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箫声悠悠 ,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鸟瞰古今中外 2022-07-17 发布于山西

博主  张恩会

 

博主在上篇博文《登鹳雀楼远眺黄河的寻根之旅》曾说过:5000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看晋南。永济所在晋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不过,作为太原人,就人类文明史而言,我更看重具有10万年人类繁衍史、与2500年建城史的太原。

 

不妨百度一下“太原”二字,便可见到如下简介:太原所属古交地区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太原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进一步证明,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

 

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太原已有2500年的历史。

 

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取大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此乃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

 

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黄河)。《水经注》载:汾水出太原汾阳之北管涔山。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19583月,毛泽东到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向毛泽东汇报时谈到汾河水源问题,毛泽东感叹道:当年汉武帝那时坐楼船在汾河上行驶,可见当时汾河水量很大,现在汾河水干了,我们愧对晋民呀!

 

博文照片中的汾河,与其说是汾河河流,倒不如说是汾河河道中蓄水库。如今的汾河娴静而温顺,早已失去大河应有的奔涌喧嚣的狂放本色

 

 我常常在想,人类生存,一靠天上的太阳,目前太阳处于黄矮星的鼎盛期,数十亿年后,黄矮星透过内部的核聚变,太阳才会变成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那还早着呢。二靠地球球面的土地与河流。罗布泊人类文明的近乎消亡,就是当地河流湖泊干枯导致的。现在太原人吃水靠引黄工程。汾河原本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如今却要靠黄河接济,实在可怕。未来一旦长江黄河源头雪山融化,那是多么可怕的啊!

 

不管怎么说,汾河终归是哺育太原城的当之无愧的母亲河。倘若没有了汾河与汾水文化,龙城太原也就失去了唐风晋韵、锦绣龙城的独特魅力。

 

不管怎么说,太原终归是是我与千千万万太原人的生息之地。我从一个18岁的煤小伙成长为一名在企业文化方面小有成就的新闻人,正是位于太原的企业首先为我提供了文化平台使然。

 

我很喜爱位于太原五一广场的晋泉之声雕塑。这是一座以汾河流域田园风光为设计理念,极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雕塑:一对男女背靠背坐在汾河岸边,男子手持长箫,我仿佛听得见箫声悠悠。那悠扬的箫声,如艳阳高照的夏日里吹来的徐徐清风,让人神清气爽;像深林中悦耳的鸟鸣声宛转悠扬余音袅袅;似波涛滚滚的江水声汹涌澎湃,令人荡气回肠。悠扬的旋律并非今人创造,宛如《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一样穿越古今 时空,早已成为文化经典,久久地在龙城上空回荡……

 

箫声悠悠,美妙极了!衷心祝愿龙城太原明天更美好!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张恩会  摄于汾河景区

 

 

 

   我为龙城扬美名

 

张恩会

 

     原载《太原晚报》  20181117

 

     我进入新的千年,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自己的文化平台。我借互联网先后开了自己的博客、微博与微信,并购置了照相机。作为一名老太原人,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在自媒体上“显摆”咱太原的美丽景色与发展变化。

 

   《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是我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发表的其中一篇博文。在这篇博文里,我一口气发表了反映太原秀美山川与太原日新月异新貌的多幅照片。置顶的照片题为《箫声悠悠》,图片之景系位于太原五一广场的“晋泉之声”雕塑。这是一座极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雕塑:一对男女背靠背坐在汾河岸边,男子手持长箫,我仿佛听得见箫声悠悠。那悠扬的箫声,如艳阳高照的夏日里吹来的徐徐清风,让人神清气爽;像深林中悦耳的鸟鸣声宛转悠扬余音袅袅。那悠扬的旋律并非今人创造,宛如《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一样穿越古今 时空,早已成为咱太原的文化经典,久久地在龙城上空回荡……

 

   这多幅照片,有表现李世民起兵于太原建立唐朝的群雕图片,有中央领导到位于太原西山的官地矿视察与慰问的图片,有多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原汾河景区的照片,还有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与热恋中的未婚妻在太原迎择公园的合影照,等等。博文图文并茂,获得许多互联网好友喝彩。

 

来自江苏南通税务部门的一位名叫罗文博的博友当即赋诗:自古并州灵秀地,家珍数典意称扬。书天双塔凌霄峙,润笔汾河隔岸香”。

 

