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唯行评大家:刘继卣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7-17 发布于上海

疫情肆虐快满三年了,幼儿园也受影响,我家宝贝上幼儿园名义上有三年,实际上只有两年,前后被封控在家足足一年。其实,对小朋友来说,上不上幼儿园,意义并不大。我女儿小时候根本没上幼儿园,还提前一年半进了小学,因为小学老师太喜欢她了,才五岁多,四则运算都会,还会讲英语,中文识字数千,会阅读原版《西游记》。这样的学生,老师都喜欢的。

如今我家小宝贝,像她妈一样,也很聪明,有过之而无不及,性格开朗活泼又好学,学校老师自然也是很喜欢的。外公外婆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把她看成了自家的小女儿。

现在幼儿园学期结束,小宝贝在家等待上小学,离开学还有一个半月,天天陪伴外公外婆,三人世界犹如世外桃源,快活极了。

每天的茶话会是必不可少的。时间安排在晚上八点半左右,这时候所有事务都已完成,就等着听每个人的精彩故事。

三个人的故事有一个基本内容分配,外公讲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的趣事,外婆讲水浒传,小宝贝讲成语典故。

有一次,外婆讲“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段时说,最后啊,鲁智深因为杀了人,逃到山上去做和尚了。小宝贝很疑惑,冒出一句:“那时候也做核酸吗?”外公外婆差点笑岔气,赶紧再解释“是做和尚,不是做核酸”。唉,“核酸”将成为这一代小朋友的梦魇!

小宝贝最喜欢听水浒里面的“武松打虎”,我们一边讲故事,还一边进行情景表演。今天一早起床,小宝贝还意犹未尽地告诉我,她昨晚梦见自己成了武松,把大老虎打死了!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刘继卣先生的“武松打虎”,那时我第一次看是在1957年的连环画报上,后来又在刘继卣先生小册子《怎样画连环画》里见到。这才是正宗的工笔画‬,笔墨功夫了得。现今所谓的“工笔画”肆虐画坛,其实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笔,而是西化的线描,犹如卡通片的勾线,且画风更倾向于日本当代人物画,以何家英为代表。中国传统工笔画,依据对象材质的不同而产生了十八描,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描法,没有一定的笔墨功力是很难达到的。

现代工笔人物画代表人物只有两位:王叔晖和刘继卣。王叔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刘继卣的代表作品是《大闹天宫》。虽然他们俩的代表作都归类为连环画,但其体裁是纯粹的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无论是线条功力还是重彩技法,无不彰显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精髓,当代画家无人可及。遗憾的是,后继无人啊!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当代在世的画家能被普遍崇拜的估计没有,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想当年提起‬刘继卣‬的名头,让人肃然起敬,反观现在,你说一个画家,谁能让人仰视?好作品能让人怦然心动,无需解释,无需介绍。而现在看作品,很少见能被感动的作品,我们往往先看卡片介绍,更多关注的是作品以外的东西,参观个人作品展览也只是碍于面子捧捧场而已,谁也不服谁,都很自恋。人往往会被捧杀。你的作品究竟好不好,你自己其实是很清楚的,几斤几两都摆在那里。但由于你周围的人无原则地吹捧,你也就真的以为自己成了大师!事实上,你的作品就是废纸一张。每当有人说我的作品如何如何好的时候,我都很警觉,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真的有那么好吗?找找破绽,找找漏洞,能补救的赶紧补救,无法补救的引以为戒。我不能自己忽悠自己,年岁越大越容易被忽悠![掩面][掩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