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梦想童年594 2022-07-17 发布于江西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年),梁朝名将陈庆之入洛阳,这是自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后,112年来第一次有来自南方的军队攻陷这座西晋帝国曾经的首都。

《梁书·陈庆之传》记载当陈庆之在北魏国土上肆意纵横之际,北魏出现了一首流传甚广的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纵观童谣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白袍将军陈庆之和他手下的七千精兵都是战斗力爆表的,脑子没问题就不要去招惹他们。表面北朝人决定北伐能够成功是因为陈庆之战力无双。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其实陈庆之之前南朝曾多次组织北伐,梁武帝在位初期也曾多次北伐,但都不如陈庆之北伐取得的战果丰硕。尽管陈庆之战斗力碉堡确实不假,但如此巨大的成功必定还有其他原因的辅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陈庆之的军事能力只是能成功的要素之一。

一、梁武帝对北作战的目的

北魏与南朝的关系,是很有意思的。刘宋建立初期,由于幅员辽阔,户口殷实,加上当时的北魏还没有彻底统一北伐,掣肘颇多,因而刘宋在对北关系上占据主动地位,多次组织北伐,然而几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的第二次元嘉北伐更是令刘宋元气大伤,元嘉之治几十年的成就化为乌有。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此后刘宋逐渐转为守势,而北魏在统一北方后也在将势力向南推移,刘宋明帝和南齐东昏侯在位期间,北魏在南朝多次内乱之际,先后拿下山东、淮北,以及淮南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趁势将战线从黄河流域推进到淮河流域,对南朝造成了空前压力。

这种实力消长的变化导致南朝北伐根本目的发生变化,刘宋初期北伐是在强大国力的基础上为统一南北而做努力;而淮河成为前线后,南朝北伐的主要目的是自保,尽管南朝有长江天险,但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淮河流域如果彻底落入北朝之手,那么南朝的灭亡将是指日可待(参见隋灭南陈之战的经过)。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因而梁武帝建国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将北魏军队赶出淮河以南,重新夺取对淮河的控制权,在此之上要是能够继续向北夺取领土拓展战略纵深那就更好了。所以我们看到梁武帝继位之初二十多年的努力,全是为了夺回淮河防线。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刚继位四年便发动声势浩大的"天监北伐"。

《南史·萧宏传》:四年,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

这次北伐最终因为梁武帝选人不当而失败,然而梁武帝却并没有灰心,普通五年(524),北魏爆发六镇之乱,北魏主力军纷纷北上平叛,梁军趁机发动全面进攻却损失惨重。屡战屡败的梁武帝依然没有灰心,第二年即普通六年(525)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降梁,梁武帝派次子萧综率梁军主力谋划北伐,结果萧综竟然临阵降魏,使梁军大乱,北魏趁机反击,大败梁军。

《梁书·萧综》:魏人入彭城,乘胜追击,复取诸城……将佐士卒死没者什七八。

又过了一年,北魏先后爆发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北魏军队在扑灭叛乱的过程中疲于奔命,这种情况下梁武帝才通过水淹围城的方式拿下了寿阳,确保淮河以南尽在自己掌握之中。

梁朝接二连三在北伐战争中失败,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梁武帝用人有问题,至少有两次北伐是由于梁武帝选人不当而失败;第二则是经过百余年的较量,南朝的军队已经远弱于北朝军队,不再是当年令天下闻风丧胆的北府兵了,梁朝军队在几次北伐中一触即溃也是事实,这是梁武帝后来多次采用水淹围城、筑浮山堰的原因。基于此,在拿下寿阳之后,梁武帝夺回淮河流域的控制权的目的已经达成,加上北魏内乱,短时间内自然不会骚扰梁朝,梁武帝可以安心对内发展,因而之后几年间梁武帝并没有继续向北推进。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仅仅拥有淮南,梁朝的和平是很脆弱的,刘宋、南齐都曾拥有过淮河防线,然而凶猛的北魏大军多番南下,并多次突破淮河,令南朝苦不堪言,安全随时得不到保障。对梁朝来说只有北进扩展自身的战略纵深,才能避免北魏缓过来后继续侵扰南朝,然而梁朝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允许梁武帝这样做,为此梁武帝只能将此寄托在风险极大的军事政治投机之上。

