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婆上树》:与社会生活对话,向往精神的清洁与广大

 冬天惠铃 2022-07-17 发布于湖南
Image
Image

《老婆上树》

“或许作家也都像西西弗斯,知道石头要掉下来依旧努力往上推。而且无论如何,作家总要书写自己最熟悉的地域,家乡具有某种挥之不去的规定性,晓苏也潜心耕耘着他的“油菜坡”,使其更为璀璨。”

Image

文/申霞艳

十多年前,我还在《花城》当编辑的时候,晓苏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创作就得到了编辑部的认同,我们一起去过伶仃洋采风。后来,我离开编辑部去了高校,高校工作繁忙,但晓苏笔耕不辍,如今他的新小说《老婆上树》让我眼前一亮,同名集子收录的《春回大地》《二十世纪的疙瘩》《发廊门上的纸条》等作品亦各有特点,让他的“油菜坡”绿油油、金灿灿。

经过二十世纪新文学的积淀,“乡土文学”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规矩和套路,给当代作家的创新带来了难度,要开辟新路并不容易,每种新文体都会慢慢下坠慢慢陈旧。或许作家也都像西西弗斯,知道石头要掉下来依旧努力往上推。而且无论如何,作家总要书写自己最熟悉的地域,家乡具有某种挥之不去的规定性,晓苏也潜心耕耘着他的“油菜坡”,使其更为璀璨。

Image

《老婆上树》晓苏/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老婆上树》故事新颖,广受好评,荣获“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作品关注新时代的乡村妇女,勾勒出她们的新质,这种新质又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老婆上树》中的家庭多么普通,简直乏善可陈。如果不爬上高树,农妇廖香也不值一提。说来凑巧,这个平常之家有一颗不平凡的奶柿子树。县演讲协会会长想以奶柿子送礼,觅到了廖香家的奶柿子,可是他们家祖孙三代,竟然就没有一个男人敢爬上高高的柿子树。这为无用武之地的廖香提供了契机,她不顾乡间不允女子爬树的习俗,果断地拿出了自己的童子功,轻捷地爬上了柿子树。摘完柿子后,她被树梢上的风景迷住了,她得以立于高处眺望山外的远方,那些比自己家乡更美更现代的远方;更得以俯视她这个平常的家,第一次意识到她在这个家中如此重要!

廖香的故事启发了演讲协会会长,遂推荐她去参加演讲比赛,让她自然而然地描述了她在上树引发的变化。果然,农妇廖香的本色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获得了市级比赛一等奖。获奖归来的廖香成了经受洗礼的“新人”,她成为贤妻良母好儿媳。如果小说就此打住,我们就会停留在这优美的余韵中。但晓苏知道现实的复杂,知道现代的多重面相,叙述继续往前发展,廖香继续参加演讲比赛,省级比赛中她名落孙山,一无所获。带着失落回到家里,一切显得如此平淡无奇,廖香仿佛失去了灵魂,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在暗夜,她再次爬上了高高的柿子树,她在寻求超越,亦在思考难题,小说就此结束。廖香的疑难和乡村的困境留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Image

与乡村题材比较,晓苏更熟悉的是大学校园,他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欲望和理想熟稔于心。开篇的《泰斗》以吴氏集团的老总吴修的新书发布会为契机,众人均在紧张地等待学术泰斗章涵到来剪彩。在即将开会的等待时间里,通过众人之口刻画出了章涵的学识与风骨,同时以更多笔墨浓墨重彩地描绘知识界的世道人心。最终,当“泰斗”得知吴修的新书是找人代写的,“忿忿地下车回家了”,为知识界保留了最后的清高,商界代表吴修则颜面尽扫,黯然失色。知识资本在与商业资本的博弈中占了上风,这个结局应该看成叙事人对知识尊严的持守,这也是作家晓苏对知识界的期待。

农妇有自己的精神难题,泰斗亦有人间情怀,共同的是他们都向往高处,向往精神的清洁与广大,这是晓苏在五光十色、变幻不定的当代生活中提炼出的精神气象。晓苏的写作是与第二自我的对话,也是与社会生活的对话。

稿件编辑:郑周明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