《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编委副主编柳明随即献上七言律诗:“牧笛悠悠唱并州,盈盈碧水向南流。唐宗发迹龙城在,宋祖兴兵却涨愁。古晋荣光祠内见,文王霸业已千秋。长风大道繁花艳,直叫佳人醉两眸。

 

好友林翁也在诗中写道:“箫音悦耳穿时空,琴韵悠扬荡古城。碧水清波腾细浪,青山披绿蕴春情”。

 

借助互联网自媒体这一文化平台,我要让太原美名远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太原,喜欢太原。

 

 

 

 

                越活越精神

 

                                                           张恩会

 

    原载《太原晚报》  2019年11月18日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看过这幅照片的,都说照片画面靓丽:绿树成荫,美丽的金光菊、格桑花等花草铺满红色的林荫道两旁,风景如诗如画。每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幸福死了。须知这幅照片的画面就取景于咱太原滨河东路附近的林荫小道,距离汾河公园汾水亭很近。照片里那个大步流星走在林荫道间的男子,就是我。此照片出自我的妻子之手,她于今年7月28日晨练时用手机悄悄地拍的。前些日子,我将这幅照片晒到新浪博客后,好友纷纷为我点赞:“朋友雄纠纠气昂昂,英姿勃发”,“从背影看,好友就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佩服”……我回帖写道: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年太原越变越美了,咱这个太原人也越活越精神了。


     咱太原滨河东路最美的季节要数杏花吐蕊的春季:阳春三月,汾河河畔,十里杏花花海,满眼都是花容笑貌。那洁白的杏花花瓣笑着,闹着,隐约可见淡淡的红晕缀满整个枝桠。在明媚的阳光与蓝天白云映衬下,杏花是那么美丽,那么欢喜!虽说,杏花树花开前遭遇过严寒袭扰、冰雪欺凌,如今喜逢花季,千万朵杏花笑逐颜开,白嫩嫩的杏花是那么鲜活、靓丽,丝毫不见她有一星半点儿的沧桑与愁容。眼前这十里杏花花海,实乃咱太原人精神风貌最生动的真实写照呀。


     老太原人都记得,以前咱太原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对于我这个在太原汾河河西化工区工作了多年的老太原人来说,那满眼的化工塔林,那挥之不去刺鼻呛人的化工气体味,至今难忘。如今,咱太原环境好了,城市美了,空气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香气袭来,太原人的心儿都醉了。偌大太原市宛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今我和老伴就住在汾水亭附近。走出家门步行数百米就进入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尽情地欣赏杏花听雨、鸟语花香、沙滩碧水、舟行景随诸多生态美景。若是走累了,还可登上河畔附近的长风文化岛小憩,或进入新建的省图书馆博览群书,或漫步于太原博物馆这座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享受文化盛宴。咱太原人生活得如此优哉游哉,能不快乐,能不精神抖擞么?!

 

 

 

 

 

好友评论选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自古并州灵秀地,家珍数典意称扬。
书天双塔凌霄峙,润笔汾河隔岸香。

         读了你的大作《箫声悠悠  ,穿越古今龙城太原》,被你精彩的摄影与朴实厚重的文笔所感染。读起来真是天籁之柔美,让人心灵陶醉!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爱祖国,首先须爱家乡,爱那养育自己生长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怀旧的感恩之心愈发强烈、深沉。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七律:浅读太原

牧笛悠悠唱并州,盈盈碧水向南流。
唐宗发迹龙城在,宋祖兴兵却涨愁。
古晋荣光祠内见,文王霸业已千秋。
长风大道繁花艳,直叫佳人醉两眸。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箫声悠悠唱太原,
历史悠久数千年。
遥看恩会风采照,
阅尽沧海见桑田。
 
<即席赠恩会兄>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当年太原,每天清晨练武的人很多,特别是练习鞭杆很普遍,我们湖北几乎没有人练习这个器械,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么多年没去,想必城市建设使晋祠也在城区了。祝朋友周末快乐!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回复 西风漫卷

 

                晋祠是太原最负盛名的名胜古迹,晋祠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周柏、唐槐等千年古木,堪称其悠久历史的见证者。难怪晋祠能够成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每一站都生动而有意义。喜悦在你身边,老友幸福久久。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精彩纷呈,视觉盛宴,女人背影美。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品读你的博文!
品味你的才华!

 

 

 

【原创】箫声悠悠,穿越古今龙城太原
 
              七律 . 龙城音韵
箫音悦耳穿时空,琴韵悠扬荡古城。
碧水清波腾细浪,青山披绿蕴春情

 

分享:

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