二、元颢的作用

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的史书在提到陈庆之失败的原因时,总是要痛骂元颢这个猪队友。然而如果没有元颢这样一个傀儡皇帝,陈庆之的北伐压根不能成行。

大通二年(528),盘踞在晋阳的契胡酋长尔朱荣,以胡太后弑帝(胡太后亲子孝明帝元诩)、乱政为由,另立孝文帝之侄孝庄帝元子攸为帝,并率军攻克洛阳,为了进一步控制北魏朝廷,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纵兵大杀北魏宗室诸王及公卿已下二千余人。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北魏末年天下大乱

但河阴之变却使尔朱荣的威信大受打击,并导致其与孝庄帝之间的关系恶化,河阴之变使尔朱荣失去了执政专权的正当性。北魏各政治势力几乎都不认可尔朱荣掌权,纷纷叛乱乃至称帝建号。其中闹得最凶的应当是北魏宗室,然而这些宗室仅凭一己之力很难与尔朱荣抗衡,因为必须寻找考上,他们或与北方的柔然接触,或者与各地的起义军联络,还有得则与梁朝沟通。其中北海王元颢选择投奔梁朝,其一到梁朝便立刻奇货可居起来。

元颢是孝文帝之侄、孝庄帝的堂兄,在世系上与孝庄帝相当,均为献文帝子孙,既然孝庄帝有资格被立为帝,那么元颢自然也有资格被拥立为帝。六镇暴动后,元顥是北魏朝廷用来镇压河北、关陇叛乱的主将,孝庄帝长期任职朝廷无寸尺之功,却靠尔朱荣之力被拥立为帝。从个人政治利益和重振北魏皇权出发,元颢都必须推翻尔朱荣。这是在众多南奔的北魏宗室中,元颢反对尔朱荣专权最为强烈、见到梁武帝"泣涕自陈,言辞壮烈"的原因所在。因此梁武帝思索再三决定立元颢为北朝的傀儡皇帝,并让陈庆之率领七千军队护送其北归洛阳登基。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尔朱荣

梁武帝为什么要立一个傀儡皇帝,要知道南朝自谓承袭晋朝以来的正朔,向来以北朝为伪逆,东晋及刘宋多次北伐,打出的大旗皆是光复中原,怎么到了梁武帝这儿竟然承认北魏皇帝的帝号了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魏政权逐步汉化,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后,北魏以儒法治国,融入到汉文化中,北方民众特别是士族也渐渐以北魏为正统王朝,不再崇奉南朝为正统,而梁武帝立傀儡皇帝正是对这一现象无可奈何的承认。

陈庆之攻克洛阳后曾经举行过一次宴会,会中陈庆之作为胜利者在北魏官僚面前大肆展现胜利者的威风,认为北魏虽强,然而南朝才是正统。却遭到了北魏官员杨元慎的怒怼,杨元慎认为南朝偏安一隅,连长安、洛阳都保不住,还算什么正统,不过是一群土鳖,说到礼乐宪章哪里比得上北魏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陈庆之"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秦皇玉玺,今在梁朝"。杨元慎"江左假息,僻居一隅……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常(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淩百王而独高。岂(宜)卿鱼鳖之徒,慕义来朝,饮我池水,啄我稻粱;何为不逊,以至于此?"

