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快乐老年435 2022-07-17 发布于北京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解放军十大元帅,无一不是军中的顶级人才,但在这十人中,叶剑英却显得有些特殊。

在大多数人看来叶剑英既不像长年担任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也不像身为红军创始人的贺龙。

叶剑英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可圈可点,但似乎与其他元帅还是有着较为显著的差距。

不过,正如毛主席所评价的那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总是能在千钧一发的重要关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多次拯救了党和军队,也由此体现出自己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正因如此,1955年,叶剑英在中央军委的一致认可下,被列入元帅授衔名单。

然而,在授衔前,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十大元帅一定要有他的名字”

1955年9月27日,是解放军授衔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很多将领都翘首以盼。

毕竟,军衔的认定,不仅决定了将来待遇的高低,也体现了对过去贡献的认可。

但对于很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言,授衔却是一个需要斟酌的事情,当然,他们并非在意名利高低,而是认为自己获得的军衔太高了。

其中,毛主席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在敲定授衔名单时,中央军委根据很多国家的惯例,设定了“大元帅”军衔,而获此殊荣的,毫无疑问便是毛主席。

但在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却罕见地发了脾气,直言,“我不要什么大元帅,更不要勋章”。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为了说服毛主席,中央军委特意定制了大元帅军服,将它送到毛主席的书房,并表示这是全军上下、所有战士共同的意愿。

不过,毛主席还是二话没说,便推开了做工精致的大元帅军服,口中还念念有词道,“大元帅,你一边去吧”。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拒绝下,大元帅军衔最终被取消。

毛主席本应获得最高的荣誉,但他却高风亮节地谢绝了一切军衔,这一举动很快便传遍了军中,也由此掀起了一股谦让之风。

徐向前、贺龙、粟裕、许世友等人,纷纷向周总理提出降衔要求,而叶剑英更加直截了当,他把申请信,亲自交给了毛主席。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在信中,叶剑英诚恳地写道,“我最多摆在大将的位子上,这是历史的评定”。

事实上,按照原先的安排,授衔仪式进行期间,叶剑英会在辽东半岛进行反登陆演习。

他本就对名利相当淡薄,所以坦然接受了安排,并打算提前申请降衔。

根据叶剑英女儿叶向真的回忆,在得知被列入元帅名单后,叶剑英晚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他向家人说道,“我虽然是解放军参谋长,但作战时都在后方部署,那些在前线的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的新中国”。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正因如此,叶剑英认为,应该要把军衔和勋章留给其他同志,于是便提笔写下了一封长信,交给毛主席审阅。

然而,毛主席看完后却并不认同,他表示,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再强有力的军队也会变成一盘散沙。

叶剑英统筹全局,做出了诸多贡献,“十大元帅一定要有他的名字”。

就这样,叶剑英无法推辞,接受了元帅军衔。

那么,叶剑英到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何毛主席对他有着如此高的评价?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投笔从戎,追随中山先生

1897年,叶剑英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小商人,平日里十分勤劳能干。

当时社会不景气,很多人吃不饱饭,但在他们的操持下,叶剑英小时候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还顺利进入了私塾学习。

广东作为沿海省份,是新思想登陆中国的桥头堡,13岁那年,叶剑英就读的梅县东山中学便秉持新式教育原则,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

在学校中,叶剑英表现一直优异,所以也很受老师的欣赏,一天,他便和几个同学一起,受邀前往一位国文老师家中做客。

当叶剑英见到平时熟悉的教师时,却不禁吓了一跳。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原来,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感染了很多有识之士,这位国文老师便是其中一员。

为响应“推翻清政府”的号召,他果断剪去了脑后的辫子。

这一场面,给年纪轻轻的叶剑英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毕竟,当时社会虽然已经逐渐开化,但公然反对清廷者仍是凤毛麟角,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师,您的辫子去哪儿了?”

“如今是共和的年代,怎么还能留着代表封建统治的辫子?”随后,这位老师又向他们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就这样,孙中山先生的名字给叶剑英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如此,他还效仿老师,断发明志,为此,他们还受到了惩罚。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然而,这些都没有改变叶剑英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1917年,叶剑英正在南洋跟随父亲闯荡。

按理说,以他的聪明才智,在商场上同样可以大放异彩,但他却毅然回国,考入了云南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更是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粤军,从此开始了自己数十年的戎马生涯。

1922年,军阀陈炯明叛变,向孙中山先生发难,当时陈炯明掌控着广东的军政大权,革命形势很不明朗。

但叶剑英却果断站在孙中山的左右,并喊出“打倒陈炯明,保卫大总统”的口号,令孙中山先生十分感动。

在孙中山先生遭遇危险之际,正担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更是挺身而出,保护他登上了“永丰”号战舰。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不惧危险,毅然入党

可见,在中国革命早期,叶剑英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他在军中的地位也不断晋升。

1924年初,叶剑英出任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同年6月份,他又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并被任命为教授部副主任。

