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的形成,离不开这条河

 北京的骑士 2022-07-17 发布于广西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的43个县市,全程740多公里,途经北京的干流河段约170公里,是流经北京地区最长、最古老的河流。

滚滚永定河水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据《中华辞海》记载,永定河的含沙量多年平均值仅次于黄河,在元代曾称之为“小黄河”,经年累月冲刷积淀,形成了洪积扇与冲积扇,为北京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

人类依赖水源,依水建城,北京城正是永定河这位母亲的杰作。

关于永定河的形成时期,有研究认为起始于距今二百万年前。最新的地质学研究表明,永定河形成不会少于三百万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今延庆、朝阳、顺义等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据此推断在距今三百万年左右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引发了强烈海啸,海水倒灌入北京湾,但令人不解的是延庆与北京湾相距百公里,中间有山阻隔,海洋生物又不能生成翅膀,合理的解释就是水生物顺着一条河道逆流而上。
经地壳变动,一些古生物沉入了怀来—延庆古湖,形成生物化石,这条河道经鉴定就是古永定河。

2021年永定河全线通水期间北京平原南段。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永定河水哺育供养了沿岸人们的繁衍生息,造就了人类的文明血脉。
永定河流域很早就有人类活动。2001年,考古学家在永定河流域马圈沟旧石器遗址发现了古人类的餐具,规模非常宏大,展示了原始人类的生活面貌。
在此之前,世界上尚未发现类似的遗迹。据推测,这顿“饭”距今两百万年,被誉为“东方人类第一餐”。
由此,考古学认为世界人类与文化起源有两大源头,一是西方源头的东非大峡谷,还有就是东方源头的永定河大峡谷。
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各地文明百花齐放,永定河流域的文明是百花园中亮丽的一朵。
1972年,山东临沂的一座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考古学家考证为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其中记载黄帝曾与炎帝战于反山之原。
反山就是今天的阪山,地处永定河南岸的东灵山和西灵山。黄帝战胜了炎帝,双方并未因战争反目成仇,而是结为盟友,融为一体,开创了中华文明。

图片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于1972年出土于银雀山汉墓(山东博物馆官网)
河流水系孕育城市发展。历史上在北京设立城池可以追溯到周初,都城以永定河为界,北边为蓟国、南边为燕国,形成了“南燕北蓟”的格局。
蓟城的名称由来,有记载认为可能与一种植物蓟菜有关,现在北京人称之为刺儿菜,中医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止血。
蓟国的城址已经难以确定了,不过肯定与永定河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古学家判断永定河丰沛的水源是选城的首要因素,同时可作为军事上的天然屏障,附近的卢沟渡口供商业贸易,便于各地的经济交流。
后蓟国被燕国吞并,蓟城成为燕国的国都。此后,蓟城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中心,或为王国之都,或为郡县辖地。如东晋时期,北方鲜卑族崛起,建国前燕,慕容家族率兵南下,占领了幽州,将都城由今天的辽宁朝阳迁到蓟城。
关于晋代蓟城的史籍记载很少,但可以确定的是城址就选在永定河的主河道附近,具体位置应是在今莲花池的东侧,莲花河的北岸。蓟城被选为前燕的国都,正是出于两处水源的保障,同时河流起到了护城河的防御作用。
图片
莲花池公园 魏岳江摄

至辽朝时期,全国设五京,将幽州一带(治所在蓟城)定为南京,又称燕京,设为陪都,蓟城从一个地方行政中心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金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建中都,北京正式成为北方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

金中都虽然延续蓟城水源,但随着人口、经济的发展,不得不扩大水源范围,城市空间据此得以延伸。
金世宗看到永定河故道高梁河区域景色宜人,便着手开挖湖泊,筑建琼华岛和瀛洲,并以此为基,派人到宋汴梁城描绘宫殿样式,回来仿照修建了太宁宫,湖水、亭台、楼阁连成一片,形成湖光山色的宫殿园林。金朝皇帝经常来此办公理政,时人称为“北宫”,就是今天北海公园的前身。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都城的扩建,扩充了城市需要的水源,原来的永定河故道高梁河(今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海)水系得以开发,而且金人将其与西边的玉泉山水系打通,水道如同人体的血管,城市得以大范围地延伸和拓展。
元朝迁都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决定放弃金中都旧城,重新选址,另建新城。原因在于金中都旧城所依靠的莲花池水源已有千年之久,水质污染严重,况且元大都人口激增,成为世界级大都市,需要水量更为丰沛的水系维持。
忽必烈看中了金人修建的太宁宫一带,此处的积水潭(古永定河故道)水量充裕,能够满足城市用水。同时,在此建立都城,便于引玉泉山水接济漕运。
在元大都都城的规划过程中,水系的走向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据《中国水史》一书分析,元大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规划了城市中轴线,而这条中轴线的确立是与积水潭由北向南的走向相称的。元人在中轴线右侧修建宫城,即大内。
图片
故宫 魏岳江摄
同时,更为广阔的皇城则将积水潭部分扩入城内,称为太液池,太液池建小岛名琼华岛,又称万寿山。在皇城外,依据积水潭的宽度,又设计了整个大都城。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派大将徐达北征。明军攻入元大都后,在旧城以南五里新筑北墙,将原安贞门改为安定门,健德门改名德胜门。至于徐达何以另建新城,有可能是为了防御,也可能是战胜者心理,另起炉灶。
无论如何,徐达的这个举措影响了北京的城市建设,尤其北城墙南移,将西山玉泉山水引入积水潭,成为城市用水源头,改变了原来的城市水系供给。
此后明朝在元大都基础上重新规划,进行大规模改扩建。东、西护城河仍按原旧址,高梁河、积水潭为北护城河,新开南护城河,修筑外城,开挖外城护城河。经过一百多年修建,奠定了北京皇城的水系雏形。
清朝引西山碧云寺和卧佛寺附近的泉水,扩建昆明湖,增辟新水源,接济城内用水,同时营造海淀园林,建成了闻名于世的“三山五园”。
自此,始自金代,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营建的玉泉山水系形成。护城河、筒子河、内城六海等一系列水系,构成了古都北京的重要标志。

作者:张建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国家治理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