杨元慎出自弘农杨氏,乃是北方一等一的大士族,他的说法可以代表当时北方士族的态度,即南北朝后期南北社会在文化上,已不再有十六国南北朝前期鲜明的夷狄、胡汉之分,而这使得梁武帝不能再凭借以前的华夷之辩来争取北方士族的认同,而必须要采取新的手段,比如拥立傀儡皇帝。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拥立元颢虽然另梁朝无法直接占领北魏的核心区域,但这种通过选取代理人的方法一旦成功将在北方建立起一个亲梁政权,对梁武帝来说也是划算的。而对北伐中遭遇的不少北魏将领来说,国家丧乱不止,尔朱荣又带领大军前去河北平定起义军去了,孤城难守。

如果梁朝北伐的主将但是一个陈庆之,要令北魏将领向南朝投降在心理上还是有一番折磨的,而有了北魏宗室元颢的加持,开城投降便可以看作是北魏不同政治势力间的归顺,心理压力也会小的多,对于其来说投降的是元颢而不是陈庆之。如果没有元颢,陈庆之也有可能打下四十多座城池,击败几十万军队,但难度一定会大的多。

而梁武帝之所以选定陈庆之作为护送元颢的主将也是颇有深意的。

三、陈庆之和他的军队

陈庆之是梁武帝起兵建梁的亲信随从之一,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陈庆之的出身,梁武帝后来在褒奖其战功卓越时称其"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由此推测陈庆之应当出身寒门。

尽管是梁武帝的亲信,但在门阀等级森严的南朝社会中,出身寒微的陈庆之在萧梁朝廷中只能担任一些品低无权的散官,陈庆之要想靠普通升迁取得权势这辈子几乎是无望的。因而只能另辟蹊径,南朝时期历朝开国君主皆以军功出身,这是在当时能够打破士族垄断的少数途径之一,陈庆之作为萧衍的心腹,自幼耳濡目染,学习军法作战,在萧梁对北魏战争中,陈庆之屡建奇功,将提升自身政治地位的希望寄托在军功之上。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北魏虽乱,但实力犹存,陈庆之也深知护送元颢北返、建立亲梁政权从理论上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对其来说此次北伐仅是建功于绝境,迅速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一次良机而已

这就直接导致陈庆之北伐的性质发生变化。若是以统一中原为目的,那其攻城略地之后首要做的便应当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以体现王者之师吊民伐罪的正义性。而陈庆之的部队是怎么做的呢,或许陈庆之自己的一段话能够有很好的解释,在与北魏上党王元天穆大军决战之前,陈庆之曾鼓励手下的将士们"我们到这里以来,屠城略地,杀了无数平民,贩卖掠夺人家的子女,实在不少。元天穆的士兵与我们都是仇敌,要想活命必须同仇敌忾,拼死一战。"

《梁书·陈庆之传》: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

前面曾说过,南朝军队到梁武帝时代已经极度腐朽,为了增强战斗力,陈庆之的七千军队实际上是他自己招募的,陈庆之的北伐军多是由江淮、蜀地招募过来的无业游民或者流亡小农,是基于经济利益而临时组成的军队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陈庆之通过以战养战的,任由兵士在北魏大地上掠夺,攻占洛阳后,元颢"所统南兵凌窃市里,朝野莫不失望。时又酷敛,公私不安(魏书·元颢传)。"可见陈庆之北伐,对北魏洛阳及周边的经济繁华地区无疑是一场浩劫,但对其统帅的将士而言,是一次大发横财的绝佳机会。这也是陈庆之北伐军不同以往梁军,屡次以少胜多,攻城掠地,展现出极强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余论

由此可见,无论是梁武帝、还是北伐的主将元颢、陈庆之,三人虽都有借机北伐的意愿,但各自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则有巨大差别,梁武帝是想建立亲梁政权,元颢则是想借助梁朝力量登上北魏皇位,陈庆之则是希望通过战争提高其出身。这是元颢、陈庆之北伐能够成行战果辉煌,但注定矛盾不断、直至失败的原因之一。

南朝最耀眼的北伐,却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统一全国

陈庆之北伐后淮河流域尽在梁朝手中

陈庆之北伐虽是梁武帝趁北魏内乱策划的一次小规模军事政治投机,但却将梁武帝治下的南朝盛世所存在的诸多危机暴露无遗。及至侯景之乱后,更加凸显南朝难以担当起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南北统一只能由日后将北方胡汉势力整合完成的关陇集团来承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