒险精神,但做事冲动,容易不考虑后果,难以控制自己,进而产生各种成瘾行为。

2.心理发展导致了孩子叛逆自主又动荡不安的矛盾

“我的青春我做主”,逆反心理依然是中职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孩子对人格独立、地位平等和行为自主的愿望愈加凸显,迫切希望摆脱家长的控制,反对家长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成人感”,他们对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他们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存在,所以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因此极易和外界产生冲突。其实他们是在争取自主权,是在向世界宣告:“我长大了,我的事情我做主!”与此同时,心理发展上的相对缓慢又使他们无法真正独立,种种矛盾心理使其内心动荡不安,情绪波动很大。他们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悲伤孤独;时而激情满怀,时而萎靡消沉;时而信心百倍,时而自卑失落。在这些矛盾心理的主导下,中职学生经常对家长的劝导不屑一顾,而盲目听信同伴,模仿同伴的不良行为。

3.社会亚文化催生出孩子精力旺盛又精神空虚的悖论

当前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着一种亚文化——丧文化,即青少年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沮丧。这种亚文化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等情绪和色彩,跟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精神相悖,但在此时此刻,恰好跟这个时代的青少年文化无缝连接。因为这个年代的年轻人从小就把精力用在应试教育上,无暇去关注宏大的人生命题。社会安稳、经济富足,在父母竭尽所能的经济支持下,年轻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精致”,拥有充分的自由和旺盛的精力而无处安放。他们想对自己负责,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如果家庭和社会没有给予青少年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没有合理地引流这种自由和精力,青少年就容易陷入丧文化的洪流中,从而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情绪障碍。

由此看来,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社会亚文化的影响决定了家长依然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同时应将管教和关注的范围从基本的吃饱穿暖扩大到复杂的心灵世界,乃至最重要的价值观引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