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北方战争

 WDAUN_G 2022-07-17 发布于山东

(摘编自维基百科“大北方战争”词条)

大北方战争

大北方战争
Great Northern War.jpg
从上开始顺时针方向:纳尔瓦之役、迪纳会战、波尔塔瓦会战、甘古特会战、加德布施会战英语Battle of Gadebusch
日期1700年2月22日-1721年9月10日
地点
北欧,主要为波罗的海沿岸
结果以俄国为首的北方同盟大胜,俄罗斯帝国崛起。
战败的瑞典帝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损失大片土地与人口,步向衰亡。
领土变更俄罗斯得到瑞典属土爱沙尼亚、利沃尼亚、英格里亚、普里奥焦尔斯克与维堡。
普鲁士得到瑞典属土波美拉尼亚的部分。
汉诺威得到不莱梅-威尔登。
参战方

Flag of Sweden.svg 瑞典
Merchant Ensign of Holstein-Gottorp (Lions sinister).svg 荷尔斯泰因公国
Chorągiew królewska króla Zygmunta III Wazy.svg 波兰立陶宛联邦
(1704-09【分裂】)
Ottoman Flag.svg 奥斯曼帝国
(1710-14)

  •  克里米亚汗国

  •  摩尔达维亚公国

  •  瓦拉几亚公国

Flag of the Cossack Hetmanat.svg 哥萨克酋长国
(1708-09)
Union flag 1606 (Kings Colors).svg 大不列颠王国
(1719-21)
俄罗斯 俄罗斯帝国
Flag of Electoral Saxony.svg 萨克森
(1700-06,1709-19)
Chorągiew królewska króla Zygmunta III Wazy.svg 波兰立陶宛联邦(1701-04,1704-09【分裂】,1709-19)
Flag of Denmark.svg 丹麦-挪威
(1700,1709-20)
Flag of the Cossack Hetmanat.svg 哥萨克酋长国
(1700-08,1708-09)
Flag of Prussia (1892-1918).svg 普鲁士
(1715-20)
Flag of Hanover (1692).svg 汉诺威
(1715-19)
Union flag 1606 (Kings Colors).svg 大不列颠王国 (1717-19)
 摩尔达维亚公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Flag of Sweden.svg 卡尔十二世†
(1700-18)
Flag of Sweden.svg 乌尔丽卡女王
(1718-20)
Flag of Sweden.svg 弗雷德里克一世
Merchant Ensign of Holstein-Gottorp (Lions sinister).svg 弗雷德里克四世†
Merchant Ensign of Holstein-Gottorp (Lions sinister).svg 查理公爵
Chorągiew królewska króla Zygmunta III Wazy.svg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Ottoman Flag.svg 艾哈迈德三世
Flag of the Cossack Hetmanat.svg 伊万·马泽帕†
Union flag 1606 (Kings Colors).svg 乔治一世
Flag of Russia.svg 彼得大帝
Flag of Electoral Saxony.svg 
奥古斯特二世
(共主)
Flag of Denmark.svg 弗雷德里克四世
Flag of the Cossack Hetmanat.svg 伊万·马泽帕
Flag of Prussia (1892-1918).svg 腓特烈·威廉一世
汉诺威省大不列颠王国
乔治一世
兵力

起始军力:80,000人
Flag of Sweden.svg:76,000人
:5,000人


援军:10,000人
Brunswick-Lüneburg:10,000人
荷兰共和国:13艘战舰
大不列颠王国:12艘战舰

后期援军:160,000人
:24,000人
Ottoman Flag.svg:130,000人
:4,000人

起始军力:260,000人
俄罗斯:110,000人
Flag of Electoral Saxony.svg:30,000人
:50,000人
丹麦:40,000人
:30,000人


后期援军: 70,000
Flag of Prussia (1892-1918).svg:50,000人
汉诺威省:20,000人
伤亡与损失
约 200,000人:
  • 25,000人战死

  • 175,000人死于饥荒、疾病和寒冷

(包含超过40,000名芬兰人战死或非战斗死亡)
约 250,000人:
  • 30,000名俄军战死

  • 110,000人以上死于饥荒、疾病和疲劳

  • 14,000–20,000名波兰、萨克森和丹麦人 (总共70,000名丹麦人) 死于1709–1719年的战斗



大北方战争(俄语: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瑞典语:Stora nordiska kriget,1700年 - 1721年),又称或北方大战,是沙俄与瑞典之间在1700年爆发的战争,主因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全面击溃瑞典从此称霸波罗的海,瑞典由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


