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问题需要抓住本质,也要警觉内心的虚妄!

 行为逻辑 2022-07-17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111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小王是一家设备服务公司的维修主管,他抱怨:现在的员工不像以前,越来越不顶用。
详细问起来才明白所说事情的原委。
小王的职责之一是负责设备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他管理主要有工班的日常维护、维修人员和技术工程师。
日常维护人员是倒班制,也就是说全天24小时都工班人员值守,他们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维修。
技术工程师是正常班,他们负责解决设备的疑难问题(工班人员处理不了的)。
前不久周末,公司出现了一个设备故障,这个故障看起来比较严重,工班人员随即上班,未做任何尝试性处理。
上报后,技术工程师去了现场处理问题,事后,工程师说工班人员不主动处理故障,工班却解释说故障太复杂,不会处理。
就这样两方各执一词找到主管小王,小王只能拿制度说事,处理疑难问题和保证设备运营本来就是工程师的职责。所以,小王觉得工程师有点过于矫情了,同时又觉得工班有故障就上报,不去主动处理以后也是麻烦事,所以,小王现在特别为难,他觉得现在的员工太懒惰,一点工作的积极性都没有。
《学经》说:
世间疾病,凡知源起,自得其治。故医之无术,以症施治,医之善治,必察其自起。
世间的问题,只要找到根源,就能药到病除,但是,只依据表面现象是无法处理好问题的,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一定是从问题的起因、根源查起。
小王所在部门的问题到底在哪?
真的是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吗?
并不是,人是需要被约束和激励的。
如果,制度上没有分清楚工班人员和工程师的职责,那么,你就无法区分责任,这是约束性,违反规则需要被考核。
再有就是激励,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激励制度,遇到常规外的困难,干好了和不干没有区别,那么,人们大多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不刷碗的人是不会打碎碗的,这里面有一个风险问题。
所以,由此可以预见,小王所在的部门管理上是有问题的,问题重点不在于工班员工或者工程师,而在于像小王这样的领导阶层。
我跟小王说完,小王又开始提出了新的问题。
小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员工这种思想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哪有这么容易改变呢?”
我这时候才明白,原来懒惰的不是员工,而是小王。
我跟小王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想改变现状,必须做出改变,必须有行动,不然以后也只能处于不断地麻烦之中。”
《道德经》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间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的。
这是改变的策略,从小事、易事做起。
不良习惯的养成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改变不良习惯也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
所以,不要想着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方法去快速改变不好的现状,一定要依据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规律的解决方法,杜绝内心中不切实际的虚妄。
江面冰封非一日之寒,故千里冰封,不改船行,一船得过,则万船皆然,己虽力微,然勤而行之,不贪一日之功,不求一时之急,自有所得。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予大家启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