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履与礼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象形识字 2022-07-17 发布于浙江

履字早在西周金文中就已经出现。金文字形比较抽象,可分为三部分,左上角是页,左下角是止,右边是舟。

页字的本义是人头,以页作为部首的汉字,大多与人的头部有关。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汉字中常以页代人,从页也就是从人。

止是趾的本字,就是人的脚了,成语“趾高气扬”,说得就是脚抬得高高的,得意扬扬,自命不凡的样子。

古人常将鞋子比作船,甚至很多鞋子根本就是船形,这里就用舟象征鞋子。

说文古文继承了金文,但将页移到了右侧,将舟移到了左上角,左下角的止写作足。

小篆字形变化较大,字形从尸、从彳、从止、从舟。从页改为从尸,尸部表示人体,也是从人的意思。增加了彳旁,与止旁,一起表示跟行走有关,彳和止组合起来就是辵,也就是辶,俗称“走止”,本来就表示行走的意思。

楷体中保留了尸和彳,将舟和止讹变为复。

履的金文字形,清楚表现了个人穿着鞋子行走、踩踏,这就是履的本义。成语“如履薄冰”用的就是本义,是说像踩在薄冰上比喻危险随时会发生,因此极为小心谨慎。

秦汉之后,履常用来表示鞋子。顺便说一下,鞋子在先秦称为屦,清代之后才称为鞋子。

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传统文化中履跟礼有密切联系。许慎甚至直接将礼解释为履。

礼,履也。——《说文解字》

群经之首的《周易.履卦》也说:“然后有礼,固受之以履。”可见履和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履为何表示礼呢,一方面古代舆服制度是礼的重要体现,古代臣子的最高礼遇就是“带剑履上殿”,可见履是礼的重要形式。

另一方面,履字本义是踩踏,引申为行走、行为,更进一步引申为依礼而行礼与履是古代礼法的一体两面,礼强调规则,履强调践行。没有礼就没有行动的依据,没有履就不能将礼法贯彻下去。

《周易》中专门有履卦,讲的就是礼的问题,《周易》作者紧紧抓住“礼之用,和为贵”这一关键,强调人处天地间应该柔顺和悦,如果能这样做了,那么即使“履虎尾”,也能“不咥人”,也就是说纵然身处险境也能化险为夷,由此可见古人对礼的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