战云密布

在三十年战争和第二次北方战争之后,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然而,这却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妒忌和提防。同时间,俄国在彼得大帝的改革后变得强大起来,但仍欠缺一个可以与西方国家联系的出海口,因此对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虎视眈眈,两国之间的冲突越益加剧,战事一触即发。1699年彼得大帝借着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与瑞典发生冲突,与萨克森、丹麦结成了“北方同盟”,开始着手发动对瑞典的战争。

战争爆发

1700年,纳尔瓦会战的情景

1700年8月,俄国正式对瑞典宣战,彼得大帝亲率3.5万俄军进逼瑞典的纳尔瓦要塞,但在此之前,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里加和荷尔斯泰因分别击溃了萨克森和丹麦的军队。因为没有了后援,彼得大帝在纳尔瓦战役被卡尔十二世大败,库尔兰也被卡尔十二世攻占。卡尔十二世再亲率主力攻进波兰立陶宛联邦,很快便攻占华沙、克拉科夫等城镇,并逼使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退位,另立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为波兰国王。

俄国

但就在此时,彼得大帝乘瑞典军队逗留在波兰,无暇东顾,再度建立强大的陆军,并且组建了新的海军。随即出兵攻占波罗的海沿岸的诺特堡、尼恩尚茨、扬堡、科波里耶和纳尔瓦等众多要塞,并营建新的都城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出海口,是战略要地,俄国从此获得了通往西方的海上通道。

俄国获胜

1714年,俄国在甘古特会战取胜的情景
1709年前后的变化,斜线区域为瑞典放弃并转为俄国统治的区域

1704年俄国再与波兰签署《纳尔瓦条约(英语:Treaty of Narva)》,以利夫兰、埃斯特兰两地割给波兰为条件,诱使波兰出兵参战。卡尔十二世注意到俄国的举动,决定抢先进攻俄国,以防俄国坐大。他首先制服波兰,以防其与俄国左右夹击瑞典,再与哥萨克的领袖伊万·马泽帕缔结同盟,在准备妥当后,他于1708年1月亲率瑞典军从波兰进逼俄国。卡尔十二世所率领的瑞典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但由于俄军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而且瑞典军因长途行军已呈现疲态,因此只得待在乌克兰等待援军,但彼得大帝却亲自统率俄军的精锐部队拦截瑞典援军。1709年,瑞典军无法再待在乌克兰,惟有进攻波尔塔瓦,以求出路,却被彼得大帝亲率俄军驰援所阻。该年7月6日,两军进行大决战,瑞典军被击败,俄军不放过瑞典残兵,全面追击,结果瑞典军全军覆没,是为波尔塔瓦会战。从此瑞典不再有能力与俄国争霸。丹麦、萨克森再度与俄国缔结同盟。1710年俄军攻占里加、雷瓦尔、凯克斯霍尔姆、维堡、厄塞尔岛及波兰,瑞典军无法抵抗,节节败退。

土军出击

卡尔十二世战败后逃至奥斯曼土耳其,并说服了苏丹艾哈迈德三世向俄国进攻,第三次俄土战争爆发。俄军被逼暂停进攻瑞典,但与土耳其作战的俄军仍因兵力薄弱被土军包围。1711年,彼得大帝逼于无奈,对奥斯曼土耳其作出妥协,与其签订《普鲁特和约》,并随即进攻芬兰,侵占赫尔辛基及图尔库。此时卡尔十二世则在比萨拉比亚与班达与俄军作殊死对抗,但奥斯曼土耳其因已与俄国议和,所以逼使他离开。1714年,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在甘古特会战大败瑞典舰队,逼使瑞典军撤出芬兰,卡尔十二世无法再抵抗,只得向俄国求和。

俄国称霸

1718年卡尔十二世于进攻挪威时阵亡,该年俄瑞两国虽有和平谈判,但谈判以失败收场,因此战争于1719年再度爆发。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厄塞尔海战和克琅加姆岛海战再度大败瑞典舰队。1720年俄军攻进瑞典,瑞典兵败如山倒,只得与俄国进行不平等的和谈。1721年,两国签订《尼斯塔德条约》,瑞典丧失大片土地,在三十年战争后所得的优势尽失,而俄国则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从此称霸波罗的海,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