由于他是黄埔军校的奠基人之一,在校内,他的威望极高,很受师生的尊敬。

如果革命如此延续下去,叶剑英或许会一直待在国军内部,然而,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离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民党大权被蒋介石一手把持,与孙中山先生坚持北伐的理想不同,蒋介石对革命兴致了了,只看重个人权力的掠夺。

不仅如此,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也逐渐凸显,叶剑英时常听到基层士兵被克扣军饷的消息。

虽然他内心无比愤恨,但彼时的国民党已是庞然大物,他即便想要改变,又谈何容易。

正因如此,1927年,就在北伐战争高歌猛进,先后攻占长沙、武汉之际,叶剑英却托人与周总理联系,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北伐期间,叶剑英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亲眼见证了共产党人纪律严明、克己奉公的精神。

与此同时,他在好友李世安的帮助下,逐渐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更是心驰神往已久。

于是,他便鼓起勇气,打算舍弃自己在国军中的高官厚禄,加入共产主义。

不过,这个提议却被周总理否决了,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国共名义上仍在合作,接受国民党高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于是,周总理便建议将此事暂时搁置、择日商讨,但不久后,“四一二”政变的爆发,为叶剑英提供了机会。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南昌起义,立下大功

当时,蒋介石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白色恐怖”,在危急关头,叶剑英利用自己在国民革命军的职务之便,掩护了军队内的大量共产党员。

不久后,为了笼络人心,扩大己方势力,蒋介石向叶剑英抛去橄榄枝,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利益集团。

由于对叶剑英欣赏有加,蒋介石不仅提出要给他升官,还允诺了每月15万大洋的高额军费。

不过,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叶剑英始终不为所动。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此外,叶剑英对蒋介石屠戮无辜军人、群众的行为十分不满,在拒绝了蒋介石以后,他又公然发表了《通电全国反蒋》的电文。

呼吁众人团结一心,反抗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与此同时,他再度与周总理取得联系,二次提出入党申请。

见叶剑英为了革命前途,不仅抛弃了荣华富贵,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周总理大为感动。

他感叹道,“一生只为百姓谋,不爱乌纱不要钱”,随后便同意了叶剑英的入党申请。至此,叶剑英终于实现了期盼多年的梦想。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由于革命力量遭受重创,中央便决定采取武装革命的形式,与国民党进行正面斗争,南昌起义也被确定于8月1日进行。

当时,负责南昌起义的主要是叶挺、贺龙率领的部队,但汪精卫听到风声后,立即下令,让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收编”叶挺、贺龙部队。

言下之意,即是要剥夺他们的军权,打击革命势力。

得知此事后,叶剑英万分焦急,立即从庐山赶往九江,趁泛舟游湖的机会,将情报偷偷传递给叶、贺二人。

随后他们便一路南下,逃离了张发奎的势力范围,南昌起义这才得以顺利进行。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他总能在关节中看出要害”

可见,叶剑英虽未直接参与起义,但在起义的准备阶段,他身处敌人的心脏地区,以灵活的方式,为起义做出了重大贡献。

也难怪,在南昌打响了第一枪后,周总理感触颇深地说道:“在生死关头,才能看清谁是同志”。

1928年,叶剑英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回国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中央苏区。

土地革命期间,他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在红军的几次反“围剿”战役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挥作用。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长征后,叶剑英曾遭到敌机轰炸,大衣上出现了几十个弹孔,四肢更是鲜血直流,但他仍旧不肯休息,在担架上,忍着剧痛指挥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红军抵达陕北后,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就在张国焘展开行动前,叶剑英无意间得知此事。

随即马上致电毛主席,戳穿了张国焘的阴谋。

因此,毛主席事后评价道,“他总能在大关节中看出要害,在关键时刻发挥用处”,而这,也是对叶剑英最公允的评价。

此后,叶剑英继续发挥他在军中“复合人才”的能力。

西安事变后,他主动与蒋介石联络,推动了事件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参谋长,为建设抗日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解放战争期间,他更是运筹帷幄,无论是重庆谈判、淮海战役还是解放北平,他的身影随处可见。

不难看出,叶剑英虽然不是号令百万雄兵的指挥官,却是为前线排除一切后顾之忧的定海神针。

在这个“第一参谋长”的努力下,不管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解放军,都越打越勇,越打越壮大,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考虑到叶剑英在军中的资历、地位以及功绩,开国元帅军衔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于是便出现了我们一开始所提到的那一幕。

在叶剑英主动申请降衔时,毛主席第一时间予以拒绝,并且向中央军委再三强调,一定要给叶剑英颁发元帅军衔。

就这样,叶剑英让衔的故事才告一段落。

1955年授衔前夕,叶剑英申请降衔:我最多是大将,这是历史的评定

结语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晚年间,周总理仍旧不忘叶剑英的贡献,每次提及,都不免对他称赞一番。

的确,从剪辫明智的热血青年,到征讨军阀的北伐将领,再到革命一生的共产党人,叶帅的功劳,又岂是战场上的军功能够囊括。

他宽广的胸怀、灵活的手腕,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能力,都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名战略眼光独到的军政全才,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实在是实至名归。

功昭日月,叶帅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